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蘭州大學日前發文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總量首次超過本科生總量。近年來,蘭州大學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其中在2019年研究生年度招生人數已超過本科生。
校方認為,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研究生總量超過本科生,是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重要一步。隨著社會和經濟不斷發展,市場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在校研究生數量的擴大、培養力度的強化以及培養質量的提升,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蘭州大學表示,該校近三年持續優化學科專業調整,新增了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生物安全等一批博士點、碩士點。對標國家需求新增的學科專業的研究生成為研究生總規模擴大的重要組成。未來,蘭州大學將進一步瞄準國家戰略,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積極推進跨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學科專業高質量建設。
同樣引起關注的是,今年9月初,根據浙工大對外發布的2024級新生大數據,該校錄取本科生5342人,研究生5382人,研本比首次超1:1。
而在2023年,浙工大錄取本科生5231人,研究生5214人,研本比1:1.003。
同在這一年,“北京碩博畢業生人數首超本科生”話題一度登上多個社交平臺熱搜。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的《2022-2023學年度北京教育事業發展統計概況》顯示,2023年北京高校預計全日制畢業生數量約29.6萬人,其中研究生16萬余人,多出本科生3萬人。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同年梳理,有著多所重點高校的上海也出現類似的情況。數據顯示,同濟大學2023年本科畢業生約4400人,碩博畢業生人數約6500人;上海外國語大學2023年畢業生約3200人,碩博畢業生占了約1700人。上海交通大學2022年本科畢業生有3928人,而研究生人數高達6422人。華東師范大學2022年全日制本科畢業生3485人,研究生4139人。早在2021年時,上海就有將近1/3的大學研究生畢業人數超過本科生。
此外,不少地方性高校也呈現了本科生與研究生人數“倒掛”的情況,例如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畢業生中,研究生的比例顯著高于本科生。教育專家指出,研究生人數的增長不僅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和對教育投資意愿增強的結果,體現了社會和個人對高階教育價值的認可。
不可否認,我國碩士和博士招生、培養規模的擴大,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輸送了大批高學歷人才。而與此同時,也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研究生學歷貶值、“學歷高消費”、“高學歷低就業”等等。
但是接下來,我國發展研究生教育需不需要再追求規模發展近年來引發了很多討論。我國究竟需要多少研究生?進一步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能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嗎?
實際上,如果不能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片面追究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無疑會進一步刺激考研“高考化”、學歷內卷,這并不利于培養創新人才。
顯然,如果進一步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很可能加劇考研“高考化”,很多本科畢業生會把攻讀研究生作為自己的目標。
只有嚴把培養質量關,保障每個研究生都貨真價實,才會擠掉研究生培養的水分,也才會促進用人單位轉變用人導向,重視考核人才的核心能力和素養。
綜合澎湃新聞、中華網、湖南日報、新京報等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多校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不会什么·会什么”
- 下一篇: 投资A股难不难?这组数据惹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