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何“谈羊色变”,是跟武则天怕猫一个原因吗?|文史宴
原標題:慈禧太后為何“談羊色變”,是跟武則天怕貓一個原因嗎?|文史宴
一、慈禧為何避諱“羊”字?
在同治、光緒年間,無論是公卿閣老,還是販夫走卒,在公開場合都盡量不提“羊”字,因為犯忌諱。
之所以會這種“談羊色變”的程度,主要與一位當政者的避諱有關。她就是在同光年間兩度垂簾聽政,執(zhí)掌權柄長達四十八載的葉赫納喇氏(簡稱納喇氏),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慈禧皇太后、慈禧老佛爺。
古往今來,上至宰輔臣僚,下至布衣百姓,都要回避皇帝的名諱,遵循“避諱”原則。
比如,在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將老虎稱為“大蟲”,起源就是自唐代開始,唐高祖李淵追尊自己的祖父——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為“唐太祖”。既然皇帝的名字中有“虎”字,民間自然必須避諱,不管這個皇帝是不是追認的。
可問題在于:避諱“羊”字,不能公開說“扒羊臉”、“蔥爆羊肉”以及“蜜汁羊肉”等菜名,是出于對慈禧太后姓名的避諱么?
要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先要對其姓名進行一番考證。
二、西太后真的叫“蘭兒”么?
慈禧太后作為中國帝制時代最后一位權傾朝野的女性,她的一生伴隨著許多傳說,給后人留下了種種謎團,其中就包括姓名之謎。
按慣例,官方史書中不會記錄女性的名字,只有姓氏——葉赫納喇氏。在民間說書人和當代影視劇中,她的乳名叫做蘭兒、蕙蘭、玉蘭等等。
盡管莫衷一是,但很多人都認為慈禧太后之名應與“蘭”字有關,甚至還煞有介事地用文物舉例說明。譬如,景德鎮(zhèn)御窯廠曾為慈禧太后五十壽誕燒造過“體和殿制”款的精美瓷器,絕大多數(shù)都有蘭花紋飾。此外,彼時宮中亦廣植蘭花。
有學者據(jù)此推斷:慈禧太后對蘭花情有獨鐘,是由于其乳名就是蘭兒。還有人提出:文宗咸豐皇帝冊封葉赫納喇氏為“蘭貴人”,也可作為旁證。
上述邏輯看似合理,甚至還舉出文物進行佐證,但臆想的成分居多,經(jīng)不起推敲。
根據(jù)葉赫納喇家族的后人回憶,慈禧太后的姓名為“葉赫納喇·杏貞”,乳名“杏兒”,得名于家中的幾棵白杏樹,取“貞潔”之意。這也與我們已知的其胞妹醇賢親王嫡福晉——葉赫納喇·婉貞的名字相呼應。
三、避談“羊”字,只因生肖
既然慈禧太后的全名是葉赫納喇·杏貞,為何要百姓們避諱“羊”字呢?而且,無論是她的徽號、謚號,內(nèi)中均無“羊”字。那么,納喇氏為何忌諱別人在她面前提到“羊”字呢?
究其原因在于,慈禧太后的生肖屬羊。
避談生肖之說,并非始自納喇氏,古已有之。在南宋朱弁所纂《曲洧舊聞》卷七中,就記載了類似事例——“徽宗禁天下殺狗”。
北宋崇寧初年,中書舍人范致虛為了諂媚天子,以宋徽宗屬狗為理由,上書言道:在十二屬相之中,“狗居戌位,為陛下本命”。既然當朝天子屬相為狗,為避諱,“今京師有以屠狗為業(yè)者,宜行禁止。”徽宗趙佶深以為然。但牛、羊肉的價格都比狗肉貴出許多,百姓們承擔不起;導致肉鋪只好“懸羊頭,賣狗肉”( 《五燈會元》卷十六),以應付官府的檢查。
宋徽宗的禁狗之舉雖然荒唐,但畢竟為一國之君,確實有資格頒下“禁食狗令”。然而,葉赫納喇氏畢竟只是兩度垂簾的皇太后,雖然在1861年的“祺祥政變”中成功廢黜了咸豐皇帝臨終托孤的端華、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贊襄政務八大臣)”,又借1884年的“甲申易樞”將恭忠親王逐出中樞,可太后始終是太后,絕非乾綱獨斷的君主。
因此納喇氏只能對“羊”字的使用加以限制、改造,列為宮中禁忌,至多是在京城范圍內(nèi)對“羊”字的使用加以限制,其影響力遠不及宋徽宗的“禁天下殺狗”深遠。
四、美味與禁忌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雖然避諱“羊”字,卻非常愛食用羊肉。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京師,葉赫納喇氏為躲避兵燹戰(zhàn)火,率眾逃往西安,美其名曰“庚子西狩”。車輦經(jīng)過一家店鋪時,店主獻上“臘羊肉”。太后食用后倍加贊賞,命人制作了“輦止坡”的匾額,頒賜店家。
既然慈禧對羊肉情有獨鐘,在日常用膳之時,御廚們勢必會用鮮美的羊肉烹制菜肴。倘若流傳出去,讓民間百姓得知:太后表面上忌諱“羊肉”,自己反倒躲在宮中大口朵頤,未免有自食其言之嫌。
為達到美食與權威兼顧的效果,納喇氏決定將 “羊肉”改稱“福肉”。在慈禧看來:自己可以執(zhí)掌朝綱,實屬天下士庶的福氣。
既然她的生肖是羊,那羊自然是一種福澤無限的動物,遂將“羊肉”改名“福肉”,暗喻自己乃是多福多壽之人,由自己為大清朝掌舵,勢必一帆風順。
五、慈禧太后與清真名菜“它似蜜”
慈禧太后給羊肉菜肴改名的故事,流傳最廣者當屬“它似蜜”。
如前所述,納喇氏酷愛吃羊肉,御膳房卻總是燒、烤、燉、炸等烹調(diào)手法,越來越難以滿足老佛爺?shù)奈独佟?/span>
于是,廚師便制作了偏甜口的清真名菜蜜汁羊肉進呈。
這道菜的做法是精選上等羊里脊,切成小薄片,加入醬油、淀粉拌勻掛漿,以白糖、甜面醬按比例調(diào)好芡汁,待旺火燒油至七成熱時,下入肉片并迅速翻炒撥散,繼而勾芡,淋上香油。
出鍋后的蜜汁羊肉色澤紅潤,質(zhì)地軟嫩。太后品嘗之后,欲罷不能,向隨侍在側的李蓮英詢問菜名。
李總管并不作答,而是將御廚召至駕前。
廚師久在宮中,深諳慈禧避諱:宮中之人必須嚴格遵循“改羊為福”的規(guī)定,倘若有誰膽敢在慈禧太后面前提及“羊”字,必遭重責;甚至聽戲之時,類似《羊角哀》《蘇武牧羊》等帶“羊”字的選段,也一律不得上演。
有鑒于此,當慈禧詢問菜名之時,御廚自然不敢將“蜜汁羊肉”之名如實稟告,又覺得回稟“蜜汁福肉”缺乏雅致,一時間躊躇不能作答,只推諉說尚未命名,恭請?zhí)罄戏馉斮n名。
納喇氏稱贊此菜甜香如蜜,遂以“它似蜜”為名,流傳至今。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yè)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yè)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慈禧太后为何“谈羊色变”,是跟武则天怕猫一个原因吗?|文史宴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虎牙直播有声音没画面 虎牙看不了解决办法
- 下一篇: 个人完税证明怎么开山西(个人完税证明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