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子园卖不动了?甜牛奶巨头为啥不行了?
在大多數90后、00后的記憶中,李子園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名字,李子園的甜牛奶幾乎是大多數年輕人春秋游的必備,但是最近李子園賣不動的話題被熱議,甜牛奶巨頭為啥突然不行了?
一、李子園賣不動了?
據藍鯨財經的報道,繼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降后,李子園仍未走出業績下滑的泥潭。
根據此前李子園發布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其營收為6.79億元,同比減少3.08%;歸母凈利潤為9512.05萬元,同比減少29.29%。其中,二季度實現營收3.45億元,同比下降2.99%;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49.33%至3816.63萬元。
李子園成立于1994年,產品包括含乳飲料、乳制品、植物蛋白飲料、復合蛋白飲料、果汁飲料、谷物類飲料六大系列,于2021年2月在上交所上市。
自2021年營收突破14億元之后,李子園營收連續三年在14億的水平線上徘徊,未向上進一步突破。2021年-2023年,李子園營收分別為14.7億元、14.04億元、14.1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2億元、2.21億元、2.37億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為6.79億元,凈利潤為0.95億元。
李子園一直以含乳飲料產品打市場,幾乎貫穿公司發展的30年,公司95%以上的營收貢獻來自于此。2024年上半年,公司含乳飲料業務營收6.56億元,同比下滑4.87%,占總收入的97.02%。
而公司含乳飲料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甜牛奶產品,這早已讓公司隱隱覺察到了市場風險。在此前的年報中,李子園就曾表示,如果對其長期依賴,可能會對業績有較大影響。
二、甜牛奶巨頭為啥不行了?
近年來,李子園作為甜牛奶市場的巨頭,其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這并非偶然,我們到底該怎么看這件事呢?
首先,李子園,這個曾以甜牛奶聞名的品牌,如今似乎陷入了銷售的泥沼。甜牛奶,作為其核心產品,曾是無數消費者童年記憶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健康意識的覺醒,消費者對飲品的偏好逐漸轉向低糖、低脂的健康選項。甜牛奶的高糖、高熱量屬性與現代消費者的健康追求相左,導致其市場接受度下降。在過去兩年,含乳飲料市場整體下滑,李子園未能幸免,甜牛奶的銷量和市場占有率雙雙下滑,每百毫升的均價也呈現出下降趨勢。
其次,在乳制品這一賽道上,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李子園不僅要面對來自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的壓力,還要與娃哈哈AD鈣奶、伊利優酸乳、蒙牛酸酸乳、養樂多益生菌飲品等眾多競爭對手展開角逐。這些品牌不僅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基礎,還不斷推出新品,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以娃哈哈AD鈣奶為例,其憑借經典的口感和穩定的品質,贏得了廣泛的消費者基礎。而伊利優酸乳和蒙牛酸酸乳則通過豐富的口味和多樣化的包裝,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養樂多益生菌飲品則憑借其獨特的健康屬性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相比之下,李子園的甜牛奶在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顯得相對滯后,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第三,多元化是企業應對市場變化,尋找新增長點的重要策略。李子園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試圖通過多元化產品線來拓寬市場。然而,其多元化之路并不平坦。盡管推出了多款新產品,但未能出現能夠與甜牛奶相媲美的爆款。這背后,反映出李子園在產品創新和市場洞察上的不足。新產品的市場接受度不高,無法有效吸引消費者,也未能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第四,從長期發展來看,任何企業都不能依靠單一產品或策略吃遍天。李子園的困境,實質上是創新不足的體現。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只有持續進行產品創新,緊跟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趨勢,企業才能保持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李子園需要在產品創新、市場定位、品牌建設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以適應市場的新變化,尋找新的增長點。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李子园卖不动了?甜牛奶巨头为啥不行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投资A股难不难?这组数据惹人深思!
- 下一篇: 原创:茅台、五粮液再创调整新低,白酒股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