原创:韩军惨败给志愿军,伤亡率92%,为何只能如实写进韩军战史
引言
難得韓國正式過一次歷史,在他們的歷史教科書里,通常都以南韓為中心,宣揚所謂的中華文明受韓國影響的邪說。
比如,韓國的一些教授就嘗試證明,在漢朝以前,中國的長城、孔子和河北以北的地方,都曾經被韓國統治過;更甚的是,有人直接將其統治范圍延伸到黃河以北。
據民族學考證,朝鮮族來源于東胡、穢貊、肅慎和朝鮮半島原始居民的混合,而之前提及的三個民族后來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成員之一。所以,在文化和民族的溯源上,韓國的教授們難免有一些自欺欺人。
許多國人就吐槽,朝鮮戰爭后,韓國人對于整個戰爭的過程多少有一些加水,以至于制造出志愿軍不是韓軍對手的假象。不過,在一場戰役中,由于其損失的人數高達92%,基本上接近全殲,所以他們沒有對這一部分自己加水,讓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那么,這是一場什么樣的戰役呢?
一、《韓國戰爭史》中的第五章
上世紀70年代,韓國基本穩定后,在歷史教育方面,他們重新調整和出版了《韓國戰爭史》,它在此后便成為韓國陸軍軍官學校的必修教材。其中,抗美援朝戰爭以一個章節的部分被列入為第五章,涉及到韓軍與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各項戰斗。
其實,《韓國戰爭史》除了時間、地點和指揮人員的姓名等比較客觀之外,人數比例、戰斗過程和指揮方式等都充滿了主觀意識,更像是一部抗中神劇。
當然,里面還包括一些韓國與其他國家交戰的戰例,不過也同抗中一樣,書中主要突出的是本方的戰果以及對敵方的損耗進行夸大處理。用學者的話來說,就是寫得“不堪入目”。
不一樣的是,在《韓國戰爭史》的第五章中,韓國人如實地描述當時的戰況和最后的結果。其主要講述的是志愿軍第二十軍與韓軍第三軍團兩個主力師之間的對抗,以志愿軍完勝和韓軍損失92%戰斗人員而告終。最后,第三軍團甚至因此而宣告解散。
那么,這是一場怎么樣的戰斗?
二、中韓軍之戰
1951年5月16日,志愿軍第二十軍在軍長張翼翔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地向南部進發,接連地攻破昭陽江,猛插五馬峙,讓韓軍的第七師與第三、第九兩個師之間的聯系被切斷,第三、第九兩個師直接處在甕中,就等著志愿軍的一步步收拾。
志愿軍第五軍團很快就加入其中的戰斗,同張翼翔的第二十軍對韓軍的第三師和第九師進行“包餃子”。韓第三軍團軍團長劉載興一直關注著志愿軍第二十軍和第五軍團的動向,發現他們想要包圍自己的第三師和第九師兩個主力師后,計劃在包圍圈形成之前,將全部的軍力往南方撤退。
劉載興將自己對時局的判斷和意見上交給美軍審核。然而,他們賴以支撐的美軍認為,志愿軍武器裝備落后,對當地地形不熟悉,他所想到的韓第三軍團主力師被包圍的事,可能性不大。因此,美軍司令部下達命令,讓他的第三師和第九師堅決守在第1線,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允許南撤。
讓劉載興和美軍司令部想不到的是,短短一天之后,志愿軍便成功地攻克加利峰和五馬峙。在五馬峙的戰斗尤為順利,僅用幾個小時便在不知地形情況的情況下,將韓軍打得措不及防和潰不成軍。兩個戰略要地的淪陷,就意味著韓軍在北部的航線完全崩潰。
與志愿軍零距離相近的韓軍第三師和第九師師長見形勢危急,不再主動向美軍司令部請示,直接從第1線上往南方撤退,但他們還是被包圍了。劉載興自己也沒有想到,志愿軍居然如此厲害。不過,此時他還抱有幻想,認為韓第三軍團的兩個師的編制尚在,兩個炮兵營依然被保存,他們可以幫助自己的兩個軍突圍。
為此,劉載興親自坐飛機到兩個師的師部去討論突圍路線,回到軍團部后,他又派遣飛機向地面投放補給物資和炮彈。依照計劃,兩個師在當晚就實施突圍。不過,志愿軍的防御線特別強,讓他們一直都沒有打破突圍的突破口,計劃也因此而被打亂。未過多久,志愿軍的炮彈如流星雨般傾天而下,讓韓軍的兩個師陷入混亂之中。
見到計劃無法實現,第九師師長決定接受美軍顧問的建議,帶著殘余部隊到芳臺山進行防守。然而,等到部隊在芳臺山完成集結時,他們才發現那里并不適合駐扎,完全處在志愿軍的槍口之下。
三、韓第三集團軍損失慘重
看著無處可逃,第九軍殘部軍心大亂,一度陷入無指揮、無組織和無秩序的糟糕狀態中。許多韓軍已經做好投降準備,所以紛紛扯掉身上的軍銜標志,等待著志愿軍的到來。
1951年5月18日黃昏,韓軍一路潰退到三巨里和廣院里附近,基本上無處可逃。到第2日,韓軍士兵們不再聽從指揮,處在各自為戰和焦慮之中。又過不久,他們就陷入彈盡糧絕之中,許多人在山上餓死,能活下來的主要依靠挖野菜和摘野果來維持。然而,許多人也因為誤食有毒的野菜而死。
韓軍第三師和第九師作為第九軍的主力,原本擁有的編制人員為23,000余人。根據《韓國戰爭史》的記載,損失的人員和物資都被一一列出。第三師只剩下727人,包括師部149人,十八團40人,二十二團94人,二十三團69人和十一炮兵營15人;第9師只剩下1323人,包括三十炮兵營80人,師部236人,二十八團181人,二十九團426人和三十團500人。
所以,韓軍第三軍團23,000多人的主力部隊中,只剩下2050人,以此比例來看,損失程度達到驚人的92%,真可謂是歷史之所未有。
韓國人沒有掩蓋這一數據,隨著第三師和第九師被打垮以后,韓軍第三軍團也隨之解散。如果沒有對此進行解釋。那還真是找不到其他的理由。第三師師長金鐘五曾經被視為韓軍的“希望之星,不過遭此重創后,第三師雖然還保留編制,但他已經被革職。
結語
韓軍第三集團軍原本是美軍在半島上的重點培養對象,他們配備了非常先進的美式裝備,基本上與美軍的差不多。不過,被志愿軍包圍和打擊以后,令美國人感到非常失望,他們的失敗更是令美軍無法接受。
所以,第三集團軍才慘遭撤銷番號。《韓國戰爭史》是韓國人自己撰寫的戰爭史,對許多發生在韓國的戰爭進行了講解。編撰這一本書的目的其實并不僅僅只是分析戰爭狀況,以提高韓軍的戰略戰術,還有就是用夸大和突出韓軍在戰爭中的勝利,以鼓舞韓軍。
不過,對于傷亡高達92%的這一場戰役,他們并沒有進行掩飾。從側面也可以說明,韓國人是想要真正地對待一次歷史,避免再次遭遇如此不幸。
參考資料 《韓國戰爭史》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韩军惨败给志愿军,伤亡率92%,为何只能如实写进韩军战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什么WEB-INF外的jsp无法根据c
- 下一篇: String.charAT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