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MVC
代碼托管地址:https://git.oschina.net/wl/AirMVC
名稱含義:
airmvc喻意像空氣一樣輕的框架。這里的mvc并不是指傳統的mvc,這里沒有model,m表示的是ModulesManager。但有傳統mvc中邏輯視圖代碼分離的Controller和View。
框架用途:
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代碼耦合和減少主程序體積。
airmvc引導使用者運用RSL技術和類似flex modules的模塊分離思想去設計你的程序,達到降低模塊之間的耦合度和減少主程序的體積的目的,有助于團隊合作,便于維護和減少程序初始化的時間。RSL技術可以使公用類不編譯到程序里,減少每個模塊的體積,而且在IDE中也跟普通類一樣有API智能提示,不影響開發。
使用方法:
Airmvc提供兩種模式,加載模式和非加載模式。加載模式是將各模塊分別編譯成swf,在運行時加載,因為使用了RSL以及各模塊在設計時互不依賴,所以打包的swf文件可以達到最小化;非加載模式則是把所有的模塊都編譯進主程序,方便調試,如果程序不是很大的話發布時也可以使用非加載模式。
具體步驟如下:
1、建一個庫文件,把mornUI和airmvc添加進去,并在這里添加項目的公共類,編譯成swc作為RSL。
2、新建工程,在工程里編寫模塊。每個模塊里都應該至少包括一個Controller的子類,和一個View的子類。Controller子類之間可以相互接發消息,宏觀表現為模塊間通訊。Controller子類需要注冊一個View子類,CV之間可以相互接發消息,即為模塊內通訊。因為每個模塊之間都是通過消息通訊,互不依賴,所以可以單獨編譯成swf而不受其他模塊影響。模塊內通訊是為了將邏輯代碼與視圖代碼分離,降低耦合度。
View子類本身是一個flash里的容器,可以隨意添加子顯示對象。它的子顯示對象我們在這里稱為ViewComponent。ViewComponent可以通過Dispatcher.send(msg:String, source:DisplayObject, ... args)方法來發送模塊內部消息,但不能接收任何消息。source參數傳ViewComponent(即this)本身即可,Dispatcher.send方法內會從其祖先容器中找到View的子類,并使用其向Controller子類發送消息的功能。
View子類的文件需要包含mxmlc的編譯參數,使用FlashDevelop的快速編譯功能打包模塊。因為swf的入口文件必須是可顯示類型,所以使用view作為編譯入口而不是使用controller。為了保證controller能編譯到swf里面,view中需要引用controller。推薦的作法是在view里使用controller的靜態常量作為消息名。
運作流程:
airmvc使用ModulesManager.init(config:*, isLoadMode:Boolean = true)方法來初始化。config可以是XML或ModulesConfig類,里面記錄了模塊的相關信息。這里簡單介紹一下使用加載模式的運作流程。
初始化的時候airmvc會記錄所有模塊的類定義和加載路徑,然后監聽以類定義作為消息名的消息事件。最后啟動在config里配置的第一個模塊,下一個模塊則通過第一個模塊發送消息來啟動。
例如消息名為”begin.BeginC”,ModulesManager收到這個消息后會從服務器加載對應的模塊到當前域,然后獲取begin.BeginC定義,實例一個BeginC并保持對它的引用,再去掉對這個消息的監聽,轉由BeginC監聽。以后其他模塊再次發送”begin.BeginC”這個消息的時候,由BeginC的startup(args:Array)方法來處理。我們可以在startup方法里進行初始化并注冊View的子類,打開或關閉窗口等的工作。
因為ModulesManager收到任何消息時都是執行加載模塊的方法,但此時它并不知道應該加載哪個模塊,所以第一次啟動模塊的消息應該帶有一個與模塊定義一樣的參數,例如,broadcast(“begin.BeginC”,”begin.BeginC”);
因為airmvc使用了morn的資源加載管理器,所以必須先初始化morn框架再初始化airmvc。
具體內容請參考demo。
Demo說明:
編譯core項目的時候需要引入airmvc和morn。
如果你想直接運行demo看效果可以直接運行bin下的Game.swf或Game-debug.swf。
Game.swf只有2KB,運行時加載assets/library.swf和assets/modules/里的模塊。
Game-debug.swf把需要用到的庫和所有模塊都編譯到同一個文件并且包含調試信息,因此比較大。
雖然在這個demo里加載模式的所有文件總和比非加載模式的要大,但當你的工程達到一定程度,編譯文件超過1M時,加載模式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作者附言:
airmvc只是筆者覺得自己在公司所用的框架比較臃腫,耦合度太高,不易維護,為了弱化(還不敢說能解決)這些問題而設計的。airmvc僅僅是筆者在了解了RSL技術和模塊分離思想后設計出來的,沒經歷過任何項目的考驗,如果在框架中埋了什么大坑請吐槽。筆者比較傾向簡潔高效的東西,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實現請留言。
airmvc可以說是專門針對游戲開發而生的吧,筆者自大四開始就一直跟flash游戲打交道,至此也快兩年了。受職業局限只能從接觸過的游戲框架去思考問題。現在在公司里用的框架是不考慮model發送消息來通知view去更新的,而是直接在Controller里接收Socket模塊發過來的消息然后由Controller更新視圖。筆者也覺得這樣比較簡便,所以在airmvc里沒有使用像puremvc那樣可以發送消息的Proxy類作為遠程代理。在airmvc里的model類結構跟項目有關,應該自行定義,一般是單純的值對象類(VO)就足夠了,或者建一個DataManager類來管理數據。
說到這里順便提一下puremvc框架。本來筆者是想使用RSL和模塊分離思想結合puremvc實現一套工作流的。在看完puremvc所有的源碼后,再一次讓筆者想到了“編程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這句話。puremvc巧妙地將6個設計模式(筆者能數出來的是6個)組合到一起來實現mvc設計思想。不過筆者覺得有一點不足的是解耦過度了,Command文件過多,維護起來相當麻煩(可能是筆者資歷尚淺而且又沒深入使用過puremvc的原因),江湖中也傳言puremvc普遍存在濫用的情況,初學者會越用越亂,所以筆者干脆就把以前用于規范項目結構的airmvc1.0升級到了airmvc2.0。現在比1.0多了一個類(實際是兩個,還有一個包外類),但功能卻有了很大變化。使用面向對象語言實現的框架本來應該考慮開放-封閉原則的,應該依賴接口而不是具體類,但想來想去都不知道怎樣使用接口,所以還望有高人能指點一二。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ldragon/p/3551719.html
總結
- 上一篇: Maximum Subarray wit
- 下一篇: Android PowerImage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