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之前一定要明白:读博的硬道理
當談及“知識改變命運”這個話題的時候,總有一些人會感到心虛。這種心虛并不是說這些人沒有知識,而是他們缺少駕馭知識的信心和能力。
很多人把讀博想得太簡單了。認為只是看了幾本兒書、看多少文章,就能使自己有所造詣。認為只要隨便寫一寫文章,就能夠被雜志社刊登,然后具備畢業(yè)的資格。實際上,這些想法忽略了讀博人本身思想的重要性,換句話說,你沒有自己讀博的立意和想法。這樣的實例,在我身邊不勝枚舉。他們在讀博的時候就是大量地看書,什么書都看,很少反思我讀的書有什么用、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基本上都是單純地為讀而讀。
在這里,我們需要說,這樣讀書,在讀博階段沒有太大意義,那是“小兒科”。讀博讀博,并不是只要一種橫向的、泛泛的“知識面”,而是要縱深的、有針對性的“博見”。正如荀子在《勸學》中所言:“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由此可見,“博見”之重要性。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指出:“博見”,才是讀博的硬道理。
那又該如何做到博見呢?余以為,首先應該知道為什么讀博和怎么讀博。這個問題看似司空見慣,現實卻是很多人“一犯再犯”。
說一些很現實的例子。最近,很多大學都在清退“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他們或是超出了應有的學業(yè)年限,或是違反了學校的規(guī)章紀律。聽到這些消息后,我們是否要反問:我們應該可憐這些被清退的人嗎?我想沒那個必要。他們被清退,多是因為他們只是對博士充滿“烏托邦”式的向往,而沒有付出應有的努力。
“有些人就是不應該讀博”,這是一位博導和我說過的一句耐人尋味的“肺腑之言”。的確,他們本不適合讀博,卻占據了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結果呢,要不就是放松了幾年沒下文,要不就是胡亂努力了幾年沒結果,要不就是自暴自棄幾年厭倦學習。而這些經濟、機會、時間上的“浪費”對那些本來可以進入大學和研究院所,施展遠大學術抱負和堅實學術功底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他們的青春一去不返,他們的平臺被“關系”占據,誰來可憐他們?在這里,我并不是要為誰說公道話。只是單純地想要闡述一個道理:“在其位,謀其職”,別占著茅坑,無所作為。既然已經成為一個博士研究生了,就該好好讀書,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再來兩個鮮活的事例。一個是某博士研究生在讀博期間,開了自己的企業(yè),然后,從博一開始,就忙于自己的事業(yè)。博三時,開始著手寫文章,至今沒有畢業(yè)。在很多導師看來,這樣的學生,沒有正事。從踏進博士研究生領地的一刻起,就忘記了自己作為學生的天職。嚴肅點說,就是“忘本吧”!沒課,并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其他事情。我的導師常常告誡我:“你要做好研究,這是你一輩子的工作。做好了,你也可以受益一生!”我對導師的教誨深信不疑。不用看別的榜樣,看看自己導師的半生歷程,自然充滿研究的能量。
第二個例子是一個學姐,家境優(yōu)渥,從踏入博士研究生校門至今,玩遍了千山萬水,四年還沒畢業(yè)。有一次聽她分享田野經歷,她說:“我收集回來的資料都是無效的”,但是她還是堅持做完了。結果是收集來的素材,和自己要寫的東西半毛錢邊也不沾。調研的精神雖然可貴,但是,很多人都明白“不撞南墻不回頭”,她偏要撞一下試試。
以上的事例告訴我們,讀博也好,研究也罷,不能有玩樂的心態(tài)。學習就是學習,學習的快樂是建立在認知和對自己負責的基礎上,而不是揮霍光陰。如果繼續(xù)如此,下一個被清退的……
我的同學曾經跟我分享過一個觀點:讀博是富人的事情。剛開始我還不認同這句話,我覺得他的觀點里有對自我的貶謫。可是。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在場”體驗,我發(fā)現,身邊的富人的確很多。可是,一個顯著的問題是,他們在考上博士之后,往往會表在表現出一種安逸、恬淡和閑適的心態(tài)——逸大于勞。當然,并不是說不可以“逸”,但是如果過了度,人很容易產生消極懈怠的心理,而這是每一個讀博之人應該規(guī)避的。
也不能過度勞累。每一個讀博之人也不應該無視自己的身體健康。需要知道的是“人才強國”的核心意蘊不是國家有多少博士,而是有大量的、能夠為國家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項事業(yè)持續(xù)貢獻智慧的“人才”。
寫到這里,可能會有人反問:又不讓過度勞累,又不讓過度休息,那博士生們該怎么辦呢?對于這個問題,我的回應只有兩個字:“規(guī)律”。無論什么時候,規(guī)律的學習、生活作息,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該同學每天早上七點起床,七點半準時就餐,八點到圖書館。有時候看書,有時候寫作。一個月下來,至少能寫出一篇像樣的論文。我問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說:“我就是每天規(guī)定做多少事情,然后把它做完,也不給自己過度的壓力”。他的話中蘊含的道理是很多讀博的人都知道的。但是,很多人都沒有去做,甚至不愿意去做。
這就是說,在讀博的時候,很多人還缺少了一股戰(zhàn)勝自己的勇氣。由此而言,我們往往不是被浩浩書山和長長的學術論文所打敗的,而是被自己打敗的,被自己的不規(guī)律打敗,被自己的惰性所打敗。
寫到這里,不妨和覺得讀博心累的人分享一句話:“其實不是讀博讓你感到心累,而是你自己的行為,讓你讀博之路充滿了無限挑戰(zhàn),也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和可能性”。每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面對成功的,但是,面對成功要有遵循成功的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編輯?∑Gemini 來源:學術志文章推薦?數學家探索兩個幾何世界之間的鏡像鏈接 ?數學天才帕吉特:他有如電影般的人生際遇?世界上最奇怪的數學天才,被獎勵100萬卻拒領,寧愿過得像乞丐?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學習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如果沒有數學,我們如何測量?數學的真相:物理時空的數字模型還是現實本身?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考博之前一定要明白:读博的硬道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天才王垠惊人言论炸翻网友:相对论是假说,
- 下一篇: 在Nature、Science正刊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