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3:发现-我这么做究竟为了什么?
今天一個人在食堂吃飯時,不是很餓,又拿了很多菜,就挑挑揀揀的吃,然后呢,又覺得吃相不雅,讓別人看了不好。就有點兒端著架子吃似的。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一句話“我用自認為優雅地姿勢吃飯為了什么”。是為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嗎,為了不讓別人說我吃相太難看嗎。我這樣的想法,不是在討好別人嗎,為了別人的感覺而生活嗎,去外界尋求對自己的肯定進而才會肯定自己嗎?端坐椅子,背挺直,細嚼慢咽,用左手,要求自己是這樣的吃飯姿勢,難道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贊美、認可和認同嗎?讓別人這樣說“看這個同事,坐姿真標準,背很直”嗎?
不是的,我要求自己吃飯的姿勢,應該是為了讓自己吃飯舒服啊,而不是為了求別人的贊美。背挺直是因為自己腰不好,坐直了腰才舒服。用左手是因為自己想用左手,不想一直用右手做事情。
我恍然大悟,我的內心一直都處在向外界肯定的狀態啊!
我不能好好享受吃飯的過程,總是在想我這樣吃香蕉,別人看了會不會以為太造作,我吃魚的時候這樣吐魚刺,別人看了會不會以為太埋汰?整個吃飯的過程,頭腦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想法。同時,身體或者說是肚子又因為餓所以抑制不住地要狼吞虎咽,不管什么細嚼慢咽,什么優雅。那我這樣豈不是頭腦和身體不協調嗎?頭腦要求好好表現,身體要求狼吞虎咽。
然后,我又想,生活中有多少事情多少場景,我是為了別人的看法而活著而做著,而自己沒有真正享受這個做事的過程呢?
突然,又想起來,做運動的時候,比如打乒乓球或者其他球類運動,心里會想我這樣的打球姿勢帥不帥呢?周圍的觀眾看見這這樣發球,會不會覺得我動作很怪呢?剛才我一跳好像沒接著球,得讓別人笑話死了吧?太尷尬了吧?自己既沒有享受運動的過程,也因為沒有專心比賽,心里雜念太多,而輸掉比賽。如果周圍是陌生人,那還好,反正不認識,打成什么樣都無所謂。如果周圍是認識的人,心里就會緊張,發揮不好。這是心里的緊張,其實是擔心自己發揮失誤讓別人(認識的人)降低了對我的看法。那我擔心的不還是得不到別人的肯定嗎?我的自我價值感還是來自外界,而不是內在。
我好像突然理清了我這么多年來的一個處事模式,好像就是為了別人的肯定而做事,而不管自己是不是喜歡、享受這件事情。
這是不是一些書中說的討好型人格呢?
我這么做的根源是自我評價太低,自我價值感低,需要別人的肯定和別人的認同來肯定自己,內在沒有力量。
這種模式的來源是:小時候的我覺得只有我學習好,家務做得多,幫媽媽分擔的家務越多,媽媽才會高興,才能得到媽媽的認可嗎?
以后做事情時,問問自己“我究竟為什么這么做,為了討好別人嗎,還是自己內心的需要?”。
?
進而,我又想到了孩子,我幾乎每頓飯都要和我兒子說“做好,腿放下去”。那孩子這么做是為了什么呢?孩子做的事情中,有多少是為了討好大人的,有多少是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呢?怎么讓孩子做到:做事情時發自內心的力量,而不是為了外界的肯定呢?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zypiner/p/10979509.html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自我觉察-3:发现-我这么做究竟为了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Vue 组件间通信六种方式
- 下一篇: case函数,replace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