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们为何纷纷放弃直播带货?
原標題:明星們為何紛紛放棄直播帶貨?
主編溫靜導讀:眾多明星紛紛涌入直播領域,經過幾輪洗牌,大部分明星的直播帶貨嘗試已然折戟沉沙,僅有少數明星嘗到甜頭。伴隨著大量明星放棄直播帶貨,明星們在選擇直播帶貨時不應盲目跟風,更應理性地審視自己的能力和定位。
來源|傳媒內參(CMNC)
文/劉松林
“明星直播帶貨如今風光已不再,事實上也只有真正具備專業素養和實力的明星才能在該賽道立足。”
有行業人士表示,從實際情況來看,諸多明星在直播帶貨領域缺乏真正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潛力,貿然入局很容易出現翻車風險。
疫情期間,眾多明星紛紛涌入直播領域,經過幾輪洗牌,大部分明星的直播帶貨嘗試已然折戟沉沙,僅有少數明星嘗到甜頭。伴隨著大量明星放棄直播帶貨,明星們在選擇直播帶貨時不應盲目跟風,更應理性地審視自己的能力和定位。
▍明星直播帶貨
存在四大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影視寒冬成為行業共識,無戲可拍的同時,演員的代言費用也在下降。高額坑位費和提成誘惑,是明星爭先恐后進入直播帶貨圈的直接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少有500位藝人開啟帶貨首秀,劉濤、陳赫、李晨、秦海璐等明星紛紛開啟了新事業,這一年,也被業內稱為是明星藝人直播帶貨元年。從2022年開始,劉濤、秦海璐、景甜等曾經火熱一時的明星主播,相繼離隊或徹底停播。
目前來看,不少明星直播帶貨只依賴短期的流量效應,忽視了對商品的專業篩選和用戶的真實需求。這種浮躁的態度,既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影響了直播行業的發展。
據筆者觀察,明星直播帶貨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不少明星藝人帶貨銷量和咖位嚴重不符。雖然明星藝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多的關注和流量,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一定能夠成功地將這些流量轉化為實際的銷量;
由于缺乏專業的直播帶貨經驗和技巧,諸多明星對產品了解得不夠深入,導致其在帶貨時無法有效推銷產品;
一些明星在直播帶貨時存在夸大宣傳、虛假宣傳亂象,諸如貨不對板、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給自己的公眾形象帶來極大影響;
一些明星在直播帶貨時不注重售后服務,一旦其在帶貨中出現問題,他們推卸責任,甚至指責是消費者自己的使用不當。
直播帶貨的本質是商品交易,產品質量和服務把控將成為直播帶貨核心競爭力。在筆者看來,明星直播帶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背后經紀團隊的運作能力,MCN承擔了KOL篩選、推廣、維護以及商品的選擇、物流、售后等職責,目前來看,明星在電商直播間的地位正在不斷被消解。
▍從“掙快錢”到回歸老本行
對明星而言,直播帶貨不是上綜藝和演戲,一旦出現翻車,還面臨著口碑崩塌的風險。
在直播帶貨進入理性發展階段以及用戶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對明星而言,當下入局“直播帶貨”更需要謹慎。大批明星退出直播帶貨,背后亦有深層次原因。
從影視行業來看,伴隨著影院的“煙火氣”逐漸回歸,各平臺“降本增效”成效成果初顯,影視行業暖意漸濃,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放棄直播帶貨,回歸主業。
這種選擇并非簡單的“退熱”,而是明星們對自我定位、對事業規劃的再次審視。直播帶貨或許曾為他們帶來過一時的光鮮與收益,但扎實的演藝功底、深入的角色塑造才是明星們真正的競爭力所在。
從平臺層面來看,隨著頭部明星基本入駐完畢,短視頻平臺也進入了存量時代,明星已經不再是短視頻平臺的稀缺資源,明星在新媒體平臺的光環效應正在逐漸失去。
對于明星來說,他們需要認識到,在新媒體平臺上,單純的名氣和影響力并不足以支撐他們長久的發展,他們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戶需求,提供更加優質、有趣的內容。
從微觀層面來看,直播帶貨是一個“掙快錢”的平臺,直播帶貨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一旦出現帶貨翻車,明星直播帶貨一度程度上是對自己的一種消耗。
身為公眾人物,明星直播帶貨除了追求經濟利益外,還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少明星直播帶貨接連翻車,一度陷入了銷售數據注水、帶貨涉嫌刷單等丑聞。
正如演員郝蕾所言示,“我不會去,而且我永遠不會去”。她認為,作為演員,不能傷害職業根本的東西。“如果演員一直去帶貨,演角色的時候觀眾可能就會想起某某產品,那誰還信任你演的角色呢?”
明星直播帶貨,只有真正具備“真功夫”,深入了解產品,提供專業、有價值的內容,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成功突圍,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
▍洗牌在所難免
影視公司亦尚未起勢
直播帶貨屬于不可逆的直播語態,這就有造成翻車、人設崩塌的潛在性,這就需要明星學會主動放下身段。明星能否成功轉型帶貨主播的關鍵,在于能否真正完成自身“明星”身份的互聯網改造。
在筆者看來,明星直播帶貨,真實、真誠才是必殺技。直播帶貨發展到現在,博眼球的方式已經招人厭煩,明星直播帶貨也應該學會找到自己的差異化風格,找準自己的定位。
在“人貨場”的直播帶貨邏輯下,明星直播間想避免翻車且走得長遠,除了建立自己的風格外,還要注意自身與貨品的匹配度。
一段時間以來,影視寒冬論調成為行業共識,在業績巨虧、資本撤離、疫情等影響之下,影視行業面臨諸多挑戰,以影視IP創新賦能直播業態也成為影視公司轉型出路之一,將內容與電商進行有機結合也成為影視公司的新嘗試。
比如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影投公司,開始帶貨電影票套餐;華策影視,與抖音美妝垂類的頭部MCN機構網紅貓設立合資公司策紅文化,還有單品沖上過平臺榜一。
明星直播帶貨背后折射出整個影視行業的轉型焦慮。目前來看,直播帶貨雖然在部分影視公司中已取得了可觀的收益,但能否長期成為業績增長的強大驅動力,仍有待進一步驗證。
未來,影視公司需要進一步完善直播帶貨的整個鏈條,實現良性運轉,才能使其成為持續增長的動力。影視公司需要在直播帶貨領域深耕細作,不斷提升自身的運營能力和專業水平,才能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并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明星们为何纷纷放弃直播带货?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年度最烂,热度第一?王鹤棣,你清醒一点!
- 下一篇: 原创:谁是迪士尼的“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