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种交情”?你有没有其中一种
北宋學者邵伯溫所著《邵氏聞見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北宋宰相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很是傲慢,沒有什么禮數,為此心中不快。當時李稷的父親曾是文彥博的門客,若是按照輩分的話,這李稷還算是文彥博的晚輩,也難怪文彥博會為李稷的不懂禮數而感到生氣。
有一次,李稷上門拜謁文彥博,在廳堂等了好久,才見到文彥博的面,不由得心中不滿。文彥博卻是說道:“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在文彥博面前不敢造次,對文彥博拜了八拜,成語“八拜之交”便是出自于此。
也就是說,起初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世家子弟對長輩的一種禮數,不過到了后來,又演變為異姓結拜兄弟的八種交情。
那么這八種交情,指的又是哪八種交情呢?
管鮑之交
所謂“管鮑之交”,指的是春秋時期管仲與鮑叔牙的交情。
管仲跟鮑叔牙都是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的名人,他們很早便相識,然而在每次既得利益時,鮑叔牙總會多讓給管仲一些,使得兩人的交情從不會因利益而受到裂痕。
鮑叔牙非常賞識管仲的才華,無論管仲經歷怎樣的失敗,鮑叔牙仍堅信,管仲只是沒有遇到賞識他的人而已。
當齊桓公記恨管仲時,鮑叔牙竭力舉薦管仲,并且甘愿屈居于管仲之后。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逐漸強大起來。
管仲曾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管鮑之交”一時傳為佳話。
知音之交
常言道,人生難得一知己。
先秦時期的俞伯牙善于鼓琴,可卻始終沒人能從琴聲中,聽出自己的心意。而鐘子期擅長聽,他總能從俞伯牙的琴聲中,聽懂俞伯牙的心意。
俞伯牙大喜,兩人相見恨晚遂結為兄弟。
鐘子期死后,俞伯牙很是悲痛,來到他的墳前彈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將琴摔個粉碎。
“我唯一的知音已經不在,還彈琴給誰聽呢?”
后人將俞伯牙與鐘子期的交情,稱之為“知音之交”。
刎頸之交
刎頸之交,指的是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戰國名將廉頗起初很看不上藺相如,他認為此人只是個會耍嘴皮子的人,沒有什么真本事。而自己身經百戰,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受到的待遇為何還不如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此事后,總是躲著廉頗,凡事都讓著他。并對人說:“我連秦王都不怕,為何會怕廉頗?只是我們同朝稱臣,又是趙王的左膀右臂,怎能因個人恩怨而耽誤江山社稷呢?”
廉頗知曉后很是慚愧,于是便有了負荊請罪的典故,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同心同德為趙國效力。
舍命之交
舍命之交,又稱為羊左之交。
西漢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求見楚元王劉交。
當時他們遇到了大雪天氣,穿的衣服很是單薄,帶的糧食又不多,于是左伯桃為了成全自己的朋友羊角哀,把衣服跟糧食全都給了他,然后躲在樹洞里自殺。
人們將兩人的交情,稱之為“舍命之交”。
膠漆之交
膠和漆,是兩種最具黏性的東西,感于心,合于行,親于膠漆,昆弟不能離。
古人把志趣相投、親密無間的朋友,稱為膠漆之交。
雞黍之交
東漢時期,范式年輕游學時與張邵成為好朋友,并且在告假回鄉時告訴張邵,要在兩年后前往張邵家登堂拜母。張邵聞言滿心歡喜,與范式約定了日期。
兩年后,張邵讓母親置辦酒宴恭候范式,母親認為都過去兩年的約定,又相隔千里之遙,怎么能相信呢?
張邵卻始終相信范式會來,他認為范式是講信用的人,一定不會違背諾言。果然不出張邵所料,范式真的來了。
二人升堂互拜對飲,喝得十分暢快后才相互告別。
后人將他們的交情,稱之為雞黍之交,也就是守信之交。
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指的是不按輩分與年齡而結成的朋友,通常指的是兩人之間的年齡差距特別大。
“禰衡與孔融作爾汝之交,時衡未滿二十,融已五十,重衡才秀,忘年也。”東漢時期,頗有才華的名士禰衡,當時也就二十歲左右。成名已久的孔融,則已經到了五十歲。孔融重視禰衡的才華,兩人成為忘年之交,并多次把禰衡推薦給曹操。
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指的是共同存亡、同生共死過的交情。
元·鄭德輝《縐梅香》:“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士為知己者死。
在人的一生當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朋友。很多人曾抱怨,為何朋友這么多,真正能夠交心的朋友卻少之又少呢?
其實真正能夠交心的朋友,一生能夠遇到一兩個,便已經彌足珍貴了。至于古人所說八拜之交中的八種交情,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到定要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友情。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种交情”?你有没有其中一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问:
- 下一篇: 原创:一丈青扈三娘,为什么叫“一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