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土葬和火葬有何区别?北大教授提议:恢复土葬
新中國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有許多革命英雄在替百姓們負重前行,他們用血肉之軀為大家換來了今天的和諧社會。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這些革命英雄得到了應有的嘉獎,這其中,就包括了許世友上將。建國之后,許世友寫了一份申請交給上級,這份申請里并沒有涉及任何國家大事,里面只寫了一個問題:安葬方式。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多年的許世友,希望組織能允許他在死后進行土葬。由此可見,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喪葬問題,這是誰也無法逃避的。
我們都知道,生命的價值并不是按照時間長短來計算的,這其中的過程才是最寶貴的。但是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難免還是要尊重自己生命的結尾,按照傳統的方式體面地走完最后一段路。從古代開始,土葬就是我國的傳統方式。在古代,有錢人會為自己修建壯觀的陵墓,尤其是皇室成員,還會在陵墓里放置大量的金銀財寶,以此來顯示自己生前的顯赫地位。就連尋常百姓們都會為自己的小家庭尋找一塊墓地,等到家人去世時,他們就會把家人安葬在這個地方。
隨著時代的發展,土葬逐漸被火葬替代。大家認為火葬更加安全,因為經過高溫處理之后,人們的遺體就不會成為細菌的溫床。更何況,現在的墓地價格昂貴,想要繼續實行土葬,那死者的親屬將要面臨一大筆開銷。關于到底該選擇怎樣的方法來處理遺體,這一點大家也爭論了許久,可始終都沒能得出一個最終答案。在北大教授吳飛看來,只有土葬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方式,他覺得土葬能維持逝者最后的尊嚴;火葬仿佛把逝者像垃圾一樣處理,這種行為充滿了不尊重。那么這兩種安葬方式,分別有什么缺點和優點呢?
土葬出現的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中華文明出現之前,當時的人們為了不讓同伴的尸體被野獸們啃食,就會選擇把尸體埋在坑里,以此來保護已經離去的同伴。最開始的土葬比較簡單,直到封建社會時,土葬才有了繁瑣的步驟。那時,越是有權有勢的人,在實行土葬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步驟和禮儀。另外,在選擇安葬地點的時候,他們也會特別用心。他們會先請一位風水先生來家里了解情況,然后在風水先生的指點下,找到一塊最適合死者的風水寶地。當時的人們堅信,只要把死者安葬在風水先生選中的地點,就能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賦予了土葬更多的意義。在很多皇室貴族看來,土葬不是生命的終點,反而是另一段人生的起點。他們為了能讓自己風光地開啟死后世界的大門,會在自己的陵墓中放置大量的金銀財寶,有時甚至會把自己所鐘愛的妃子也關在陵墓里。
土葬雖然擁有著久遠的歷史,但是同樣也擁有明顯的缺點。土葬的時候,對遺體沒有進行任何處理,在土壤之中,遺體就會逐漸滋生病菌。假如有人接觸到了這些病菌,那就會引發一場流行性疾病,當年非洲的“黑死病”就是這樣出現的。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也有一部分人在實行火葬,只不過他們的身份比較特殊。那些戰死沙場的士兵們,假如聯系不到他們的家人,軍隊就會把他們的遺體進行活化。一些佛教人士在死去之后,也會選擇火葬。
土葬之所以會這么流行,是因為當時的人們比較封建迷信。新中國成立以后,毛主席還特意強調過提倡火葬,在他的帶領下,黨內的領導們去世之后,紛紛選擇了火葬。正因為是備受尊敬的毛主席提出的建議,大家才慢慢接受了火葬的形勢。在土地資源異常緊張的情況下,火葬緩解了社會各界的壓力,也為死者親屬們省下了一大筆錢。
但是火葬的缺點似乎也顯而易見,就像吳飛教授提出來的一樣,假如我們換一個視角來看待火葬,那確實是對逝者有一些不尊重。他建議大家恢復土葬的習俗,只是過程要簡略一些,不要太過于繁瑣。其實對于這兩種安葬方式的選擇,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擇,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這種爭議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得出一個正確結論的。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土葬和火葬有何区别?北大教授提议:恢复土葬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当保安13年的许一飞,曾苦练书法成
- 下一篇: 副总统遭质疑想动用千万预算印制自撰儿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