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淘宝的这一年:前篇、生活和工作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来淘宝的这一年:前篇、生活和工作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Jason Lee
http://blog.csdn.net/jasonblog
http://weibo.com/jasonmblog
我猶豫著要用“這一年”還是“這半年”的字眼。距離第一天來淘寶的確快一年了,從這個角度出發這個標題倒也沒錯,不過實際時間并沒有那么多,并且距離正式入職工作卻是半年未滿。
“篇一”可以認為是一堆口水文字,不喜歡的人可以跳過。 :) “篇二”是到淘寶的前半段時間,屬于part-time,感受著淘寶在業界知名的氛圍。 “篇三”是最近的工作感受,也作為小結。
[篇一:偶然地來杭——關于校招的思考] 坐動車到杭州的那個日子很特別,12月13號,也是因為這個日子我一直不敢輕易去南京這個六朝古都。 為什么會來淘寶呢?想起來也覺得生命充滿了許多偶然。
往前推一段時間,大三暑假的我正在網宿科技廈門研發中心實習,做著一些頗感興趣偶爾又覺得悶的工作。 我是應聘C++的崗位過去的,過去后的實際工作是在Linux平臺上做一些自動化測試、分析、部署之類的任務,對shell、腳本語言等也就漸漸更為熟練。并且由于網宿是做CDN的,我所在的部門在做基于CDN部門(之前淘寶的CDN就是網宿來做的)的WebCache,后面我也漸漸地接手一些公司利潤相關的任務,對Squid、網絡協議也加深了認識,并且終于做了些跟C++相關的開發。 說白了,整個實習過程就是在打雜。但打雜只是形式,真正鍛煉的東西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作的態度,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的溝通合作和學習。有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畫面:一次是mentor和我在一間會議室里,用心為我講解整個Cache的過程和原理,包括瓶頸問題上軟硬件的決策,也在此知道了LVS(后來才知道LVS創始人是淘寶的正明);一次是我用Python解決一個任務的過程中,一位架構師(不久之后去了華為)耐心地指導我一個軟件項目從接手需求到交付的處理流程;還有就是一些比較零散的畫面,比如有一位來自四川皮膚很好笑聲洪亮的測試工程師(后來去了騰訊)在平時工作生活中的幫助和建議,比如前面那位架構師要去華為前一夜,大伙一起在廈門觀音山的海邊喝酒吃燒烤……
由于實習表現尚可,直接拿了OFFER,并且工作內容、公司氛圍、薪資待遇都還不錯,所以我對校招也就比較不上心。對校招不上心的原因除了有一個覺得綜合起來不錯的OFFER之外,還有就是一流的公司基本都不到福建進行校招,并且看重畢業學校。對此我覺得無奈,但也沒辦法,所以我也只是在網上往百度、騰訊、阿里、網易這幾家蠻投了幾份簡歷,抱著隨緣的心態了。眾所周知,現在的情況是,想找一份好工作難,想招到一位滿意的技術人才更難,招聘和應聘之間始終充斥著資源浪費和運氣成分。網投的結果是,網易通知到杭州筆試,我就懶得去了(其實那時候心里是在想,既然你覺得這邊沒有值得過來宣講的人才,那我也不想去了。不過后來想想宣講成本和得到的效益,也可以理解);騰訊到廈門招的崗位沒有我想做的C++開發,也沒去了;百度的電面表現很糟糕,毫無經驗地電面了,是我第一次電面,囧;阿里直接無視了我的簡歷。
回想一下當時的自己,雖然不是什么厲害角色,但也算是一個熱愛技術、習慣自我充電、學習能力良好的小本青年:Google粉絲、寫匯編寫到有親切感、喜歡探究編譯原理、OS原理并寫過一個小編譯器、維護個技術博客不時做些學習總結、興趣來時搗鼓了幾個趣味項目(http://udraw.sf.net,http://qwr.sf.net,http://qkeyghost.sf.net,)在sourceforge上、喜歡探究底層看下源碼什么的。哦,我都差點忘了當時的我還是個當過斑竹的Web開發者,除了會點PHP做過幾個小項目,前端知識也會點jQuery、CSS。
不是怨天尤人,只是在思考這么一個現象。 劉未鵬在這里提到一個很悲劇的事實:畢業學校在校招簡歷中被認為是最具信息量的。 從我的視野看出去(可能有不小的局限性),我交往的朋友有清華、北郵、哈工大、西工大、西交大、浙大、中科大等等名校的,也可以知道即便在頂尖學府中,學術也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難免,同時也粗淺地了解了普遍CS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大眾水平。我盡量客觀地思考和判斷著,像我這種經常逃課、喜歡自學、在圖書館的時間超過課堂時間,并且年年拿獎學金的小本,也應該算得尚可二字。不過為何卻有種“報國無門”的憋屈感?是否在“招”與“找”的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當然,也可能是自我評價出現了問題。:-) 在互聯網領域,“招”與“找”過程中出現比較大而普遍的問題,我覺得是不正常的,也隱隱帶著點年少輕狂的落差感——業界的大牛們怎么還這么看重學校牌子而非真實能力呢?現在看來,看重學校牌子進行宣講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里出人才的概率比較大,投入和產出的效益比相對客觀。但,為何還一直招不到人呢?或者招人進來后覺得(綜合)水平不行呢?
由于自己面對這樣的問題,所以我自然會想,如果我要招人或者當面試官,我會如何? 有兩個階段的考核,會讓我覺得這個人是OK的: 1.考核實踐能力和做事態度。在面試前一個月到兩個月放出一個(或者多個不同的)項目,難度是中上水平應屆畢業生差不多可以在項目期限內完成的(或者稍微有點趕),并且項目中有2-3個難點。等到截止日期,查看交付的“產品”,就可以了解到很多東西,比如編碼風格、安全問題、后續擴展的考慮等。這個基本可以取代筆試這個環節,而且也可以放之四海,不像筆試局限于宣講城市。還有一個優點是,即便之前稍微不足的同學,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也可以得到成長,使得有更多優秀的人出現——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鉆研筆試面試題(我并不是說筆試面試題不好,只是覺得在互聯網時代,這些信息很容易被擴散,然后被應試)。 2.考察學習能力和方法。我覺得這點就可以放到面試中進行了。面試當然是先討論提交的項目解決方案(重點在2-3個難點上的思考和解決,以及面試官比較關注的開發人員應該在實際項目中具備的能力或者注意的問題);接著是應聘者的自我展示。關于應聘者的自我展示,我覺得可以從三點來考察:(1)做過的其它項目,比如sf、GoogleCode、GitHub等,如果沒有就讓其陳述,并且打破沙鍋問到底;(2)讀過的書、寫過的東西、Follow的人、經常上的網站,以及對這些的評價;(3)自我的成長歷程以及評價,如果能展開自己的知識網絡更好。
至于職業規劃、人生理想之類的,有當然好(其實當時說得出來,不代表內心真那么想),沒有也無傷大雅。想想淘寶去年的年度新人,府笛,剛開始在淘寶上班的時候還在想著考研;明星小二,撒迦,04年入學,09年畢業,意味著什么?留級過…… 我突然想起一位校友,現在是網龍的管理層了,畢業證書還沒拿到。 :) 所以,我覺得首先應該拋開學歷成績這些浮云,給應屆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而通過發布項目(最好是有意設計和實際生產相結合的),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個人認為)。
不過事實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實際上很多IT公司都是掃描簡歷上關鍵字(名校名企加分)、絞盡腦汁出著內部員工都可能做不及格的筆試題(很多選擇題),基本照著經典路線宣講,努力改試卷,經常面試,卻有時候和想要的人擦肩而過,有時候招人進來后卻發現跟自己料想的差距有點大,有時候雞蛋里挑骨頭不要這個人,有時候又覺得可以將就將就錄用。
于是我就在廈門蠻呆著,翻著Squid權威指南、TCP/IP詳解,直到一次回學校考試。
那時候母校福州大學作為ACM/ICPC亞洲賽區預選賽賽點(因為這兩年都有進全球總決賽,并且拿過多次亞洲賽區金獎),而阿里是那次比賽的亞洲賽區贊助商,于是產生了那么一次校招機會,而剛好我也回到學校(在那之前我不知道這事,去筆試也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 筆試后,面試我的是華黎,一位很nice的GG。 :) 開場白是自我介紹,我愣了一下(真的愣了下,我不喜歡準備類似有套路的東西,對于闡述,我習慣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理一條線自由發揮),然后馬上從腦中快速抽取數據,以最高優先級權限(應該占了90%的CPU資源,LOL)讓大腦對抽取到數據快速加工,然后通過神經中樞控制嘴巴開始一句句自我介紹 —— 難免就不流暢了。于是華黎就問我是不是有點緊張,我就順水推舟地說是了,因為之前校招只有一次百度電面的經驗,這還是我在校招中的第一次現場面試。后面交流得就比較順暢了,因為問的都是技術上的問題(比如C++的一些知識、簡歷上的項目、華黎自己出的問題等),并且由于我的簡歷內容稍微多了點,華黎就問我怎么有那么多時間做這些事情(技術上的充電、組建技術團隊以及學校學院上的工作、項目等),我就坦白說,因為我經常逃課…… 后來聊著聊著,兩個人聊到有些點上時不時發出笑聲 :) 。 最后還聊了下個人規劃,我說,安居樂業。雖然很普通的四個字,但我還是蠻自戀的認為濃縮著精華。而且,這也的確是我前一段時間自我思考總結的。現在,我也認為哲學素養是挺重要的,也越發對哲學感興趣了。 面試完的那段時間,我在等一起來面試的同學的過程中,和HR文文竟然也聊了好多,以至于后來她給我發OFFER的時候,聽到我的聲音她竟然在電話那頭認出來了。 拿到OFFER后,我還是稍微猶豫了會,然后思考了下,覺得去國內一流的公司感受和學習將會是不錯的經歷。后來也證明了,的確感受到了很好的氛圍,學習到了不少東西。
[篇二: 認真生活] 于是,我第二次來到杭州(之前一次是旅游)。 我和無崖子溝通了下,決定周五的時候前往杭州,剛好碰上周六部門到杭州植物園燒烤。周天,我就一個人趴趴走了下。這次到杭州的時候楓葉如火,曙光路和孤山并不如畫,卻比詩畫更美,冰冷的雨把紅色的楓葉打落,貼在西湖邊的涼椅上,美不勝收。
說起來,實習期間貌似沒做什么。12月中旬來,1月中旬走;過年后,2月底過來,3月份是應屆生入職的百年淘寶、百年技術大學的培訓,4月份我又回去學校,珍惜那為數不多的大學時光。 現在回想起來,貌似享受生活更多,工作上倒是看書學習、熟悉代碼、做點小需求。
淘寶的氛圍在業界很出名,首先來源于整個公司的Open文化,比如新人秀(破冰之旅)。 新人秀是件令人又愛又怕的事情,但其實就是要讓新人放開心態,擁抱企業文化。可以發現,新人秀后,大家都更熟悉了,自己的臉皮也更厚了,LOL。關于新人秀,由于有的尺度比較大(壞笑),所以就不在這里過多討論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自己Google之。 其次,阿里的民間團體很多,比如我就參加了阿里走走這個團體,偶爾夜游一下西湖、西溪濕地之類的。這個活動挺適合整天坐電腦前缺乏運動的童鞋們(對了,同學,也是淘寶對其他人的常用稱呼;當然,你也可以喊一聲,親),而我是興趣于到處走走。 除了民間團體多,官方也給予了很大支持,比如在平安夜舉行了達人總決賽——讓每個小二Show出自己(不管是啥,只有你覺得自己有才,比如你會很多種方言,比如你能歌善舞,甚至比如你男扮女裝絕了,都行)。同時,作為觀眾也有獎品,那晚我還成為了幸運觀眾,哈哈。 上面都是公司層面的,部門內部也有各自的特色,比如晚上殺人游戲、三國殺、桌上足球、街機游戲等,我比較經常參與的是籃球活動,這是我的愛好。 除了上面說的,構成淘寶氛圍的還有很多方面,比如小二之間的互幫互助、武俠文化(內部稱呼都用花名)、倒立文化等。
我腦子里一回想起那段時光,滿滿的都是美好的生活片段。 :)
第一個月的實習眨眼就過了,然后回家過年。 年后回到杭州,第一件大事就是淘寶的年會,參加年會讓我對淘寶這家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細想了一下,覺得用“被感染”這措辭比較恰當。當然,不得不說Jack Ma的言語很具有感染力。同時,也對淘寶的運作和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這也給了我挺大的觸動。因為覺得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想堅持一些東西的人是有,但真正在堅持的人卻不多,或者說很少。而淘寶就是一家有堅持、有理念、有夢想的公司,并不只是在喊口號,而是真的在做。 說句不好聽卻實在的,mainland的消費者確實比較不理性,或者放大來講,在大陸想真正做點什么事情的通常到最后會心灰意冷。我想關于這點,很多人都應該有過經歷。 不過依然要堅持。
接下來比較長的時間就是百淘、百技的培訓。 百技,百年技術大學,是技術類應屆畢業生必須參加的培訓。其實這真是個福利,全脫產2周的時間里,有公司內各個領域的大牛來給你上課,講解各個業務方面、技術領域的知識。 而百淘則應該是很多小二印象深刻的一段時光,那里充滿了溫馨片段,當然,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跟百技相比,百淘有很多美女。 :-D 百淘是讓新員工了解阿里/淘寶文化的培訓,在那里,你必須通過倒立考試才能畢業(壞笑);在那里,你會由悶騷變為明騷,由明騷變為真騷……(再次壞笑) 百淘畢業的那一晚,想來是很多人忘不了的,有被強吻的、有被強脫衣服的、有相擁而泣的、有盡情放歌的、有把酒言歡的……
淘寶的氛圍是名副其實的,只有來的人才能體會。 :)
[篇三: 快樂工作] 7月初,部門去廬山旅游的活動拉開了我正式入職的序幕。
我想,基本上每個應屆畢業生都是從“打雜”開始的吧。不過我倒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的想法,然后抱怨來抱怨去——其實我認為一般稍微想想都不會抱怨吧,“打雜”只是一個讓你了解項目、業務的過程,同時最重要的是,打雜都打不好的話,不僅難看,還得不到認可。 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認真做好手中的雜活,然后趁著“打雜”的清閑時光,多學點東西。 當然,我還是有點糾結的,因為做的事情跟我之前接觸的、感興趣的知識領域不同。我學習東西一向習慣反問自己,習慣在腦子里面整理的同時向自己提問,直到自己能從上到下講清楚才作罷(有時候受時間所限,就理了整體框架,細節處沒深挖),所以慢慢地對底層(編譯器、OS等)比較有興趣。 后面自己稍微調整了下心態,認為心應該更靜,每一個知識領域都有好多自己可以學習的,應該把握當下,好好給自己充電才是,朝秦暮楚是不行的。對于感興趣的東西,擠時間來搗鼓就是了——后來,通過利用擠出來的時間(比如編譯代碼的時間、睡覺前等)進行學習,在整理所學的同時,也在部門內進行了技術分享。
由于我是一個比較注重細節的人,所以我在打雜、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我起初是提建議給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后面發現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就自己先解決了,然后提給他們,順便說“這個我已經解決了”,然后他們通常會很快地說“那可以提交測試下,OK的話一起發布吧”。 其實我們都懂的,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同時解決問題。 如果人人都能夠這樣積極主動的話,那么工作在這樣的團隊里會很快樂的。但是怎么樣才能人人都這樣呢?這就要從現在的自己開始做起。 其實這不僅僅是ownership,也是程序員的基本驕傲——對自己寫的代碼、做的產品精益求精,不能忍受這樣那樣的問題。當然,有時候趕項目趕需求的時候,難免會delay一些問題,這是難免的,所以通常這個時候我都把問題記錄下來,等以后有時間再把它解決掉。 這不僅僅讓人更有成就感,同時也會在無意識中對產品投入更多的感情,因為它是在你的關注、用心下變得更好的,所以也就更有歸屬感和參與感。
說到寫代碼,我在意識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從剛開始的先實現功能再優化代碼,到現在覺得應該多思考、先設計好再編碼(并且有意識地強化這個理念)。當然,有些東西你不去編碼實現,純粹在那邊空想是無濟于事的,但是設計先行,編碼在后應該是一個基本意識(這里就不說過度設計這個話題了)。酷殼上有一篇關于這個話題的文章。
提起酷殼,我又想起了上面的另一篇文章,這里面有句話是“你一開始沒有吃好的飯,你總有一天得回來吃的”。 當我今天晚上再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已故的喬幫主(雖然我是Google的粉絲,但喬幫主仍然深得我的尊敬)。他在那次有名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演講中提到了,你在成長中的點滴是零散的,很難發現他們的關聯性,但當有一天你回頭望去,你會發現它們串成一條線。 我回頭望去,發現斷斷續續、零零散散的知識點在閃爍著,但就是沒有串成一條線。我明白,這是我當時沒吃好的飯,所以我決定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吃當初沒吃好的飯。
既然要吃飯,就要有工具了。這里分享下平時工作、學習中用得比較多的三個軟件,ToDoList、Evernote和XMind。 ToDoList能夠幫我們將需要做的事情清晰列出來,并且可以設定優先級、截止時間等信息,有助于我們在很多任務的情況下有條理地著手開展。下圖是我最近的一個list(我習慣將完成的進度設為95%,來保持順序):
Evernote是個讓我愿意付費購買更好服務的軟件。在工作、學習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需要做很多總結、筆記,或者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需要收藏網頁、郵件,都可以利用Evernote來幫我們處理,它的同步功能讓我們在PC或者移動平臺上都可以查看需要的文檔,或者繼續未完的總結。比如我現在寫的這篇文檔,就是在Evernote中完成的。
XMind也是工作、學習的好助手。利用XMind,我們可以快速理清思路,構建思維導圖或者知識網絡圖。當然,它還有其他很多功能,不過我常用的就是前面兩者。下面是我在吃一頓以前沒吃好的飯時利用XMind繪制的一張圖:
最后,順便提一下淘寶的自主晉升制度。淘寶每一個級別都有相應的job model,只要你認為你具備相應的能力、做出了相應的貢獻,你就可以自主提名晉升。我覺得這是個很贊的制度。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晉升有沒有成功(沒成功當然會掃興),自己的成長才是最重要、最真實的。
——End “認真生活,快樂工作”是淘寶提倡的理念。 閉上眼睛想想:要快樂地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獲得成就感,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而生活要認真,我們身邊有太多人忽略了身體健康,發生了許多不幸的事,我們應該Seize the day,珍惜、把握、享受當下的生活。
Jason Lee 2011-11-30 星期三 01:27 杭州
我猶豫著要用“這一年”還是“這半年”的字眼。距離第一天來淘寶的確快一年了,從這個角度出發這個標題倒也沒錯,不過實際時間并沒有那么多,并且距離正式入職工作卻是半年未滿。
“篇一”可以認為是一堆口水文字,不喜歡的人可以跳過。 :) “篇二”是到淘寶的前半段時間,屬于part-time,感受著淘寶在業界知名的氛圍。 “篇三”是最近的工作感受,也作為小結。
[篇一:偶然地來杭——關于校招的思考] 坐動車到杭州的那個日子很特別,12月13號,也是因為這個日子我一直不敢輕易去南京這個六朝古都。 為什么會來淘寶呢?想起來也覺得生命充滿了許多偶然。
往前推一段時間,大三暑假的我正在網宿科技廈門研發中心實習,做著一些頗感興趣偶爾又覺得悶的工作。 我是應聘C++的崗位過去的,過去后的實際工作是在Linux平臺上做一些自動化測試、分析、部署之類的任務,對shell、腳本語言等也就漸漸更為熟練。并且由于網宿是做CDN的,我所在的部門在做基于CDN部門(之前淘寶的CDN就是網宿來做的)的WebCache,后面我也漸漸地接手一些公司利潤相關的任務,對Squid、網絡協議也加深了認識,并且終于做了些跟C++相關的開發。 說白了,整個實習過程就是在打雜。但打雜只是形式,真正鍛煉的東西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作的態度,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的溝通合作和學習。有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畫面:一次是mentor和我在一間會議室里,用心為我講解整個Cache的過程和原理,包括瓶頸問題上軟硬件的決策,也在此知道了LVS(后來才知道LVS創始人是淘寶的正明);一次是我用Python解決一個任務的過程中,一位架構師(不久之后去了華為)耐心地指導我一個軟件項目從接手需求到交付的處理流程;還有就是一些比較零散的畫面,比如有一位來自四川皮膚很好笑聲洪亮的測試工程師(后來去了騰訊)在平時工作生活中的幫助和建議,比如前面那位架構師要去華為前一夜,大伙一起在廈門觀音山的海邊喝酒吃燒烤……
由于實習表現尚可,直接拿了OFFER,并且工作內容、公司氛圍、薪資待遇都還不錯,所以我對校招也就比較不上心。對校招不上心的原因除了有一個覺得綜合起來不錯的OFFER之外,還有就是一流的公司基本都不到福建進行校招,并且看重畢業學校。對此我覺得無奈,但也沒辦法,所以我也只是在網上往百度、騰訊、阿里、網易這幾家蠻投了幾份簡歷,抱著隨緣的心態了。眾所周知,現在的情況是,想找一份好工作難,想招到一位滿意的技術人才更難,招聘和應聘之間始終充斥著資源浪費和運氣成分。網投的結果是,網易通知到杭州筆試,我就懶得去了(其實那時候心里是在想,既然你覺得這邊沒有值得過來宣講的人才,那我也不想去了。不過后來想想宣講成本和得到的效益,也可以理解);騰訊到廈門招的崗位沒有我想做的C++開發,也沒去了;百度的電面表現很糟糕,毫無經驗地電面了,是我第一次電面,囧;阿里直接無視了我的簡歷。
回想一下當時的自己,雖然不是什么厲害角色,但也算是一個熱愛技術、習慣自我充電、學習能力良好的小本青年:Google粉絲、寫匯編寫到有親切感、喜歡探究編譯原理、OS原理并寫過一個小編譯器、維護個技術博客不時做些學習總結、興趣來時搗鼓了幾個趣味項目(http://udraw.sf.net,http://qwr.sf.net,http://qkeyghost.sf.net,)在sourceforge上、喜歡探究底層看下源碼什么的。哦,我都差點忘了當時的我還是個當過斑竹的Web開發者,除了會點PHP做過幾個小項目,前端知識也會點jQuery、CSS。
不是怨天尤人,只是在思考這么一個現象。 劉未鵬在這里提到一個很悲劇的事實:畢業學校在校招簡歷中被認為是最具信息量的。 從我的視野看出去(可能有不小的局限性),我交往的朋友有清華、北郵、哈工大、西工大、西交大、浙大、中科大等等名校的,也可以知道即便在頂尖學府中,學術也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難免,同時也粗淺地了解了普遍CS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大眾水平。我盡量客觀地思考和判斷著,像我這種經常逃課、喜歡自學、在圖書館的時間超過課堂時間,并且年年拿獎學金的小本,也應該算得尚可二字。不過為何卻有種“報國無門”的憋屈感?是否在“招”與“找”的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當然,也可能是自我評價出現了問題。:-) 在互聯網領域,“招”與“找”過程中出現比較大而普遍的問題,我覺得是不正常的,也隱隱帶著點年少輕狂的落差感——業界的大牛們怎么還這么看重學校牌子而非真實能力呢?現在看來,看重學校牌子進行宣講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里出人才的概率比較大,投入和產出的效益比相對客觀。但,為何還一直招不到人呢?或者招人進來后覺得(綜合)水平不行呢?
由于自己面對這樣的問題,所以我自然會想,如果我要招人或者當面試官,我會如何? 有兩個階段的考核,會讓我覺得這個人是OK的: 1.考核實踐能力和做事態度。在面試前一個月到兩個月放出一個(或者多個不同的)項目,難度是中上水平應屆畢業生差不多可以在項目期限內完成的(或者稍微有點趕),并且項目中有2-3個難點。等到截止日期,查看交付的“產品”,就可以了解到很多東西,比如編碼風格、安全問題、后續擴展的考慮等。這個基本可以取代筆試這個環節,而且也可以放之四海,不像筆試局限于宣講城市。還有一個優點是,即便之前稍微不足的同學,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也可以得到成長,使得有更多優秀的人出現——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鉆研筆試面試題(我并不是說筆試面試題不好,只是覺得在互聯網時代,這些信息很容易被擴散,然后被應試)。 2.考察學習能力和方法。我覺得這點就可以放到面試中進行了。面試當然是先討論提交的項目解決方案(重點在2-3個難點上的思考和解決,以及面試官比較關注的開發人員應該在實際項目中具備的能力或者注意的問題);接著是應聘者的自我展示。關于應聘者的自我展示,我覺得可以從三點來考察:(1)做過的其它項目,比如sf、GoogleCode、GitHub等,如果沒有就讓其陳述,并且打破沙鍋問到底;(2)讀過的書、寫過的東西、Follow的人、經常上的網站,以及對這些的評價;(3)自我的成長歷程以及評價,如果能展開自己的知識網絡更好。
至于職業規劃、人生理想之類的,有當然好(其實當時說得出來,不代表內心真那么想),沒有也無傷大雅。想想淘寶去年的年度新人,府笛,剛開始在淘寶上班的時候還在想著考研;明星小二,撒迦,04年入學,09年畢業,意味著什么?留級過…… 我突然想起一位校友,現在是網龍的管理層了,畢業證書還沒拿到。 :) 所以,我覺得首先應該拋開學歷成績這些浮云,給應屆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而通過發布項目(最好是有意設計和實際生產相結合的),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個人認為)。
不過事實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實際上很多IT公司都是掃描簡歷上關鍵字(名校名企加分)、絞盡腦汁出著內部員工都可能做不及格的筆試題(很多選擇題),基本照著經典路線宣講,努力改試卷,經常面試,卻有時候和想要的人擦肩而過,有時候招人進來后卻發現跟自己料想的差距有點大,有時候雞蛋里挑骨頭不要這個人,有時候又覺得可以將就將就錄用。
于是我就在廈門蠻呆著,翻著Squid權威指南、TCP/IP詳解,直到一次回學校考試。
那時候母校福州大學作為ACM/ICPC亞洲賽區預選賽賽點(因為這兩年都有進全球總決賽,并且拿過多次亞洲賽區金獎),而阿里是那次比賽的亞洲賽區贊助商,于是產生了那么一次校招機會,而剛好我也回到學校(在那之前我不知道這事,去筆試也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 筆試后,面試我的是華黎,一位很nice的GG。 :) 開場白是自我介紹,我愣了一下(真的愣了下,我不喜歡準備類似有套路的東西,對于闡述,我習慣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理一條線自由發揮),然后馬上從腦中快速抽取數據,以最高優先級權限(應該占了90%的CPU資源,LOL)讓大腦對抽取到數據快速加工,然后通過神經中樞控制嘴巴開始一句句自我介紹 —— 難免就不流暢了。于是華黎就問我是不是有點緊張,我就順水推舟地說是了,因為之前校招只有一次百度電面的經驗,這還是我在校招中的第一次現場面試。后面交流得就比較順暢了,因為問的都是技術上的問題(比如C++的一些知識、簡歷上的項目、華黎自己出的問題等),并且由于我的簡歷內容稍微多了點,華黎就問我怎么有那么多時間做這些事情(技術上的充電、組建技術團隊以及學校學院上的工作、項目等),我就坦白說,因為我經常逃課…… 后來聊著聊著,兩個人聊到有些點上時不時發出笑聲 :) 。 最后還聊了下個人規劃,我說,安居樂業。雖然很普通的四個字,但我還是蠻自戀的認為濃縮著精華。而且,這也的確是我前一段時間自我思考總結的。現在,我也認為哲學素養是挺重要的,也越發對哲學感興趣了。 面試完的那段時間,我在等一起來面試的同學的過程中,和HR文文竟然也聊了好多,以至于后來她給我發OFFER的時候,聽到我的聲音她竟然在電話那頭認出來了。 拿到OFFER后,我還是稍微猶豫了會,然后思考了下,覺得去國內一流的公司感受和學習將會是不錯的經歷。后來也證明了,的確感受到了很好的氛圍,學習到了不少東西。
[篇二: 認真生活] 于是,我第二次來到杭州(之前一次是旅游)。 我和無崖子溝通了下,決定周五的時候前往杭州,剛好碰上周六部門到杭州植物園燒烤。周天,我就一個人趴趴走了下。這次到杭州的時候楓葉如火,曙光路和孤山并不如畫,卻比詩畫更美,冰冷的雨把紅色的楓葉打落,貼在西湖邊的涼椅上,美不勝收。
說起來,實習期間貌似沒做什么。12月中旬來,1月中旬走;過年后,2月底過來,3月份是應屆生入職的百年淘寶、百年技術大學的培訓,4月份我又回去學校,珍惜那為數不多的大學時光。 現在回想起來,貌似享受生活更多,工作上倒是看書學習、熟悉代碼、做點小需求。
淘寶的氛圍在業界很出名,首先來源于整個公司的Open文化,比如新人秀(破冰之旅)。 新人秀是件令人又愛又怕的事情,但其實就是要讓新人放開心態,擁抱企業文化。可以發現,新人秀后,大家都更熟悉了,自己的臉皮也更厚了,LOL。關于新人秀,由于有的尺度比較大(壞笑),所以就不在這里過多討論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自己Google之。 其次,阿里的民間團體很多,比如我就參加了阿里走走這個團體,偶爾夜游一下西湖、西溪濕地之類的。這個活動挺適合整天坐電腦前缺乏運動的童鞋們(對了,同學,也是淘寶對其他人的常用稱呼;當然,你也可以喊一聲,親),而我是興趣于到處走走。 除了民間團體多,官方也給予了很大支持,比如在平安夜舉行了達人總決賽——讓每個小二Show出自己(不管是啥,只有你覺得自己有才,比如你會很多種方言,比如你能歌善舞,甚至比如你男扮女裝絕了,都行)。同時,作為觀眾也有獎品,那晚我還成為了幸運觀眾,哈哈。 上面都是公司層面的,部門內部也有各自的特色,比如晚上殺人游戲、三國殺、桌上足球、街機游戲等,我比較經常參與的是籃球活動,這是我的愛好。 除了上面說的,構成淘寶氛圍的還有很多方面,比如小二之間的互幫互助、武俠文化(內部稱呼都用花名)、倒立文化等。
我腦子里一回想起那段時光,滿滿的都是美好的生活片段。 :)
第一個月的實習眨眼就過了,然后回家過年。 年后回到杭州,第一件大事就是淘寶的年會,參加年會讓我對淘寶這家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細想了一下,覺得用“被感染”這措辭比較恰當。當然,不得不說Jack Ma的言語很具有感染力。同時,也對淘寶的運作和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這也給了我挺大的觸動。因為覺得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想堅持一些東西的人是有,但真正在堅持的人卻不多,或者說很少。而淘寶就是一家有堅持、有理念、有夢想的公司,并不只是在喊口號,而是真的在做。 說句不好聽卻實在的,mainland的消費者確實比較不理性,或者放大來講,在大陸想真正做點什么事情的通常到最后會心灰意冷。我想關于這點,很多人都應該有過經歷。 不過依然要堅持。
接下來比較長的時間就是百淘、百技的培訓。 百技,百年技術大學,是技術類應屆畢業生必須參加的培訓。其實這真是個福利,全脫產2周的時間里,有公司內各個領域的大牛來給你上課,講解各個業務方面、技術領域的知識。 而百淘則應該是很多小二印象深刻的一段時光,那里充滿了溫馨片段,當然,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跟百技相比,百淘有很多美女。 :-D 百淘是讓新員工了解阿里/淘寶文化的培訓,在那里,你必須通過倒立考試才能畢業(壞笑);在那里,你會由悶騷變為明騷,由明騷變為真騷……(再次壞笑) 百淘畢業的那一晚,想來是很多人忘不了的,有被強吻的、有被強脫衣服的、有相擁而泣的、有盡情放歌的、有把酒言歡的……
淘寶的氛圍是名副其實的,只有來的人才能體會。 :)
[篇三: 快樂工作] 7月初,部門去廬山旅游的活動拉開了我正式入職的序幕。
我想,基本上每個應屆畢業生都是從“打雜”開始的吧。不過我倒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的想法,然后抱怨來抱怨去——其實我認為一般稍微想想都不會抱怨吧,“打雜”只是一個讓你了解項目、業務的過程,同時最重要的是,打雜都打不好的話,不僅難看,還得不到認可。 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認真做好手中的雜活,然后趁著“打雜”的清閑時光,多學點東西。 當然,我還是有點糾結的,因為做的事情跟我之前接觸的、感興趣的知識領域不同。我學習東西一向習慣反問自己,習慣在腦子里面整理的同時向自己提問,直到自己能從上到下講清楚才作罷(有時候受時間所限,就理了整體框架,細節處沒深挖),所以慢慢地對底層(編譯器、OS等)比較有興趣。 后面自己稍微調整了下心態,認為心應該更靜,每一個知識領域都有好多自己可以學習的,應該把握當下,好好給自己充電才是,朝秦暮楚是不行的。對于感興趣的東西,擠時間來搗鼓就是了——后來,通過利用擠出來的時間(比如編譯代碼的時間、睡覺前等)進行學習,在整理所學的同時,也在部門內進行了技術分享。
由于我是一個比較注重細節的人,所以我在打雜、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我起初是提建議給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后面發現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就自己先解決了,然后提給他們,順便說“這個我已經解決了”,然后他們通常會很快地說“那可以提交測試下,OK的話一起發布吧”。 其實我們都懂的,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同時解決問題。 如果人人都能夠這樣積極主動的話,那么工作在這樣的團隊里會很快樂的。但是怎么樣才能人人都這樣呢?這就要從現在的自己開始做起。 其實這不僅僅是ownership,也是程序員的基本驕傲——對自己寫的代碼、做的產品精益求精,不能忍受這樣那樣的問題。當然,有時候趕項目趕需求的時候,難免會delay一些問題,這是難免的,所以通常這個時候我都把問題記錄下來,等以后有時間再把它解決掉。 這不僅僅讓人更有成就感,同時也會在無意識中對產品投入更多的感情,因為它是在你的關注、用心下變得更好的,所以也就更有歸屬感和參與感。
說到寫代碼,我在意識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從剛開始的先實現功能再優化代碼,到現在覺得應該多思考、先設計好再編碼(并且有意識地強化這個理念)。當然,有些東西你不去編碼實現,純粹在那邊空想是無濟于事的,但是設計先行,編碼在后應該是一個基本意識(這里就不說過度設計這個話題了)。酷殼上有一篇關于這個話題的文章。
提起酷殼,我又想起了上面的另一篇文章,這里面有句話是“你一開始沒有吃好的飯,你總有一天得回來吃的”。 當我今天晚上再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已故的喬幫主(雖然我是Google的粉絲,但喬幫主仍然深得我的尊敬)。他在那次有名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演講中提到了,你在成長中的點滴是零散的,很難發現他們的關聯性,但當有一天你回頭望去,你會發現它們串成一條線。 我回頭望去,發現斷斷續續、零零散散的知識點在閃爍著,但就是沒有串成一條線。我明白,這是我當時沒吃好的飯,所以我決定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吃當初沒吃好的飯。
既然要吃飯,就要有工具了。這里分享下平時工作、學習中用得比較多的三個軟件,ToDoList、Evernote和XMind。 ToDoList能夠幫我們將需要做的事情清晰列出來,并且可以設定優先級、截止時間等信息,有助于我們在很多任務的情況下有條理地著手開展。下圖是我最近的一個list(我習慣將完成的進度設為95%,來保持順序):
Evernote是個讓我愿意付費購買更好服務的軟件。在工作、學習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需要做很多總結、筆記,或者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需要收藏網頁、郵件,都可以利用Evernote來幫我們處理,它的同步功能讓我們在PC或者移動平臺上都可以查看需要的文檔,或者繼續未完的總結。比如我現在寫的這篇文檔,就是在Evernote中完成的。
XMind也是工作、學習的好助手。利用XMind,我們可以快速理清思路,構建思維導圖或者知識網絡圖。當然,它還有其他很多功能,不過我常用的就是前面兩者。下面是我在吃一頓以前沒吃好的飯時利用XMind繪制的一張圖:
最后,順便提一下淘寶的自主晉升制度。淘寶每一個級別都有相應的job model,只要你認為你具備相應的能力、做出了相應的貢獻,你就可以自主提名晉升。我覺得這是個很贊的制度。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晉升有沒有成功(沒成功當然會掃興),自己的成長才是最重要、最真實的。
——End “認真生活,快樂工作”是淘寶提倡的理念。 閉上眼睛想想:要快樂地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獲得成就感,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而生活要認真,我們身邊有太多人忽略了身體健康,發生了許多不幸的事,我們應該Seize the day,珍惜、把握、享受當下的生活。
Jason Lee 2011-11-30 星期三 01:27 杭州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来淘宝的这一年:前篇、生活和工作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04 Xcp 标定过程介绍
- 下一篇: Cutterman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