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欧洲大陆不能统一?英国:谁要统一欧洲,我就打谁
英國,一個在外交上極其聰明的國家。
在過去的數百年里面,他們將“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外交至理,用行動詮釋到了極致。
眾所周知,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面積僅有1000余萬平方千米,和咱們國家幾乎就是一般大小。然而就是這么小塊地方,卻分布著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
俗話說僧多粥少,在總面積有限的情況下,歐洲自然就是小國林立,很少有那種幅員遼闊的大國存在。縱觀如今的歐洲各國,如果除開地跨歐亞的俄羅斯不算,面積最大的烏克蘭也才60萬平方公里。
事實上不光是當下,在整個歐洲的歷史上,其實都很少有那種傲視群雄的大一統國家存在。即便是有,那也只是曇花一現,存在的時間極其的短暫。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里面,歐洲都是處于一個極其“散裝”的狀態。
歐洲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英國其實是需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因為每當歐洲大陸上開始出現強權的時候,英國總是會跳出來搗亂,在戰爭中拉這個打那個,不使任何一方能夠獨霸歐陸。
比如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經歷了大革命洗禮的法國戰斗力爆表,尤其是在拿破侖橫空出世后,那幾乎是打遍歐陸無敵手,大有稱霸歐陸,甚至于一統歐洲的趨勢。這時候英國便跑出來和法國叫板,并先后組織了七次反法同盟,最終成功將法國給打趴下。
隨后在19世紀的上半葉,沙俄帝國當起了“歐洲憲兵”,并一路朝著西邊擴張,成為了歐洲大陸上的又一大豪強。這時候英國又鉆了出來,聯合法國在克里木半島對沙俄一頓胖揍,使其不得不停下了擴張的腳步。
而到了19世紀末期,當德意志帝國踩著法國人的頭登頂歐陸時,英國人又再度出手。他們聯合法國和沙俄組成協約國集團對抗德國,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功將德國這個后起之秀給拍落馬下。
另外還有上世紀30年代,蘇聯成為了歐洲大陸上新的巨無霸。英國為了防止其稱霸歐陸,又對德國采取綏靖政策,企圖禍水東引,讓他們去和蘇聯死磕。不過這一次英國人屬于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被德國殺了個回馬槍。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在搗亂的這個過程中,是根本不會講任何武德的。他們反復無常,隨時都有可能調轉方向。說不定上一刻還是同仇敵愾的盟友,下一刻便會跑去敵人那一方。
比如在16世紀的意大利戰爭中,西班牙和法國爭奪歐陸霸權。起初法國勢大,英國便站在了西班牙這邊。但后來隨著法國在帕維亞戰役中慘敗,連國王都成了俘虜。英國便立即調轉矛頭,開始反對起西班牙。
再比如17世紀上半葉,英國前腳才在尼德蘭革命中與荷蘭同仇敵愾,打敗了西班牙人。后腳便在海上貿易中,與荷蘭成為了競爭對手,并連著打了三次英荷戰爭。
最離譜的還是在上世紀20年代,英國剛在一戰中和法國聯手打敗了德國。結果回過頭來便背刺起盟友,在戰后對德國各種的扶持,而對法國各種的壓制。
英國的這一操作,不僅間接的保全了德國的元氣,為其日后發動二戰埋下了伏筆。還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法國在二戰中的光速投降。
要知道法國在一戰中為了打敗德國,可是拼光了幾乎整整一代人,把整個國家都差點打崩了。而到頭來英國摘走了勝利果實不說,還轉過頭來幫起了自己的死敵。這任誰碰上,那無疑都有些受不了。
以至于到了二戰時候,法國上下厭戰情緒普遍都很嚴重。尤其是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后,法國人看到數十萬英軍丟下自己跑回了老家,那更是一點兒都不想打下去了。
在他們看來,自己如今即便是與德國人死磕,結局也無非就是和一戰一樣,拼了老命給英國人白白做嫁衣不說,還可能會被英國在背后捅刀子。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直接躺平,讓英國人自己去和德國人拼命。
事實上英國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源于其長期以來對歐洲大陸所堅持的“均勢”外交思想。這里所謂的均勢,就是指歐陸各國,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力量和權力保持平等。誰也不比誰強大,誰也無法號令誰。
如此便可以讓歐陸各國時刻的處于爭斗和牽扯之中,從而避免出現某一個強國去稱霸歐洲大陸,然后將整個大陸的資源集中起來,進而對英國造成威脅。
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英國作為歐洲大陸邊緣的一個島國,其實最為擔心的便是大陸勢力的入侵。甚至于英國本身的建立,就是源于法國貴族對不列顛的征服。
在“均勢外交”的思想指導下,英國人的字典里面,便沒有朋友這一說,更不會考慮承諾信譽這些東西。他們的目標從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歐洲大陸上不能出現霸主級勢力。不管是誰有那個苗頭,那么就是英國最大的敵人,堅決要打擊。
簡單來講就是一句話,歐洲大陸不能統一,誰統一我打誰。英國這樣的操作,導致其雖然是一個歐洲國家,但卻和歐洲格格不入,甚至為歐洲所不容,被很多人說成是歐洲的攪屎棍。
不過話說回來,盡管英國的均勢外交在名聲上有些不好聽,但卻是獲得了實打實的利益。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里面,英國正是憑借這一政策,在歐洲大陸上無往而不利,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競爭對手。
甚至可以不夸張的講,英國最終能夠拿下海洋霸權,成為主宰一個時代的日不落帝國,靠的就是這一手均勢政策。
要知道在英國崛起的那段時間里,其所面對的競爭對手都不是什么善茬,甚至可以說個個都不輸英國。
像最開始的西班牙,不僅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之一,背后更有著哈布斯堡家族這么一個歐洲大陸上的巨無霸,實力雄厚程度遠超英國。
而后來接棒西班牙的荷蘭,則是大名鼎鼎的海上馬車夫,擁有著當時全球最多的商船不說,還鼓搗出了東印度公司這么一個劃時代的殖民工具,同樣也是走在了英國前面。
再還有英國的死對頭法蘭西,那可是歐洲大陸上的老牌列強,擁有著極其深厚的實力底蘊,完全有能力和英國拼上一拼。
然而他們相比于英國,都有一個共同的劣勢,那就是他們身處于歐洲大陸。這導致他們除了要和英國在海外競爭,還需要時刻防備著大陸上的其他列強來對付自己。而英國也正是很好的抓住了這一條件,在歐洲大陸上各種的秀外交操作,通過連續不斷的戰爭將這些對手們削弱,甚至于打垮。
比如在16世紀末,英國支持尼德蘭革命,在幫助荷蘭實現獨立的同時,也結束了西班牙的盛世。
再比如17世紀下半葉,英國在海上與荷蘭鏖戰的同時,又聯合瑞典和法國在陸地上對荷蘭展開攻勢,最終結束了海上馬車夫的霸權。
至于法國就不用說了,從大革命時期的反法同盟,到普法戰爭中的作壁上觀,英國可沒少給法國使絆子。
所以總的來說,英國其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國家,他們在外交上對歐洲的均勢操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歐洲的小國林立,但是卻保證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簡而言之就是削弱了歐洲,強大了英國。盡管看起來這樣是損人利己,名聲上不好聽。但是我們要知道,在國家面前,利益始終是首位的。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为什么欧洲大陆不能统一?英国:谁要统一欧洲,我就打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撒贝宁与李白婚姻疑云:跨国之恋缘何黯然收
- 下一篇: 原创:郭德纲明明正值壮年,为什么给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