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分拣机器人系统运用了哪些计算机技术,自动分拣十几秒完成 快递机器人何日满城“跑”...
【PConline資訊】十九大期間,200多名外國記者在天津看到快遞分揀機器──“小黃人”自動分揀快件時驚呼:“感覺我們處在2050年,這簡直是超時代發展。”
是的!這幾年,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不斷升級的新技術深深地影響著一個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產業──快遞。尤其是從2017年開始,諸如智能分揀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無人送貨機等一批高技術含金量的快遞“黑科技”蓬勃涌現,頻頻刷新人們的認知。無疑,種種“新生”力量的加持讓物流盡顯神速,也給收貨人帶來了效率與樂趣“比翼齊飛”的全新服務體驗,著實“圈粉”無數。
目前在天津,快遞中的幾種“黑科技”已經流行開來,然而它們的走勢卻不盡相同。其中,一類已經得到效仿和推廣,而另一類仍是小范圍“試水”。那么,這背后究竟有何緣由?在這從“小”到“大”的成長期里,它們要邁過幾道坎兒呢?
“快遞黑科技”的5道坎兒
政策
在無人配送領域,無論是機器人還是無人機,都需要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國在這一方面還沒有出臺明確、完善的政策法規。畢竟能不能上路?能不能飛?都是相關政策落地后的事兒。
技術
無人配送服務對天氣條件要求比較高,同時還受氣候、地形等現實環境因素影響。特別是無人機,由于電池續航能力受限,還無法滿足全天使用;同時,在目前的技術層面上,無人機對城市復雜路況的處理能力還相對薄弱,有待進行一場技術革新。
成本
無人機器的研發成本高在業內并不是秘密。以一個配送機器人為例,它在運行過程中通過車頂激光感應系統能自動檢測前方路況,但這套系統,僅頂端的激光雷達價格就在6萬元到7萬元左右,整車成本一般超過10萬元,因此暫時還難以批量化生產。
地形
地形是一個根本問題。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形復雜,各城市還有不少區域沒有具體路名,經緯定位地點雖然能解決部分問題,但目前還不夠精確,不排除無人機器在運行中會出現“跑偏”“迷路”的情況。
素養
無論是配送機器人、無人機,還是未來即將問世的“新秀”,非常考驗國民素質。它們在“工作”過程中,是否會被人為破壞?機器設備安全如何得到保護?這些都有待無人機器運營和維護商加以考慮、追蹤以及更多相關法規細則的制定。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快递分拣机器人系统运用了哪些计算机技术,自动分拣十几秒完成 快递机器人何日满城“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小程序页面跳转的方式(以钉钉为例)
- 下一篇: 快递包裹自动化分拣系统_包裹识别系统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