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碰上威士忌,小红书“学术酒吧”引领了什么潮流?
作者|lucky
在上海靜安區,小紅書開了個學術酒吧。
“雖然很抽象,但是想去看看”,千余人親臨現場,品嘗特調、交流社交、聽知識分享會。網友們曬出了現場環境,門口的“學術巨柱”讓人忍俊不禁,海報上以輕松詼諧的口吻寫著“我空了你隨意”“學到老喝到飽”,連酒杯蓋子上也印有小紅書風格的金句,如“在閱讀中清楚而坦蕩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性”,這些細節不僅豐富了參與者的體驗,也引發了平臺上近千篇筆記的涌現,記錄了他們的感受與思考。
也有人發現,學術酒吧不只是一時興起的快閃營銷產物,或者轉瞬即逝的網紅地標。
這一新興文化空間具有廣泛而持久的吸引力,眾多網友紛紛表示希望這樣的文化現象能擴展到自己的城市,國內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北京、杭州、廣州,也開始出現了類似的學術酒吧。
小紅書味的學術酒吧,似乎代表了一種令人向往的都市生活方式。
其實,國內第一家學術酒吧誕生于兩年之前,其創新的模式吸引了一定的關注度,但也引發了不少爭議。但直到小紅書將這一概念用于營銷推廣,學術酒吧才真正迎來了爆發期,不僅在線上形成了話題,也促進了線下實體的繁榮,實現了線上線下的相互促進。
小紅書味的學術,還能是什么樣的?
在街角的大樹下,昏黃的路燈靜靜地映照著小紅書學術酒吧。門口,一條寫有“學術入門”的幽默紅地毯迎接著每一位訪客。步入其間,燈光透過半開的百葉窗,灑在斑駁的木質地板上,空間中彌漫著威士忌的醇厚與淡淡花香。吧臺后,調酒師的手指靈巧地在瓶瓶罐罐間跳躍,客人們或低語或沉默,每個人都在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松弛。
“忘記是誰說過,人要想幸福有兩條,健康+忘得快。”柔和的燈光下,脫口秀演員呼蘭坐在一張圓桌旁,手中輕握著一杯琥珀色的甜酒,跟臺下進行交流,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自嘲與釋然,那份坦誠瞬間拉近了與每一位聽眾的距離。
談及近期錄制熱播節目《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的壓力,呼蘭坦誠自己的應對方式是瘋狂寫稿、上開放麥,“努力在不同時段的收益回報率是不同的。線上曝光最大的時候,不拼命怎么行?”他還分享了應對內耗的方式:“要想自己好受,唯有下次自己做得更好。”聽眾們坐在他周圍,或托腮聆聽,或低頭沉思,被他那份坦誠與豁達深深吸引。
《奇葩說》知名辯手、耶魯大學碩士龐穎穿著一件黃色T恤,站在圓桌旁,手持麥克風面帶微笑,開始了“思辨力”主題的分享。在剖析邏輯謬誤時,她不時地停頓,邀請聽眾分享自己的想法。當提及“錯把相關當因果”,“上哈佛”與“工資高”的例子時,她的幽默讓人會心一笑。龐穎清晰而富有磁性的聲音在空氣中回蕩,每個人都沉浸在這場思維的盛宴中。
“知識配酒,越喝越有”,小紅書學術酒吧于2024年9月7日至8日在上海市靜安區延平路446弄1號辣富友開門營業。活動分為兩日,每日五場,每場開始前將限時限量發放號碼牌,參與者憑號碼牌入場探索一樓沉浸體驗。成功完成打卡任務的參與者將有機會獲得知識空杯、知識杯墊、知識特調小酒等定制周邊。
此次活動之所以網絡上引發廣泛討論,是因為“學術”與“酒吧”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詞匯構成鮮明反差,挑戰了傳統認知邊界。而這恰恰精準捕捉到都市人對于小資生活方式的追求,觸及他們對新鮮體驗和深度思考的雙重興趣,符合當前文化消費向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的趨勢。
其實,“學術酒吧”的概念最早來源于海外,指在酒吧中舉辦的系列學術講座和研討會。這種模式將學術討論從傳統的象牙塔環境中解放出來,使人們在這里可以更為輕松與自在地積累知識,并與志同道合的人進行自由觀點的碰撞。
在國內,上海最早引入這一模式,許多酒吧開始舉辦各種學術活動,吸引了大量高校學生、青年學者、文藝愛好者和打工人等不同身份的人群參與。例如,“遞酒人民壹院The Tiny Bar”酒吧自兩年前便開啟了學術講座的新模式,成為科普生物醫學知識的熱門場所;而“街壘Bunker”酒吧則通過講述食物中的歷史、探討城市進化論等話題,展現了其獨特的文藝與小資氣息。
這類學術酒吧的興起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參與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自嘲為“煙酒生”“吧臺做題家”和“學術酒鬼”,拿PPT當下酒菜。在小紅書上,一位網友分享今年8月在街壘Bunker的參與體驗,獲得了近2萬點贊。在她曬出的圖片里,酒吧投影的PPT上正在展示“運動鍛煉對膽固醇的影響”,附有論文內的生物學研究模型。更有趣的是,酒吧提供的餐巾紙上印有一系列哲學和倫理問題,如“希特勒的保鏢有責任殺死希特勒嗎?”
但學術酒吧的興起也引發了一些列爭議,批評聲音認為,學術酒吧可能加劇知識的排他性,讓普通公眾感到敬畏與陌生。有人質疑這是“精英的傲慢”,把“學術當成一種淺顯的符號資本和時尚單品來消費”。
此外,有人擔心學術的嚴肅性會受到商業氛圍的影響,進而質疑這種交流方式的有效性。學術酒吧可能會將學術研究商品化,讓學術知識變得淺顯和表面化,失去其原有的深度和內涵。在輕松的氛圍下,學術討論可能無法達到傳統學術會議或研討會的深度和精度。
有喜歡也有批評,有贊成亦有反對,這正是小紅書在舉辦學術酒吧活動時所面對的用戶心智與輿論環境。
小紅書打造學術酒吧,在視覺環境與價值內核上都下了一番功夫。
從入口處的“學術入門”地毯到內部裝飾的“學術巨柱”,每一處細節都努力透露出學術氛圍。酒杯上的學者名言和墻上的宣傳海報,如“我從小就愛裝(杯)”和“知識需要消化”,不僅彰顯文藝范,還巧妙地將知識和酒文化相結合。此外,懸掛海報上還涉及哲思問題的探討,如電影結局的悲劇性和城市研究的平衡問題。全場設計體現了活動的宣言“一邊用功,一邊放空”,旨在創造一個學術與休閑并重的空間。
知識分享會是本次學術酒吧活動的核心內容,匯聚了12位多領域精英,從編輯生活的細膩洞察到閱讀遺忘的建議,再到AIGC時代內容創作的深度理解,展現了跨學科的智慧碰撞。
現場還邀請到數百位知識文化領域的博主,其粉絲基數橫跨數萬至幾十萬量級,陣容囊括了名校學府的精英學子如@讀博的Rex,文化博主如@搞錢女孩小輝與@蘇菲與阿哲,游歷四方的旅行家@Grace的幻境及@是大王鴨,專注于知識教育的@Coline的法語屋,以及職場成長博主如@布萊爾Blair等人。他們共同構成了“學術酒吧”背后生活哲學的踐行群體,追求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享受思維碰撞的火花,渴望探索未知,豐富人生閱歷,是小資文化最鮮明的代言人。
這些博主的輻射人群往往與其自身有著相似的價值追求,包括對知識的渴望、對自我提升的重視以及對多元文化的興趣。學術酒吧,作為一個集學術交流、思想碰撞與休閑放松于一體的獨特場域,高度契合該群體的理想需求。
@搞錢女孩小輝作為播客《搞錢女孩》的主播,在小宇宙APP上擁有35萬訂閱者。在他發布的小紅書視頻中,記錄了在學術酒吧與姬十三的一段哲學對話,其中涉及了“缸中之腦”哲學議題的探討。這吸引了百余粉絲的積極互動,有的表達對學術酒吧舉辦形式的好奇,有的則就這一哲學難題展開了深度交流。
分享會主講人姬十三也通過小紅書賬號對學術酒吧活動進行宣傳,以“周日晚我在學術酒吧,聊血肉苦弱到機械飛升”和“一邊喝酒,一邊學術永生”等引人入勝的內容,巧妙地結合了學術與休閑的概念,吸引粉絲的注意。他不僅分享了活動的主題和提綱,還提前透露了部分PPT內容,提升了公眾的期待值。同時,通過“果殼”公眾號等其他社交媒體的聯動宣傳,擴大了活動的知名度和覆蓋范圍。
粉絲們對姬十三在小紅書上分享的學術酒吧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參與意愿,他們在帖子下積極留言,詢問學術酒吧活動的細節和報名方式,表現出高度期待。有人提到是通過“果殼”公眾號的推文了解到此次活動。粉絲們還就分享會的主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對于永生的可能性進行了科學和哲學層面的辯論。
但也有不少爭議的聲音,有網友認為“小紅書學術酒吧”實則更接近于科普講座,難以觸及學術的深層次研究,更有甚者批評其“侮辱了學術之名”,本質更接近娛樂而非真正的學術探討。
由于知識分享會請了3位脫口秀演員——呼蘭、Norah與黑燈做主講,也有人將其比做“知識脫口秀劇場”,暗示受眾多為跟風者而非真正熱愛學術之人。還有評論犀利指出,小紅書酒吧存在消費學術之嫌,通過娛樂化的包裝吸引公眾眼球,實則是對學術的淺薄化解讀。
在一片激烈的討論聲中,小紅書學術酒吧活動落下帷幕。
實際上,小紅書學術酒吧是“知識夏校”活動的線下收官儀式。
“知識夏校”概念乍一聽,不免讓人懷疑這難道是小紅書的官方賣課活動?其實,該活動于今年7月22日推出,請了李誕、楊天真、馬家輝等行業領袖,就職場、學習、財經等關鍵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與知識共創,旨在打破傳統學習的界限,將知識傳播融入日常生活。小紅書鼓勵用戶通過#知識夏校#等話題挑戰,分享學習筆記和心得,從而實現從“知識學習者”到“知識明白人”的轉變。目前,知識夏校話題曝光量達到了19.1億,吸引了近10萬篇筆記的積極參與。
深入知識夏校的熱門“知識”,不難發現其核心在于實用——緊扣職場生活場景、易于操作、精準解決問題。官方給出內容發布方向的參考,分別是“生活里有用的知識”“有關夏天的知識”“指導未來的知識”,比如養花急救、夏日情緒管理、職場法律指導。這種實用性不僅體現在內容的廣度上,更在于其深度與針對性,確保用戶能夠輕松上手,即刻應用于實際場景。
而大咖們的知識共創,則更像是一人一句的命題雞湯。例如李誕的“小目標靠努力,中目標靠興趣,大目標靠發心”,楊天真鼓勵每個人保持自信,珍視自我;圈寧CeoxNim建議大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此外,專業人士提供的是碎片化知識錦囊,比如陶勇醫生講解夏季眼部防曬注意點,營養師顧中一分享健康吃瓜指南等。
這些“知識”與傳統的學術相去甚遠,更像是日常生活的“小妙招”或者“小tips”,但確實贏得了小紅書用戶的廣泛喜愛。在知識夏校的帖文下,眾多網友們就李誕提到的“發心”展開了深入討論。一位博主根據楊天真的分享創作了視頻,分析“楊天真身上值得普通人學習的點”,視頻迅速獲得了近3000贊,評論區里網友們積極探討如何將她的性格和方法論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為個人成長提供指導。
線上的知識夏校與線下的學術酒吧在理念上是一脈相承的,瞄準的也是同一類用戶。這些用戶追尋的不是深奧的學術問題,而是希望在交流和思考中獲得啟發。他們需要的是與日常生活和職場問題的解決方案,或是能夠緩解焦慮情緒的討論。在這里,學術不再是純粹的研究,而是作為一種氛圍和點綴,為用戶的消費體驗增添價值。
近一年來,詹青云、龐穎、白先勇、蔣勛等文化名人紛紛入駐小紅書,他們運營方式基本都為“直播+主題切片”——通過開設直播與粉絲和其他博主進行互動,并將直播內容細化為主題切片進行日常發布。直播為觀眾提供了沉浸式的交流體驗和陪伴感,而主題切片則以易于傳播的哲理或熱點話題為主,如“女性如何留在牌桌上”和“苦味,也是一種圓滿!”。
此外,小紅書上還涌現了全英文連麥、秋招專場、職場人連麥、20歲想知道30歲的真相等直播,基本上都遵循了相似的運營和內容邏輯,精準對接高知、高收入、高消費潛力群體的需求,展現了博主們名校背景、名企經歷與豐富資源對同類用戶的強大吸引力。
實際上,這種分享會模式正是從線下走向線上,并在小紅書平臺上獲得巨大關注后,又反過來促進了線下活動的繁榮。在平臺上,眾多文化類賬號發布的線下讀書會、女性主義分享會、交友會等招募帖,實際上遵循了與學術酒吧相似的文化活動發展邏輯。
小紅書學術酒吧的落幕,并非“小紅書味”知識探索的終點,而是新一輪思考與討論的起點。這場跨界融合的嘗試,不僅豐富了文化消費市場的形態,也彰顯了知識傳播領域豐富的可能性。越來越多走入學術酒吧的人相信,學術的邊界是流動的,而知識的價值在于不斷地交流與應用。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当知识碰上威士忌,小红书“学术酒吧”引领了什么潮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周也范丞丞凡希亚看侃爷演唱会惹争议
- 下一篇: 爆是非!港姐亚军一举动疑抢冠军风头?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