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既生“苏”,何生“德”,二战中纵横欧洲的德国为什么没打赢苏联
要問二戰時期的德國強不強,那些三五天就被德國占領的國家也許會告訴你答案。波蘭,真的是“毫無波瀾”。法國,也不過才抵抗了四十多天。
但是,德國怎么就敗在了蘇聯的手上呢?
蘇德戰爭是二戰中規模最為龐大、戰況最為激烈、傷亡最為慘重的戰爭,蘇德戰場也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陸上戰場,雙方動員了千萬以上的兵力。四年后,戰爭以德國的失敗宣告結束。
蘇德戰爭
明明戰爭的一開始,還是德國占據了上風。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德國完敗,許多人都對德國的戰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他們的看法真的正確嗎?這可說不定。
大家好,這里是扇中歷史,歡迎大家觀看本期內容,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二戰中,德國究竟是哪方面不如蘇聯,才最終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我們先來看看,二戰中德國真的不可能戰勝蘇聯嗎?
蘇德戰爭
1940年3月,蘇芬戰爭剛剛落下帷幕。
這場戰爭中,蘇聯投入了一百二十萬的兵力,而芬蘭方面卻僅有二十萬的兵力。盡管最后芬蘭輸了,然而卻絕對算得上是雖敗猶榮。蘇聯付出了三十七萬多人的傷亡,也還是沒能拿下芬蘭全境,蘇聯慘勝。
這場戰爭讓遠在柏林的希特勒興奮地不能自已。
蘇芬戰爭
在希特勒看來,如果是德國自己動手,根本用不了這么長時間,就能輕松獲勝。結果蘇聯不僅耗費了將近四個月,甚至還只是慘勝,連預期目標也沒有達到。
也許德國進攻蘇聯的時機已經到了,希特勒的野心明顯抑制不住了。
這個時候,蘇聯真的沒有察覺到希特勒的野心嗎?為什么看蘇聯的表現,就像是完全沒有做好準備的樣子呢?戰爭初期,蘇聯節節敗退,連連失利,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呢?
希特勒
或許,蘇聯的情報系統有些混亂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蘇聯和德國此前簽訂過一份《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盡管雙方都知道,這只是暫時性的和平,但誰也不知道,這份和平能持續多長時間。
而在德國入侵蘇聯之前,蘇聯就通過某些渠道,獲得了很多相應的情報。但是,情報越多,不代表著蘇聯對德軍的意圖越清楚。蘇聯得到的這些情報很多都是相互沖突的,真假難辨,高層的領導人也一時之間難以對此做出準確的判斷。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
另外,蘇聯經過對當時整體局勢的分析,也認為德國并不會貿然進攻蘇聯。當時德國還在對英國作戰,而且,德國對英國發動的這場戰爭進行得并不順利,蘇聯不認為德國會在這樣的情況下,雙線作戰,德國的石油產量和糧食產量也不足以支撐它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爭。
總體來看,蘇聯明顯是對危險缺乏清醒的認識,防御薄弱,相較于蓄謀已久的德軍,戰爭初期,蘇聯節節敗退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大不列顛空戰
除此之外,蘇聯在戰爭開始前才剛剛經歷過大清洗,而這也可能是蘇聯在戰爭初期連連失利的另一個原因。
大清洗中,蘇聯的許多優秀將領被以間諜罪和叛國罪判處死刑。整個蘇聯紅軍,從上到下,各級軍官,有一半以上的人被清洗,高級軍官,就更不用說了,像是集團軍級干部和最高軍事委員會,更是幾乎不剩下什么。蘇聯軍隊的骨干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部隊的戰斗力急劇下降。
蘇聯大清洗
這次戰爭,德國共出動了五百五十多萬人,四萬七千多門大炮,四千九百架飛機,三千七百輛坦克,以及一百九十艘軍艦,從北、中、南三個方向向蘇聯發起進攻。
我們之前也說過了蘇聯幾乎是節節敗退。
但是,戰場究竟是在什么時候出現變化的呢?這時候,德國和蘇聯又分別做了什么呢?
我們先來看德國。
希特勒
德國的國情或許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樣。在我們的印象中,希特勒在德國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獨裁者,振臂一呼,無數的人納頭便拜。
其實,大家可能想得比較簡單了。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幾乎從來沒有真正做到過一呼百應。為了讓國家運轉起來,希特勒仍然要做出妥協,努力平衡好各方勢力。
另外一點就是,1942年以前,希特勒連德國的國防軍都沒有掌控。德國國防軍絕對算得上是一股超強勢力,但這股勢力幾乎一直是由容克貴族所掌控,與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基本上是沒有什么關系。
二戰德國國防軍
直到1942年,莫斯科保衛戰中,德國戰敗,希特勒以各種理由,一口氣換了國防軍的三十幾個高級將領,而他自己則親自兼任總司令一職,這時候,希特勒才算是真正控制了德國國防軍。
總之,相較于蘇聯在戰爭中的總動員,德國就顯得沒那么堅定了。或許是因為蘇聯無路可退,而德國只能算是侵略者吧。
說到這里,大家心中會不會有一個疑問,比如說,1945年,德國為什么沒守住柏林。蘇聯能守得住首都莫斯科,同樣是首都保衛戰,德國怎么就失敗了呢?
莫斯科保衛戰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一會再講。
還沒講完德國呢,我們再來看德軍的閃電戰戰術。
閃電戰的確是很好用,戰爭的開始,也就是半個多月的時間,蘇聯就有三百萬的軍隊或是投降,或是被殲滅,七成的工業基地被德軍摧毀,五千多架戰斗機還沒有起飛,就被德軍擊毀在了跑道上。
柏林戰役
但是,希特勒卻忘記了一點,蘇聯和那些國土面積不算太大的國家不一樣。就比如,德國可以在四十多天中拿下法國,但他就算是一周時間拿下蘇聯龐大的國土中,比法國還大的土地,也還是改變不了,德國面臨的局面。
就比如,德國是摧毀了蘇聯七成的工業基地,但是,那剩下的三成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數字。
要知道,蘇聯的國土面積比我國與美國加起來都要大,就算是蘇聯不抵抗,估計給德國三個月的時間也看不完蘇聯全境。國土面積足夠大,就意味著龐大的戰略縱深,也意味著戰場上,蘇聯有足夠的的容錯率,不說其他,拖住德國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柏林戰役
還沒被德軍摧毀的工廠,被蘇聯政府立刻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在蘇聯全國總動員的情況下,工廠迅速重建,然后開工,大量的武器裝備被運往前線。
由于在蘇聯本土作戰,蘇聯軍隊可以迅速換裝。但是德國呢?補給線越拉越長,再加上蘇聯后撤的時候,將鐵路運輸線毀了個七七八八,德軍的后勤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之后,我們講到莫斯科保衛戰的時候,會說到這一點的。
柏林戰役
接下來,我們再從希特勒的身上分析一下,蘇德戰場上,德國從占據上風到一敗涂地,希特勒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希特勒絕對算得上是一名“微操大師”。也許在這一點上,他和蔣介石應該很有共同話題。
蘇德戰場上,希特勒的作戰目標極其混亂,經常是一變再變,有時候,僅僅是為了他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就會調集幾個集團軍,對某個城市展開進攻。
蘇德戰場
而且,希特勒大局觀比較一般。由于希特勒屢次在大的軍事行動中出現嚴重失誤,使得德軍開始一步步走向失敗的深淵。
就比如,早在1941年的八月,德國內部就開始對德軍下一步的行動是進攻莫斯科,還是基輔,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而且它還是蘇聯的政治、交通和工業中心。如果德軍能夠攻占莫斯科,一定能更大程度地打擊蘇聯的士氣,蘇聯投降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加快戰爭的勝利。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莫斯科
但是,基輔是蘇聯重要的糧食、礦場和重工業區,對于蘇聯來說,基輔也非常重要。如果德軍將基輔拿下,就能截斷蘇聯軍隊的補給,迫使蘇聯軍隊的投降。
德軍將領古德里安認為,攻占莫斯科更合適,但是希特勒卻認為基輔更加合適。
于是德軍推遲了進攻莫斯科的計劃,轉而進攻基輔。
只是希特勒卻忘記了基輔不是德軍一時半會就可以拿下的。很明顯,德軍初期的順利給了希特勒很大的信心,使得希特勒認為占領基輔并不難。
基輔會戰
再說了,相較于德國拖后腿的盟友,蘇聯的盟友則相對來說,可靠得多。英美等國給蘇聯的支援并不少,這也就將基輔會戰中,蘇聯戰敗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從戰術上講,基輔會戰,的確是德軍贏了,但從時間上來講,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時間被推遲了一個月。基本上,德軍錯過了占領莫斯科的最好時機。
在講這場莫斯科保衛戰前,我們先簡單談談這次的基輔會戰,分別給德國和蘇聯雙方領導人帶來了什么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
基輔會戰
其實,基輔會戰中斯大林犯了嚴重的錯誤。之后,斯大林明白了,什么叫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此后,他給了蘇聯紅軍的將領很大的自主權。
對于希特勒來說,基輔會戰,德國獲得了空前的勝利,說明他的判斷沒錯。因此,希特勒對自己和德軍都產生了盲目的認知,此后,希特勒更加頻繁地插手軍事行動和計劃。
前面,我們說到,關于進攻莫斯科的計劃,德軍推遲了一個月。
莫斯科保衛戰
結果這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冬天。
然后,此時,德軍的后勤也面臨著嚴重的問題。
要知道,這個時候,莫斯科的溫度最低能降到零下五十多度。由于寒冷的天氣,德軍的防凍機油和防凍液全部被凍住,坦克和車輛基本不能使用。最重要的是,德軍御寒的衣物根本不夠,據統計,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足足有八萬人被凍死,十五萬人被凍傷。
莫斯科保衛戰
而蘇聯軍隊呢?
他們是本土作戰,對于這種寒冷的天氣更能適應,而且,蘇聯政府還給戰士們準備了大量的棉衣棉褲。盡管這些厚重的棉衣棉褲會使得蘇聯軍隊的行軍沒那么快,但相比穿著單衣的德軍來說,絕對要好得多。
許多德軍見勢不妙想要撤退,但是希特勒發話了,不準撤退。
許多德軍戰士們已經開始崩潰,心中充滿了悲觀的情緒。
莫斯科保衛戰是德軍東線走向滅亡的開始。為了擺脫莫斯科保衛戰帶給德軍的陰影,希特勒迫切需要打一場勝仗恢復士氣。
他將莫斯科保衛戰德軍的戰敗,歸咎于寒冷的天氣,并沒有認真分析真正導致戰敗的原因。
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
斯大林格勒戰役
然后具體指揮上,希特勒又開始犯錯了。在他的主觀判斷與德軍一些將領的錯誤認知,以及蘇聯上下的團結一致、誓與城市共存亡下,德軍再次戰敗。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軍犯下的最嚴重戰略錯誤,不僅終結了德軍的攻勢局面,還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此外,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是二戰的轉折點。
總的來看,德軍在這些因素的加持下,的確很難打贏蘇聯。
斯大林格勒戰役
那德國有可能打贏蘇聯嗎?
我這里給出的答案是有可能。
因為戰爭開始前期,蘇聯國內就不算穩定,矛盾極其尖銳。蘇聯境內,俄羅斯族只占一半多一點,人數較多的其他民族有十九個。白俄羅斯人、哥薩克人和其他蘇聯境內的各種少數民族仍然對斯大林有深深的敵意,部分烏克蘭人由于大饑荒,對蘇聯政府乃至于斯大林都心懷恨意,而才被蘇聯吞并不久的波羅的海三國,對蘇聯更是充滿刻骨仇恨。
蘇德戰場
這些人對蘇聯的恨意能達到什么程度呢?
基本上就是“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戰爭前期,這些人甚至會攔下德軍,拿著雞蛋面包去歡迎和慰問德國軍隊。
只要希特勒和德軍做得沒那么過分,或許蘇聯的分崩離析只是個遲早的問題。
二戰德軍
可惜,德軍對占領區進行了瘋狂的壓榨,做的很絕,結果,蘇聯原先對政府不滿的民族在權衡利弊之后,又投向了蘇聯的懷抱。
而德軍的種種血腥做法,也讓各民族團結到了一起,這對蘇聯戰勝德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當然,事后諸葛亮自然容易,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反法西斯戰爭最后勝利才是我們的幸運,大家認為呢?
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的油畫
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在下方的評論區積極討論與交流,留下自己的看法。
好了,我們說回正題,之前,我們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同樣是首都保衛戰,為什么蘇聯贏了,而德國卻輸了呢?
斯大林格勒戰役后,德軍幾乎銳氣盡失。
蘇聯則越戰越勇,全國總動員,此后,德軍漸漸沒有了反攻的本錢,只能轉攻為守。
然后是一系列戰役的失敗,1944年,蘇聯軍隊已經打到了德國境內。德國的士兵們也不再把希特勒當做是救世主,甚至還出現很多,暗殺希特勒的行為。
1945年4月,蘇聯軍隊即將兵臨城下。此時,柏林周邊已經盡數淪陷。德軍早已士氣渙散,對戰爭的勝利,不抱有任何幻想。
即便,希特勒下達了包括文職人員在內的,所有軍事單位的人,都要上戰場,任何退卻的士兵和軍官都會被立刻處決,而他本人也表示要與柏林共存亡,但這絲毫沒有用處,大部分德軍已經提不起士氣來了。
蘇聯紅軍將紅旗插在了帝國大廈上
說到這里,我們就得到了蘇聯為什么能贏,德國為什么會失敗的第一個原因。
雙方的士氣明顯不一樣。莫斯科保衛戰時,蘇聯有著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士氣,而柏林戰役呢,德軍上下人心渙散,大部分高級軍官都在想著投降。
為了防御蘇聯軍隊,柏林城中緊急征兵。但多年的戰爭下來,柏林其實也沒有多少男人了,于是,女人也被召集了起來。總的來說,柏林是德軍精心設防的城市,擁有極為完整的防御體系和極其堅固的防御工事。
蘇聯攻占帝國大廈
因此,蘇聯突擊部隊前進得有些艱難。所以,希特勒仍舊對戰爭的局勢,抱有幻想。在總理府地下暗堡的他,雖然仍不斷地發出無線電報,但實際上,一些將領已經不再那么堅決地執行他的命令了。
然后,短短幾天的時間,德軍的糧食和藥品幾乎告罄,彈藥也只有兩天的量了。魏德林向希特勒提出了突圍的計劃,當然,從軍事的角度來看,魏德林的這個計劃還是有實現的可能的。
但這時候,希特勒真的看出來了,戰爭再也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四月底,希特勒自盡身亡。
蘇聯向柏林發射了大量炮彈
而希特勒一死,一切都亂了套,群龍無首。而這期間,蘇聯軍隊為了能盡快拿下柏林,還向城中投下了兩萬五千噸的炮彈。在蘇聯軍隊猛烈的攻擊下,柏林投降。
說起,蘇聯和德國,這兩個國家的對比,還有一點是不可以忘記的。
就是他們的盟友。
德國的盟友是日本和意大利。基本上全在拖后腿。
意大利·墨索里尼
作為軸心國的一員,意大利相當沒有存在感,幾乎沒有給他們的軸心國團體做出過任何貢獻。1943年9月,基本就結束了它在二戰中的所有戲份。而日本,這個國家我們也都清楚,基本也沒幫上德國的忙。
當時蘇聯卻不一樣,認真來說,英美給了蘇聯不小的幫助。
1941年10月,蘇聯和英美兩國簽署了一份秘密協定,協定規定,英美向蘇聯方面提供大量物資援助,包括但不限于戰機、火炮、坦克以及各類重要戰略資源。
截止到1945年,在這三年多,將近四年的時間中,英美兩國對蘇聯的援助,相當于蘇聯歷年戰時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當然了,這主要是以美國為主。
總的來說,美國向蘇聯運輸了上百萬噸石油,上萬架飛機、運輸車,向蘇聯運輸的鋁礦則占據了蘇聯二戰鋁產量的四成。同時,美國還向蘇聯提供了大量貸款,幾乎占據了美國二戰對同盟國貸款總額的1/4。
盡管有一些援助的軍用設備比較“拉胯”,不過這大部分是因為這些武器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過在東線戰場上使用的緣故。過于精密的裝備和復雜的維護方式,常常使得這些武器在蘇德戰場上“水土不服”。
蘇德戰爭
總的來說,英美等的援助,雖然有自己的私心,但也在客觀上大大加快了戰爭的勝利。
美國為什么那么大力度地對蘇聯提供援助呢?
二戰之前,世界的秩序是由英法等這些老牌殖民國家所主導的,此時,美國沒有自己的殖民地,這種秩序很不利于美國的發展。
但是,如果美國參與到二戰中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就算只是提供一些援助,也足以參與到戰后國際秩序的構建中,甚至他們還可以趁機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新的國際秩序,讓美國成為領導世界的國家。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中間為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
美國看中的不是錢,而是打破舊秩序之后,建立新秩序所帶來的無限紅利。
而這正是美國一定要參與到二戰中的原因。在美國看來,法西斯國家注定長久不了,此時不參與進來,還等什么時候參與進來。
極有可能,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美國也會找借口參與到二戰中來,給自己立個“二戰功臣”人設。
日本偷襲珍珠港
這里,我再重復一遍,以上只是一家之言。
大家對此又有什么看法呢?
好了,到這里,這期內容也就結束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討論、踴躍留言,我們一起交流成長,如果喜歡的話,扇中歷史也希望您能動動發財的小手給被其內容點個小小的贊,同時關注我以便觀看更多更優質的內容。謝謝大家的觀看與支持,我們下期再見。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既生“苏”,何生“德”,二战中纵横欧洲的德国为什么没打赢苏联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矩阵倍增 学习总结
- 下一篇: codis 部署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