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谭胖:“后郭有才时代”网红主播们靠谁吃饭?
我的文章第一次拿10萬+的時候腦子就像上了發條一樣,除了驚喜外,思考更多的是不解與困惑。感覺就像在一個普通的日子里吃著早點,當我吃下第十個包子的時候忽然有人走過來告訴我“恭喜你!你榮獲‘大胃王’的稱號!”
結果我是懵的。
我完全不理解在做一件平常的事情時為什么會獲此“殊榮”。
于是我開始心里嘀咕:
是卡在了哪個情緒點上?還是迎合了誰的心理訴求?抑或代表了什么群體的意見?
但我隨即又推翻了自己的判斷,原因無他——
我堅持認為這是隨機性的,我只能據此對我自己的“作品”保持中肯的意見。
但如果有人采訪我,我會煞有介事地說一番“開辟、深耕、遠見卓識”之類的場面話。等圍觀的人紛紛散去后,獨留下我自己繼續懵比。
于是我想,這個世界就像個巨大的草臺班子,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余的人望著主角評頭論足,然后等下一個角色上場……
1
這兩年我也在調整心態,或者說改變了一些以往的態度。
只要不是性質惡劣的人品問題,我一般對網紅主播不會再簡單地歸納為“低俗”,現在生活不易,大家都比較拼命。爭流量、搶渠道,還要第一時間抓熱點,爭取直播間里多來些人。只要合理合法,賺錢不是件丟人的事情。
如果又有名又有利,草根逆襲未嘗不是一段佳話。
所以在對待郭有才躥紅這件事上,我猶豫了兩天。首先排除了鄙夷不屑這些“高高在上”的心態,我認為一個人能得到網民認可說明在某方面這個人一定有其成功的原因。其次,我覺得如果一定要歸納定義成功的話,我實在不愿意稱之為“必然”。
郭有才真的太偶然了,新聞上說“在山東菏澤南站做直播的郭有才,因翻唱《諾言》,以一己之力帶火了一座城,把菏澤推到網紅城市的‘頂流’。”
實際上至今也沒有人能搞懂郭有才和他的《諾言》爆火背后的動因——
在一個充滿偶然的世界里,人們無法判斷“必然”的結果。但人們可以把“偶然”變成“必然”,這個結果就只有兩種,要么上升到文化形象,要么下降到低俗擾民。
郭有才不幸地淪為后者,他本人肯定不想這樣,但這次是看客們上臺將他淹沒了,所以郭有才作為始作俑者,背上了一個本不屬于他的罪過。
昨天郭有才直播后宣布將停播三天,去“學習學習”。
而在昨天之前的一周時間,很多媒體都在報道一座車站前的群魔亂舞,這些年一些網紅主播的做派確實辣眼睛,平臺對部分畫風出格的主播也屢屢施以嚴懲,有些賬號直接永久封禁。但依然阻擋不了大批主播前仆后繼地奔赴下一個“戰場”。
“網紅主播”在如今的社會帶有歧義,不少人覺得僅憑這四個字就說明其素質不高,前陣子主流媒體發聲,對一些給社會秩序和公序良俗造成影響的網紅予以嚴肅批評。說明“借東風”的主播們鬧得太過分了,干擾到了普通市民的正常生活。
拋開“新晉網紅城市”菏澤,某些城市實際上已經成為主播聚居地,有網友給我提供了很多視頻素材,比如在某地一到傍晚,一群主播扎堆直播才藝,他們和她們在直播,別人在一邊拿手機直播他們和她們。
然后主播們沒火,拍主播的“主播”火了……
著實有些歐亨利式的結果。
2
今天應該是郭有才“學習”的第一天。
還有兩天他就該恢復直播了。
但目測經過這些時日,曾經共同締造了“郭有才時代”的主播們會少一些。受制于輿論氛圍,大概直播時的那些光怪陸離的事情會少一些。
在“后郭有才時代”,主播們下一個目標是誰呢?
拋開個體的成敗,網絡世界不會允許長時間沒有一個文化符號出現,否則就意味著社會生活沒有了情緒化的形象代表,以及代表非主流人文特征的文化符號。這在任何國家都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和一些較為穩定的UP主一樣,主播要想擺脫追逐熱點的被動式經營,就需要獨立創造專屬于自己的產品,有鮮明的風格和口頭語,還有可以讓人念念不忘的梗。
昨晚我看內蒙一位賣牛羊肉的老哥被網友神捧,人家就愛看他在直播間里跟別人互懟,有人“投訴”他,說在他那兒買的魷魚吃了拉肚子,他說“我們草原上哪兒來的魷魚?我就沒賣過魷魚!”
結果“魷魚梗”過不去了,每次他直播都有人在直播間里調侃他問他買魷魚。
但他的銷量很好,調侃歸調侃,服務很到位。
我認為這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他不是才藝主播,但他似乎也抓到了一些人追求松弛感的需求。有人不愿意看美女帥哥,就愛看他跟貧嘴的網友互懟,在一問一答中釋放生活的壓力。
文化現象中必然包含了情緒的釋放,郭有才也一樣,“諾言”能夠被認可也同樣肯定有“情緒”的釋放因素存在。否則唱功比他好的達人很多,專業歌手也不少。相較于學院派和專業派,誰能成為文化符號,必然說明其中蘊含的情緒價值。
但曾經追逐郭有才的大多數主播不懂,所以他們擾民了。
就像曾經說過的“CITY WALK”,當這種流行于西方的休閑形式成為東方的時髦玩意后,只是簡單笨拙地模仿,甚至“刻意松弛”就會導致東施效顰。其中,必然存在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所產生的“畫虎不成反類犬”。
結 語
網絡文化語境早已改變了。
相對于打扮光鮮滿嘴塑造富麗堂皇的形象,似乎很多人更相信“不成功的成功學”,沒有人能預測下一位主角是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郭有才”會繼續存在于網絡上,草根文化,或者說非主流文化的話語權會逐漸增加。
在互不信任又追逐時效的世界里,總會有人通過偶然的契機被推到臺上成為情緒聚焦的產物,似乎言之鑿鑿卻欲言又止:
人生匆匆,只爭朝夕。
(免責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END~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谭胖:“后郭有才时代”网红主播们靠谁吃饭?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英国最古老殖民地,人均GDP曾达世
- 下一篇: 原创:海王新恋情曝光?口味很奇特,前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