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羽卖枣的,张飞杀猪的,他们的武功跟谁学的?你可能永远不会信
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楊基《感懷》
在我國一直有這么一句說法,叫做英雄不問出處,這是告訴我們要平等對待他人,不要因為別人的出身而崇拜或者歧視他人。但這個道理一旦放到考古事業上去,就實在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中,自然誕生了不少的英雄,但最讓人印象深刻感覺膾炙人口的,應該就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故事了。所謂“三國”,自是魏、蜀、吳三個國家形成了鼎立之勢。
相比于作為官二代的曹操和富二代的孫權,劉備的故事顯然勵志得多。幾百年前漢武帝的一紙“推恩令”,讓身為中山靖王之后的劉備卻只能以織席買履為生,成為了一個比普通老百姓還慘的劉漢后裔。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之后,天下群雄云集響應,紛紛起兵進行對黃巾賊的討伐事業。而劉備就在涿郡開始征召天下豪杰進入自己的麾下,而他之后的兩個大名鼎鼎的兄弟關羽和張飛也就在這個時候加入了他的行伍之中。
之后關羽張飛都先后立下赫赫戰功。關羽在公元200年時就輕松取下顏良首級,更是在公園219年水淹七軍,在整個中原都打響了名號。三弟張飛也非等閑之輩,在公元215年時就大敗了曹魏名將張頜,是蜀國的開過功臣之一。
但在這個簡單的介紹里,你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關羽和張飛的出身究竟如何呢?他們一生征戰,武藝高強,又是向誰學的武功呢?
但可惜的是,在《三國志》中都沒有對關長兩人的出身的記載。倒是一些野史中有提到過說,張飛本來是個屠戶,以殺豬謀生;而關羽是個農戶,主要靠賣棗維生。在遇上劉備之后,就加入了劉備的陣營之中,開始了馳騁沙場的一生。
也就是說,在參軍之前,張飛和關羽不過都是一介普通人,從來沒拜師練武什么的,但為何兩人在之后的戰場上都十分驍勇,成為當時天下公認的頂尖武將呢?
這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
他們的第一個“老師”就是他們的職業。關羽靠賣棗維生,而賣棗之前的一步就是要把樹上的棗打下來。而棗樹一般高度可達10米,因此為了將樹上所有的棗都打落,關羽就需要常常揮舞一根很長的竹竿等等,長年累月下來,自然下盤極穩、腰胯力量極強、臂力也遠遠超過常人了。
而張飛作為一個屠戶,常常要殺豬動刀子,光是抓豬就要費一番事了,而殺豬時更是最好要一擊斃命,盡量減少豬的掙扎反抗的時間,加上每天搬運豬肉等等,讓張飛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好,爆發力極強。
而他們的第二個“老師”,就是實戰了。劉關張三兄弟一聚首之后就投入了戰場,在真正的戰場上不斷磨礪自己,并且在多次戰役的千軍萬馬中存活了下來,讓關羽和張飛在戰斗中不斷提升自己,最后才成為后來的關羽和張飛。
可惜兩員大將都有各自的缺點。關羽雖然嫉惡如仇,但同時也十分倨傲,重視武將的同時卻輕慢文人,最后被糜芳等人出賣,敗走麥城,在公元220年時身死臨沮。
而張飛則是跟關羽相反,他禮待謀士,但卻常常鞭打下屬兵將,最后也是遭張達、范強之輩刺殺,連首級也被獻到了孫權那兒。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关羽卖枣的,张飞杀猪的,他们的武功跟谁学的?你可能永远不会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李清照和秦桧是什么关系?她入狱时秦
- 下一篇: 原创:为什么在封建王朝的中期,总是酷吏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