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项目的价值评估关键词:数据|筱静观察2019第3期
從2008年到2018年的第一個十年,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虛擬貨幣和金融領域,接下來的第二個十年,我們可以預期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結合的成果,也就是區塊鏈的應用數量會不斷增長。
本期筱靜觀察重點關注的就是區塊鏈的項目價值的評估,因此我們請到了三位重量級嘉賓來討論相關話題。一位是Bvaluate創始人CEO黃婧祎,她企業的主要方向是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來對區塊鏈領域的項目進行自動化評估;一位是Lambda的創始人何曉陽,這個項目以推動互聯網去中心化發展為使命,致力于為新一代互聯網打造一個真正自由、安全、開放的新型分布式存儲基礎設施;一位是水木清華TBC執行董事袁曄,他是區塊鏈領域的著名投資人,專注于區塊鏈領域投資,投資了Bithumb、哈希世界、RRC、起風財經、Bumo、Contentbox、氪星球等多家區塊鏈公司。三位嘉賓圍繞著區塊鏈項目價值評估的內容,探討了各自對區塊鏈創業創新的看法,也分享了對區塊鏈項目發展趨勢的觀點,尤其是在如何評估區塊鏈項目上提供了相應的方法論和獨特的視角,本期節目主要為各位讀者帶來這方面的觀點。
(左 黃婧祎 葉筱靜 袁曄 何曉陽)
01
大數據助推項目價值評估
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而區塊鏈時代數據的價值也形成了更大的共識。幾位嘉賓都認為區塊鏈時代數據的價值將得到很大的應用,在投資領域中尤其如此,我們來看看他們對于數據應用的觀點。
嘉賓黃婧祎曾經在上市公司拓爾思任職大數據項目總監,她認為數據建模可以幫助企業和投資方很好的評估項目。她說:“我覺得數據是一個特別有意思、吸引人的東西,而且數據可以最真實地反映出來很多結果,并且在這種信息爆炸的時代,大部分人看到的信息是不對等的,也就是說你根本看不到全量數據是一個什么概念。”她認為傳統的共識評估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財務數據不透明,一方面是生產數據不透明,因此傳統的項目評估數據的價值無法充分發揮。接著,她具體介紹了如何通過項目數據進行分析的思路,“那怎么全面的通過大數據來評估一個項目呢?那我覺得區塊鏈這塊是一個非常好的評估標的,對于我們來講,因為它有你的愿景。像你肯定有愿景,比如說Lambda是做存儲行業的,你有你的愿景,你想做什么?你描繪了一個很好的事情,并且以你的專業能力來展示出來。還有你的團隊情況,像投資人來看,肯定會看團隊情況,到底是誰,那這個人的過往經歷怎么樣,他是不是有參與過其他的相關項目,那在我們這里都可以看到。”
嘉賓袁曄認為,數據的價值要得到發揮,關鍵是企業要知道如何用好數據。對于投資人來說,數據價值也會讓投資的基本思路跟傳統項目有一定的差異。他說,“第一就是數據如何相對低成本的獲得,而且是合規合法的。第二個問題就涉及到數據的整理、加工和分析問題。第三個問題就是如何讓大家能看懂,這涉及到一個數據的展示和可視化的問題。我們做投資非常明顯的發現就是做小筆投資其實是不經濟的。原因很簡單,你做任何一個項目的評估,不管是作為人的評估,對項目的評估,對數據的評估都要花時間,甚至于花成本,那你投個幾十萬、幾百萬其實意義不是很大。”
可以看出,無論對于投資人還是項目評估機構,區塊鏈領域的項目和數據之間的關聯是非常大的,如何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是關鍵。
(嘉賓黃婧祎)
02
區塊鏈項目價值評估方法
在討論了數據對于項目投資的價值后,幾位嘉賓繼續討論了區塊鏈項目的價值評估的方法論。這個話題對于很多企業和投資人來說,非常有參考性。
由于區塊鏈的項目往往涉及到類型不同的數據,因此評估的方法往往具備很明顯的技術特征,因此評估時就需要結合數據來審視項目的技術水平。黃婧祎介紹到,“因為一開始在拓爾思,我們主要是做這個自然語言處理,也就是非結構化數據處理。非結構化數據怎么把它先結構化過來,再通過分詞、切詞、抽詞、聚類等等一系列的處理方式,把非結構化數據處理好,并且我們同時還處理了結構化數據。比如像鏈上數據就屬于結構化數據,它是一種流式數據的方式。還有像Git Hub這種數據,Git Hub它有部分結構化數據,比如像它更新多少量,這種很簡單的結構化數據,像非結構化數據它代碼到底怎么樣?原創性到底怎么樣?有多少是fork(復刻)別人過來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Bvaluate建立了它評估項目的方法論,黃婧祎系統介紹了其中的細節,“評估項目價值主要是五個方面,你要投資它的公司愿景,它做哪個行業?在做什么?還有說這公司創始人以及它創始團隊怎么樣?你還要看它財務報告、生產情況、PR方面的東西,其實就這五個方面。無論對于公司還是項目來講,實際上我做的項目建模也是通過五個方面來做的。我們就有團隊、有市場、有資金監管,有它的Git Hub生產情況的更新,還有它的愿景。愿景隨著它行業熱度不同變化,相應的數據也都是有相當大的變化。”
嘉賓何曉陽則認為數據價值的利用一定是盡可能基于全量數據的,而區塊鏈項目之所以可以通過數據評估,是因為金融和數據的內在邏輯的統一性,而通過數據評估項目是需要相當大的成本的。他說:“全量數據很關鍵,但是你收集全量數據是要非常大的代價。舉一個例子,我們當時去收集一個SaaS公司的全量數據,它可能需要付出相當多的成本。假如說某產品有1000萬用戶,它的1000萬用戶的數據,同樣的行為需要復制在我的服務器上。因此數據的并發量是我的所有客戶并發量之和,這個時候我們當時有段時間每天大概處理的數據,大概是500到1000億條數據,后來我們服務器就撐不住了,我們就買不起服務器了。因此全量數據分析其實是一個成本很高,但是絕對非常有用的事情。第二個就是金融跟數據的統一性,金融和數據都是數字化的,但除了兩個東西以外,沒有任何東西是數字化的。其他的物理的實體,其實你要把它對應到blockchain(區塊鏈),或者說把它去確權,目前的難度也很大。”
可以看出,數據的價值可以推導出項目評估的方法論,但是任何具體的方法是需要相應的成本的,如何在可控成本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發揮數據的價值是關鍵。另外,我們也不能忽視技術的發展是分階段的,目前除了在數字經濟領域和金融領域,傳統行業的數字化程度都較低,因此需要一個發展過程。
(嘉賓袁曄)
03
區塊鏈項目投資未來
最后幾位嘉賓討論了區塊鏈項目投資的現狀和未來,尤其是國內外的發展階段不同導致的整個產業在項目價值評估層面的差異。
嘉賓袁曄認為發展周期的影響特別大,他說,“1998年是不可能有比特幣的,因為當時的互聯網還是撥號上網的時候,怎么可能節點記賬,怎么可能全網共識,當時還沒有硬盤,大家存儲還是用軟盤在存怎么可能記賬。而現在整個比特幣的全網賬本的話已經是百億級了,這根本不可能,所以核心問題是物理世界的問題。”除此之外,國內外企業的發展環境也有很大差異,“原因是因為有產業問題,首先國內環境沒有到那么成熟,坦率講我們跟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這個階段還是有代差,資本市場對這件事情的評估也需要時間,所以為什么現在有科創板。科創板也增強了退出流動性,包括更多的項目可以顯露出來。以前可能非常傳統的一個項目,那就能上市,那非常超前的一個項目,沒有收入、沒有利潤就很難上市。沒有被上市的話,它的整個流動性,包括被其他的投資機構或者被并購的可能性就充滿了變數。”
何曉陽則認為我們要看到技術趨勢所起到的作用,他說,“之前有個朋友說,就是我們往往容易說高估兩年內的變化,低估五年到十年的變化。其實我非常贊同這句話,或者說這其實是反映了我們人類的一個固有的思維方式,我覺得其實對于區塊鏈來說,五年到十年后的變化真的很大,這個領域每天的變化都是很大的,但是對于每天想漲一百倍的這些人來說它還是慢的。”
嘉賓黃婧祎則補充到,“區塊鏈項目的價值是分長期價值和短期價值,短期價值和長期價值有不同的價值指標…數據可以綜合判斷出價值,無論是長期的也好,短期的也好,包括以后未來的各種應用數據、交換、協議等一系列的機制就是未來”。
關于區塊鏈項目價值的評估以及區塊鏈發展方向,三位嘉賓也是非常樂觀的,各自也有獨特的視角和方法論。既有基于數據去判斷項目的方法論,也有基于投資視角去看待區塊鏈項目的方法論,也有基于技術趨勢的視角去理解區塊鏈項目價值的方法論,不同的視角帶給了我們不同的價值。筱靜觀察將持續關注區塊鏈項目評估的方法和趨勢,接下來每期節目也會分享跟Bvaluate共同推出的區塊鏈價值排行榜,歡迎大家持續關注筱靜觀察公眾號以及我們的線下活動。區塊鏈行業剛進入它的第二個十年,還有很多的發展機遇等著我們去發現和開拓。
(嘉賓何曉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区块链项目的价值评估关键词:数据|筱静观察2019第3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结构成为小语言
- 下一篇: 如何从数据生命周期的角度做好数据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