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朝初期,三位名将落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你都知道吗?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對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其中不乏李孝恭、李靖、李勣等戰功赫赫的名將,尉遲敬德、程咬金、秦瓊等在后世廣為人知的名將也在其中,不過也有三位初唐名將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落選了這份榜單。
一、羅士信
羅士信少年時勇力過人,為人忠厚耿直。隋朝末年,羅士信因一舉擊潰齊郡長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讓等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而成名。后來,羅士信歸降瓦崗軍,之后投靠唐朝。在為李唐效力后,羅士信隨秦王攻伐王世充,屢戰屢勝,名震一時。在平定王世充之后,羅士信再從秦王鎮壓劉黑闥義軍。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南)的防御戰中,羅士信一軍陷于義軍重圍,城破被俘拒降,為劉黑闥義軍所殺,葬于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陽)。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不幸陣亡,這成為羅士信未能入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重要原因。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羅士信一生南征北討,為唐朝統一天下建立功勛,以其杰出軍事才能,在兩《唐書》彪炳史冊。值得注意的是,羅士信作為小說人物羅成的原型,經羅貫中藝術塑造,成為人人喜愛的少年英雄。
二、李道宗
李道宗作為唐朝宗室名將,是唐太祖李虎曾孫,北周梁州刺史李璋之孫,東平王李韶之子,唐高祖李淵堂侄。李道宗起家左千牛備身,受封略陽郡公。一生功勛卓著,參與攻打劉武周、王世充、東突厥、吐谷渾、高句麗等諸多戰役,為大唐王朝的統一和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在唐初宗室人物中與趙郡王李孝恭并稱為“賢王”。
永徽四年(653年),李道宗卷入房遺愛謀反案,流放象州,病死于途中,后追復官爵,以禮改葬。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李道宗之所以落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主要是因為李世民不好把太多李氏宗室列入其中,只能在李孝恭和李道宗選擇其一,留下更多的位置給其他功臣,從而籠絡人心。在此基礎上,由于李孝恭功勞比李道宗要強一些,而且已死,只能委屈李道宗了。
三、蘇定方
蘇定方少年時曾隨父蘇邕征討當地賊寇,安定鄉里。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率領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劉黑闥兵敗后,蘇定方回歸鄉里,暫時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直到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被授為匡道府折沖都尉。貞觀四年(630年),蘇定方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
永徽六年(655年),蘇定方隨程知節出征,敗西突厥鼠尼施等部于鷹莎川,因副大總管王文度阻撓,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顯慶三年(658年),升任伊麗道行軍大總管,作為統帥西征,擊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的主力,追至石國,俘獲賀魯,滅西突厥。因功升左驍衛大將軍,封邢國公。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蘇定方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獻俘昭陵,影響深遠。
到了顯慶五年(660年),蘇定方以神丘道大總管統帥十萬唐軍征伐百濟,擒其王扶余義慈,滅百濟。乾封二年(667年),蘇定方在邊疆病逝,終年七十六歲。蘇定方去世后,被唐朝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謚號“莊”。
對此,在筆者看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在公元643年評選的,而蘇定方的戰功,主要是在唐高宗李治時期立下的,也即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蘇定方的功績還達不到上榜的標準。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唐朝初期,三位名将落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你都知道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中国能有全部长江、黄河流域,为何没
- 下一篇: 原创:爱因斯坦:“时间并不存在,人类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