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盛大开学典礼,你猜会有什么惊喜?
清華大學2024級本科生新生開學典禮和開學第一課舉行
8月15日上午,清華大學2024級本科生新生開學典禮和開學第一課舉行。校領導邱勇、李路明、向波濤、楊斌、過勇、鄭力、趙罡、曾嶸、姜培學、許慶紅、王宏偉出席開學典禮,副校長彭剛主持典禮。校黨委書記邱勇為2024級本科生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
3000余名新生在綜合體育館主會場參加典禮并聆聽開學第一課。他們滿懷青春熱忱,從這里踏上在清華追逐夢想、擁抱成長的嶄新旅程。
開學典禮現場
上午9時,開學典禮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正式拉開序幕。
邱勇為新生代表佩戴清華大學徽章
典禮上舉行了新生佩戴清華大學徽章儀式,邱勇為新生代表戴上了清華大學徽章。胸前閃耀的校徽,是肩上責任,是心中理想,更讓每一位新“清華人”腳下充滿力量。他們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銘記在心,把青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向著奮進之路、逐夢之旅出發。
李路明講話
校長李路明發表了題為“涵養厚德品格 擔當時代重任”的講話。他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新生表示歡迎,并向同學們介紹了110年前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園演講時以《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清華學子、后來清華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的故事。李路明說,作為新時代的清華人,同學們身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更要以厚德立身,開闊胸襟氣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厚德就是要器量寬宏,“責己甚厚,責人甚輕”。希望大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樂于學習他人的長處,善于改正自身的過失,共同為構建和諧包容、向上向善的社會貢獻力量。厚德就是要胸懷博大,“處世接物坦焉無所芥蒂”。希望大家襟懷坦蕩、言行一致、無私無畏,養成純粹清澈的優秀品質,永葆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厚德為先、才華為重,德才兼優方能“出膺大任”。希望大家砥礪品德、增長才干,做到又紅又專、全面發展,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李路明勉勵“四字班”新生,大家是平視世界的一代,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希望同學們涵養厚德品格,擔當時代重任,秉持律己寬人之風,葆有真誠謙遜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樹立家國天下之志,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梁曦東發言
教師代表、未央書院院長、電機系教授梁曦東代表全體教師發言。他分享了學生時代自己從密切的師生交流中獲益良多、并深受化72班提出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口號鼓舞的故事,鼓勵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要師生從游、同窗互助,百花齊放、多樣成長,繼承清華優良傳統,把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相結合,不負青春、不負時代。
鐘天宇發言
校學生會主席鐘天宇代表全體在校生發言。他以純真、純正、純粹三個關鍵詞,回憶了四年大學生活里令他最為難忘的珍貴友誼、優良學風和赤誠愛國之心。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在交往中踐行純真,在求學時體會純正,在事業上追求純粹。
諶晨鑫發言
新雅書院2024級本科生諶晨鑫代表新生發言。他期待在未來的大學時光里,能在學校廣闊的舞臺上發現自我,在集體主義的氛圍中追求大我,努力踐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隨著全場師生唱響校歌,開學典禮落下帷幕。
開學第一課現場
典禮后,邱勇以“樹立遠大理想,賡續光榮傳統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為主題講授了2024級本科生新生開學第一課。
邱勇為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
“青春的清華,歡迎青春的你!”邱勇首先代表學校向2024級本科新生致以熱烈歡迎。他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系統性的戰略部署,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邁上新征程,學校召開會議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要,科學謀劃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耙灾袊浆F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歷史地落在新一代中國青年身上,青春逢盛世,拼搏正當時?!鼻裼聫娬{,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這是一個最有希望、最富有挑戰的時代,同學們身處人生的新階段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時刻,要將個人成長自覺融入國家發展,成為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回望清華百余年發展歷程,邱勇強調,清華大學自誕生以來始終與時代同向同行,與國家同頻共振。“清華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祖國壯美的事業;清華人最高的榮耀,就是把自己奮斗的足跡印刻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10周年校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充分肯定清華百余年來的辦學成就和優秀傳統。邱勇指出,學校將牢記囑托、乘勢而上,堅持“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底色”,秉持“三位一體”教育理念,“五育并舉”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凝聚更開放、更融合、更具韌性的共識,構筑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育人平臺,努力開拓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四字班”同學們即將開啟清華園的新旅程,邱勇表示,希望大家傳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踐行行勝于言的校風,發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做一名合格的清華人?!啊濉砀邼嵓兇獾纳犯?,‘華’寓意蓬勃向上的生命狀態。清華人心中不止有水木清華,更憧憬大地清華。”他勉勵同學們牢記囑托、不負韶華,在偉大時代書寫人生的壯麗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學校相關部處、院系負責人,獲獎教師代表和新入職教師代表等參加開學典禮。本次開學典禮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線下設置綜合體育館主會場和大禮堂等10個分會場,并通過雨課堂平臺同步直播。新生親友在綜合體育館主會場和10個分會場觀看典禮。
校長李路明在2024級本科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涵養厚德品格 擔當時代重任
涵養厚德品格 擔當時代重任
——在2024級本科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清華大學校長 李路明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3000多名新同學來到清華園,滿懷對未來的期待,開啟美好的大學時光。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你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清華人。自1911年建校以來,一代代清華人始終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步伐,在中國人民為救國強國而奮斗的史冊上寫下了自己的雋永篇章。110年前,1914年11月5日梁啟超先生以“君子”為題在清華園演講,引用《周易》中的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清華學子應當效法天之剛強勁健、地之寬厚和順,崇德修學,以膺重任。后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清華的校訓,也成為清華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特質。厚德,猶如大地之博,無所不載。作為新時代的清華人,你們被寄予厚望,也肩負重任。在這個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的時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你們更要以厚德立身,開闊胸襟氣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
厚德就是要器量寬宏,“責己甚厚,責人甚輕”。中國文化講究檢身若不及、與人不求備。對自己要始終保持高標準、嚴要求,對他人要能夠理解體諒、換位思考,“與其喜聞人之過,不若喜聞己之過;與其樂道己之善,不若樂道人之善”,做到端方敦厚、溫潤大氣。在清華,大家都認同一種“1.2和0.8”的處事方式。動力機械工程專家、我校倪維斗院士曾說,要把別人的優點放大一點,乘上1.2,把別人的缺點縮小一點,乘上0.8;而對于自己,則要把自己感覺到的優點乘以0.8,把自己的缺點乘以1.2,這樣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容人之量并不是順人之非,而是彼此相觀而善,弘揚清風正氣。1927年,梁啟超先生曾對清華國學研究院學子說,要嚴格約束自己,“不怕難,不偷巧,最先從自己做起”,也要在朋友之間“互相改造與策勉”,從一個人、一群人開始,營造一種理想的新風氣。同學們,希望你們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樂于學習他人的長處,善于改正自身的過失,共同為構建和諧包容、向上向善的社會貢獻力量。
厚德就是要胸懷博大,“處世接物坦焉無所芥蒂”。厚德之厚體現在大度容人,更體現在“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正所謂“存心光明正大,言論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做事真誠無欺、沒有成見,特別是當遇到困難、面對挫折時,更要做到坦然處之、寵辱不驚,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疤寡蔁o所芥蒂”還意味著秉持公心正道,去除私心雜念,看淡個人得失,以一片至誠將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行,作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業績。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于2004年回到祖國,全職到清華任教。他說:“能為祖國偉大復興的事業盡個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為傲的成就,也是我畢生最大的榮幸?!?0年來,他帶領團隊打造出國際同行認可的“世界上最好的計算機科學本科教育”,推動建立交叉信息研究院,出任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極大促進了國內計算機學科的發展。同學們,希望你們襟懷坦蕩、言行一致、無私無畏,養成純粹清澈的優秀品質,永葆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
厚德為先、才華為重,德才兼優方能“出膺大任”。“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薄暗隆敝该魅松姆较颍屛覀兝斡浭姑?、奔向光明;“才”提供前行的動力,讓我們奮發有為、走得更遠。著名科學家、清華校友陸士嘉教授矢志愛國報國,一生傾心育人、潛心研究,從不計較名利。她在赴德國留學前夕目睹了祖國遭受日軍飛機轟炸的情景,決定學習航空科技,師從近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普朗特教授。學成回國后,她曾在清華航空系任教,并積極參與創建北京航空學院。她始終以“講2小時,至少要用6小時來備課”的態度站在教學第一線,總是選擇研究短時間見不到成果的大問題,還多次婉拒增補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的機會,表示“應該讓年輕人上”,甘做后人的“鋪路石子”。陸士嘉教授以崇高的風范和卓越的才華,為祖國培養了大批航空工業科技人才。清華校歌里有兩句話,“海能卑下眾水歸,學問篤實生光輝”。中文系的徐葆耕教授對此解釋道,“只有胸懷博大,容納百川,而不拘一豆之見,才能使自己的學問煥發光輝”。謙虛溫謹,方可日有所進、學有所得;仁厚誠篤,方可凝聚眾人之心、匯集眾人之才,成就艱巨而偉大的事業?!版隙稹睌堅?,“天問”探火,“奮斗者”號探秘萬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這些無不是眾多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精誠合作的結果。同學們,希望你們砥礪品德、增長才干,做到又紅又專、全面發展,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要“做到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從梁啟超先生作“君子”演講到今天的110年間,中國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同學們,你們是平視世界的一代,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希望你們涵養厚德品格,擔當時代重任,秉持律己寬人之風,葆有真誠謙遜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樹立家國天下之志,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教師代表梁曦東:師生從游樂未央
師生從游樂未央
——在2024級本科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未央書院院長、電機系教授 梁曦東
親愛的2024級各位本科新生、各位家長親友,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是清華大學電機系和未央書院的梁曦東,今天很榮幸能有機會作為教師代表,在清華大學2024級本科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發言。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清華大學的全體教師,向2024級本科新生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和親友表示衷心的祝賀!
我是1979年考上清華大學電機系的,我們年級是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后入學的“新三屆”中的第三屆,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高考入學的第一屆。今年恰逢我們畢業四十周年,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任務,我們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人的一生中會面臨很多關口、很多轉折。對清華1979級的同學來說,那個最大的轉折關口,就是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1979年考上了清華大學,讓我們在那個物質雖然匱乏的年代,擁有了空前富足的精神世界,讓我們遇到了一批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遇到了一批優秀的同齡人。
對于各位新生來說,在為考上清華興奮、激動的同時,總會有很多對未來的思考,就像我們當年入學時那樣。比如如何在強手如林的清華得到更好的成長?當下如何努力才能應對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的挑戰?如何看待個人成長與國家需要的關系?今天我想從一個在清華當學生、做教師四十五年的學長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體會。
希望大家通過師生從游,在大學中獲得更好的成長。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先生關于大學和大學教育的重要論點,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是1931年的“大師大樓說”?!八^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強調了大師對大學的決定性作用;另一個是有關大學師生關系的“從游論”,流傳相對不那么廣。1941年梅先生在《大學一解》中寫道,“古者學子從師受業,謂之從游,…… 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強調了大學中更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密切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對于師生從游,我是深深認同、無比向往的。
四十多年前我們上清華時,本科生當然沒有導師,但是并不缺少師生多渠道的交流互動。首先讓我對師生互動有印象的是課后答疑,尤其是專業課的課后答疑。提問對學習很重要,其實老師從學生問出的問題,大體上就能夠判斷出學生學到什么程度了。第一次讓我對教師指導下的科研探索有深刻印象的,是大學四年級王昌長老師指導的高電壓專題實驗。我當時跟另一位同學在高電壓實驗室,對能夠測量幾十萬伏高電壓的分壓器進行低壓臂參數對測量精度影響的研究。一個學期下來,把學過的知識自己用一遍,讓我對前一個學期所學的高電壓試驗技術一下子明白了許多。至今我還保留著各專業課的課堂筆記和這本專題實驗報告。
到了大學五年級畢業設計時,我有幸跟著張仁豫老師做高電壓絕緣子沿面放電的研究。我實驗時,張教授大部分時間都在我旁邊的實驗桌上看書看資料。這極大地方便了我隨時請教試驗中的各種問題。我從圖書館借來的國內外期刊資料,也可以隨時拿起來跟導師討論。
研究生時期我跟張仁豫、薛家麒兩位導師的距離當然更近了。如果出差的火車車次很早,薛家麒教授就讓我前一晚住在他天壇的家中。導師們對專業、行業各方面問題的點評也讓我獲益匪淺。電機系各位老師們對我多方面的指導、幫助,使我對教書育人有了最直接的體驗。
師生多接觸多交流,對于學生更好的成長無比重要。傳道受業解惑說的是為師者的責任類型,師生從游則是一種學生成長的方式,一種教書育人的崇高境界。清華校歌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就是“春風化雨樂未央”,這簡直就是師生從游的詩意寫照。
因此我在未央書院這幾年的各項制度設計、課程設計、活動設計中,都盡量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創造師生互動的條件、培育師生從游的文化。
師生從游是師生雙向的互動,評價從游的第一項指標就是師生交流的時間、次數。不僅需要老師在指導本科生上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也需要學生主動找老師。師生從游的內涵是很寬的、可供師生雙方發揮的空間是巨大的,包括了學習、生活、人生、社會的方方面面。在人工智能迅速崛起的時代,簡單的知識獲取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明顯下降,師生從游的育人意義在大學教育中顯得空前重要。
所以,各位2024級的同學們,請積極主動聯系你們的老師。清華的老師雖然都很忙,但他們也是很樂意跟你們交流、討論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對教師而言,本身就是很快樂的。
我也希望大家能把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相結合。
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是清華人的優良傳統。1979年我們入學不久,清華化72班提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在校內引起巨大的討論,并迅速響徹全國。這是新時期清華學子為振興中華發出的具有重要而持久社會意義的響亮倡議,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清華學子將國家需要和個人成長緊密結合起來,將遠大目標和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緊密結合起來。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們國家取得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舉世矚目的成就,也面臨著并在未來很多年都將持續面對越來越多的波折、困難和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這正是清華學子發揮作用、作出貢獻的歷史機遇。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然會要求你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多的波折、應對更復雜的局面、迎接更艱巨的挑戰。人生道路,本就永遠充滿不期而遇的各種挑戰。強基固本,何懼變幻風雨;立己達人,自可指點江山。
期待同學們繼承清華優良傳統,在新時期的征途上發揚光大,不負韶華、盡情發揮,師生從游、同窗互助,百花齊放、多樣成長,努力成為讓后輩清華學子向往的“清華人”。
學生代表鐘天宇:純真 純正 純粹
純真 純正 純粹
——在2024級本科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校學生會主席 鐘天宇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老師們,親友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個特別的時刻,請允許我代表學長學姐、代表清華大學學生會,歡迎各位四字班新生成為清華園最年輕的主人!
來到學校報到,大家第一次見到了未來四年要朝夕相處的室友。我入學之初還很拘謹,和室友之間甚至會小心翼翼地互稱“您”。一次次坦誠夜聊、一圈圈陽光長跑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讓寢室成為我們在清華的家。相處之中的磕磕絆絆,終于升華為友誼、定格為回憶,是因為真誠的交往能使人突破個體的局限,在集體的懷抱里彼此溫暖。對于剛畢業的行健-水木01班來說,大一時的一段小插曲依然歷歷在目。一位同學不慎摔傷,班里同學紛紛主動接送她上下課,整整一個月風雨無阻。后來,她在給全班同學的信中寫道:“是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把我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蓖爸檎窃谶@樣一次次陪伴中拾級而上,像陽光一樣照亮我們的大學生活。學校里還有許多“第二集體”,在這里你會遇到來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級的同學,因志同道合結下“戰友情誼”。我在大二加入了學生會,學長學姐們經常提到“友誼、青春與夢想萬歲”的口號。是啊,友誼見證我們的青春,成就我們的夢想。當我穿上本科學位服,回望自己的大學生活,最令我難忘的是和小伙伴們并肩作戰的日日夜夜,是花了數十個小時才裝好的一萬多份福袋,是在“畢業聲音樂節”上一起淋過的大雨,也是為大家精心準備、認真校對的新生手冊。純真的友誼,最能積蓄同行的力量。
融入校園之后,大家也即將迎來在清華的第一個學期。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我們到底為什么而學習?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答案,但我覺得大家都會認同,成績絕不是學習的全部意義。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當看見新鮮事物或有趣的社會現象,都會多問一句為什么,并把靈機一動的想法記錄下來發給自己。久而久之,文件傳輸助手成了占用我手機內存最多的微信好友。這種原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給了我探索這個世界的高度興趣和極大勇氣。曾有一門我非常喜歡的課,下了課我就追著老師跑,從三教或六教出發,一直到他辦公室樓下。這門課總在下午,這段路程總在搖曳著樹影的陽光下。有時我倆沒說完,就坐在樓下的長凳上繼續說。我不時有點醉氧,覺得知識濃度過高。但我仍像一條從游的小魚,追隨大魚的前導。工工整整的筆記,反復核驗的數據,圖書館里埋頭的身影,實驗室里點亮的微光,純正的學風永遠是清華園里最美的風景。
當然,我們在大學經歷的還有很多,清華帶給我們的也還有很多。2021年7月1日,我有幸作為獻詞團成員參加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站在天安門廣場上,緊貼著祖國的心房,我和同學們發自肺腑地喊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當聽到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意氣風發地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歷史的畫面在我腦海里一幕幕浮現。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初心不改,匯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我也完全沉浸其中,惟愿做時代洪流中的浪花一朵。今年暑假,我到甘肅民勤參與社會實踐,2011屆校友、民勤縣縣長焦三牛學長戴著草帽站在沙丘上,為我們講述當地干部群眾數十年如一日防風固沙的故事。一米一米壓出來的草方格,硬是阻遏了我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騰格里的合流??粗詈诘哪橗?、篤定的眼神,我突然懂得什么叫“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片大地上發生的一切巨變,都使我確信純粹的力量。
學弟學妹們,新的階段已經開啟。愿我們不因復雜的生活放棄內心的純善,不因知識的積累丟失靈感的涌現,不因多元的選擇改變真誠的信念。在交往中踐行純真,在求學時體會純正,在事業上追求純粹。華光引路,清風與行,愿你我不改心境澄明!
謝謝大家!
新生代表諶晨鑫:自強不息 奮進當時
自強不息 奮進當時
——在2024級本科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新雅書院2024級本科生 諶晨鑫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新雅書院的諶晨鑫,很榮幸能夠作為新生代表在此發言。
今天,對我們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圓夢的日子。勤學苦讀,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們終于在美麗的清華園相見。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四字班新生向曾經幫助過我們的老師、親友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我來自湖南省的一個小鄉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農民。在一些人的眼中,我的家人可能算不上“成功人士”,但在我心里,他們卻有著為人最重要的品質——從不向生命中的困難低頭,永遠以自強的姿態面對生活。我想,這可能是我在童年時最早接觸到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理念。這種精神傳承,是指引我一路走來的重要力量。我曾跟隨父親一起打工,本以為只是普通的體力勞動,但高溫烈日下的高強度工作,只有十幾分鐘我便感到頭暈目眩,而身邊的父親卻堅持勞作,不言不語。想到父親幾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我意識到是父親默默為家庭撐起一片天。因此,我立志通過自己的努力奔赴更大的舞臺,為家庭承擔更多的責任。感念父親的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為我心中播下了堅忍不拔、自強奮斗的種子;感謝學校的“自強計劃”政策,讓我有希望、有信心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人生的軌跡。有目標,肯奮斗,心懷感恩之心,是我來到大學前最大的精神財富。
我和大家一樣,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還收到了學校的贈書《鄧稼先傳》?!皟蓮椧恍恰薄榜R蘭花開”本是我心中崇高但難以觸及的概念,但當我翻開書本,生動的故事如圖景展現在我的眼前。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鄧老,這位楊振寧先生口中“最有中國農民樸實氣質的知識分子”,用信念踐行了愛國奉獻的一生追求,用情懷將自己最寶貴的人生年華貢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用生命捍衛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代代相傳的精神圖騰——即使面對如山的困難,也能開辟出一條前行的道路!今天,我們即將面對與中學時期完全不同的環境、迎接更多更大的挑戰,是在迷茫中踟躕不前,還是懷揣理想信念前行求索,鄧老和以他為代表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們給了我們光榮的答案。
來到學校后,我瞻仰了清華英烈紀念碑。韋杰三、聞一多等老一輩清華人用對真理的執著追求,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的熱血奉獻樹立了不朽的豐碑。我也在主樓前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和老師同學們一起高唱校歌,感受身為清華人的榮光。清華的榮光,是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執著堅守、接續奮斗得來的。作為新一代的清華人,我希望在學校廣闊的舞臺上發現自我,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作為新一代的清華人,我希望不局限于實現小我的成長,在集體主義的氛圍中,追求大我,為他人貢獻更多的力量;作為新一代的清華人,我更希望有一天可以接過先輩手中的旗幟,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踐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為祖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自強不息正當時,無須揚鞭自奮蹄。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學校追求教育公平,廣納天下英才的氣魄與作為;在學校的關愛中,我看到了以鄧稼先為代表的前輩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無我奉獻;在對學校不斷的了解中,我體悟到了一代代清華人投身于“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的勇毅與擔當。新時代的清華,正放眼祖國大地,勇擔時代使命,她正毫無保留地張開雙臂,用盡全力托舉著每一個全力以赴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清華學子,我們應傳承清華精神,將青春之我融入民族復興的壯麗篇章中,讓青春在強國建設、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綻放光彩。不負國家栽培,無悔清華歲月。
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于:清華大學公眾號內容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盛大开学典礼,你猜会有什么惊喜?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Level出分失利转轨一年制OSSD
- 下一篇: 2024级大一新生入学必看!档案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