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别人,是一种恶性循环
寂天提醒我們心靈是無形相的,并且談到心物之間的關系。他反問道:當遇到別人態度輕蔑或以粗鄙言語侮辱我們時,既然此人的作為并不會直接造成我們肉體的傷害,那我們的心又何必要對口出惡言者生氣呢?
在此寂天菩薩已預料到一般人會有的反駁,亦即雖然別人的侮辱誹謗不會對我造成直接的肉體傷害,卻會引起他人厭惡我,所以我必須對謗者心懷憤恨。但寂天的論證是,以這點來做為對他人生氣的理由并不充分,因為即使他人厭惡我,也不會對我的今生或來世造成嚴重墮落的影響。相反地,如果一個人用以牙還牙方式報復這些行為,讓自己情緒失控而亂發脾氣,那最后的結果是,此人會失去自我,因為這種情緒化的反應會摧毀自己心靈的寧靜與穩定。對譏毀起而反擊之人才是真正的輸家。
寂天在此所提出的建議,不是要我們對他人意見完全置之不理,或是不該在乎別人怎么想。這些都不是寂天建議的應有回應方式。
相反地,我們發現《入菩薩行》中有一首頌偈說,每當我們遷居至一處新區域或新城市,應學著入境隨俗、不去冒犯他人。這是因為若能取悅他人,就會有更好的機會服務眾生。這是一個立志守菩薩戒者遵守的原則。所以各位在這點上請不要誤會,認為寂天菩薩是在告訴我們應全然漠視他人。他的話中含意必須由前后文去了解;也就是說,為了避免因為他人侮辱譏謗而生起嗔恨心等,我們應從這個角度來看事情。但這話有其特殊背景。寂天也預料到我們會自認理直氣壯地駁斥說,對那些詆毀傷害我們的人心生嗔恨是應該的,因為他的作為造成我們財富名利的損失;若我們不對此行為展開報復的話,我們世俗的成就就會毀于一旦。但寂天菩薩說,以此做為報復的理由仍不夠充分。畢竟,就算他人這些厭棄行為的確毀了我的財富,但這些世俗之物我們臨終時卻帶不走。它們在此世有用處,但人一死就必須舍棄一切,所以這些東西沒有什么重要性。而若是對他人的譏辱做出負面報復之舉,像是情緒失控、大發雷霆等,這些行為所造的惡業就會一輩子跟著我們形影不離,有時甚至帶進下一輩子繼續惡性循環下去。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报复别人,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拜佛的智慧和福报,八大方式让你值得学习
- 下一篇: 控制自己,释放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