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桐林曦老师浅谈“如何加强专注自律”
從小到大,我們在不斷試錯、學習新事物、練習新技能的過程中成長起來。人生中值得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練習。事實上,人生本身只不過是一個漫長的練習過程,一種永無止境的優化各種行為的努力。但人要有所成,好像缺少這兩項品質(專注、自律)基本都不行。
今天我們請到了暄桐教室的林曦老師談談關于如何加強專注自律的問題。林曦老師一上來就指出缺乏專注自律存在的表現:注意力缺失、理解力思考力下降、散慢無心和淺嘗即止、急于求成,凡事都無法深入,導致凡事都等不到沉淀果實那一刻,于是只能趕緊轉移目標的惡性循環。那么如何培養專注自律于當下一刻,減少目標帶來的壓力和焦慮呢?別著急,聽林曦老師慢慢道來。
現在很多人愛把無所謂和隨緣掛在嘴上,但摸摸脈都郁結住了,人來到世界上開啟一段旅程,慢慢的我們由于各種原因偏離了目標,于是原本要投入到過程中的能量就堵在了半路上,堆久了就變成了絆腳石,行動力受阻,對中醫有所研究的林曦老師表示這是肝郁脾虛的源頭。因為不管是具象的身體,抽象的精神,跟無形的靈魂都一樣,暢通則一切都不是問題,不暢通一切都是問題。而行動力和完成度,這絕對不是生來就會的東西,是需要練習的。話說人重要的能力都是學來的以及反復練習中成長的。林曦老師表示喜歡強調天賦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放棄了的,一句“我覺得我不是這塊材料”,給自己下了一個很舒服的臺階;一種是已經有所成就的,意思是天材難自棄,我不是故意要比你們強,也給自己和別人都下了一個舒服的臺階。
但是真相是什么呢?林曦老師講到最強的那些都是把自己的“弱”認真對治了之后成為了有過人能力的人,古代多少名醫是幼年體弱多病的,多少武學大家是體弱多病的,古來又有多少身體好的最后濫用不壽的,反者道之動。林曦老師拿自己舉例子說:她從小內向不愛說話,記得很多次都因為要當眾說話臉紅得急到哭出來,但轉折是十歲的時候,有一次在一個場合看到一位老師把極普通的話語說得令人如沐春風、親切生動。那時林曦默默在心里說長大了要成為這樣的人。那一刻起林曦就一直努力觀察同樣一句話如何能說得更讓人覺得舒服、好懂、溝通的效果更好、更有同理心讓人接受,如此堅持,沒想到二十多年后林曦老師的工作很多時候就是說話上課,似乎在時間里一切暗中轉換,曾經緊張到會哭的說話變成了林曦的長項。
所以林曦老師特此強調不要自欺,凡有所成少一分鐘少一點努力都是不行的,所有的自由要從自律來。
林曦老師告訴我們專注自律有兩個路徑和方法,一條是從專注到自律,就是全心全意做一件事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不瘋魔不成活地做快速從量變到質變,一旦取得階段性成果,堅持的穩定自律會變成需求。但是這個方法的問題是對那些瘋魔靠爆發力,耐力一般會成為問題,還有就是瘋魔熱情的選手,一般都不怎么理智,分析能力偏弱,到精度較高的成長階段就會進度下降。熱情型選手都容易一陣暴雨之后換地方,興趣只能集中在短時間內釋放,一旦到了瓶頸就轉移愛好。
另一條路是林曦老師比較喜歡的,就是從自律到專注,也就是強迫癥思路自律的最初階段,無論如何我先不管質量如何一定要完成,也就是說清單上列了,即使天上下刀子,我也要完成,一種不容商量使命必達的品質。最初這樣的人會肝郁點,但一旦通關變成日常都是耐力選手,一直往前的小烏龜都是有希望贏的。不容商量沒有理由,這是一個前提。我們的自我在找到理由、借口到處怪罪拉替罪羊的本事,是意想不到的高明,結果導向是重要的,過程可以好好享受,但結果是個明確的目標。評估好自己能力,定好一個可堅持的目標很重要以及因為不可商量必須完成,于是會倒逼你精要任務優化時間分配。林曦老師講到她自己的經驗就是做事一般會給自己定下限和上限,下限是最低完成量,上限是超額完成量,激發成就感,自我激勵從來都是一門藝術。
經常還有同學會問林曦:老師不是說要不功利嗎?林曦表示不功利是道的層面,使命必達是方法,人不可能跨級成長,事做不好之前就先把事做好,事做好了之后難度就是要放下再談放下的事。別拿都沒拿起過就說放下,那都是自欺欺人。
針對專注和自律的問題,林曦老師告訴我們幾點建議:
1、每天需要有必須完成的清單,所謂必須就是必須不吃飯不睡覺都要完成,要給自己是一種基礎的要求,比如每天必須寫字,最少寫一個字都好過沒寫但上不封頂。
2、要留出集中的時間,關手機、關電腦、關一切,高質量閱讀沒有集中時間會很難,為什么飛機上比較容易看完書,就是因為沒手機,也不容易走動。
3、回顧過去時常反省哪些事情是做和不做區別不大的,就可以直接省略,比如大量瀏覽資訊以社交,包括大多數的無效溝通。
4、一件事情沒有三個月的時間不做評價,這是對治大家都太急于求成了的問題,因為“雙重標準”真是無處不在,忽而要求自己是天才,忽而覺得自己是弱智,這都是不必要的內心戲,覺得重要的事就踏實去做,免去廢話。
5、觀察自我是個時刻的事情,把我放小點,智慧才有空間,滿腦子我我我我我的時候就只有我了,保持一種恒久的謙卑,厚積薄發是永恒的王道。
6、在爆發力同等水平的人才里,如果有競爭,那肯定就是耐力的競爭,所以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活得久身體好才是王道,可持續理智的計劃和目標,可評估有樂趣的節點以及充足的能量補足系統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律是量是頻率,專注是質是精度,兩者缺一不可,也會合二為一。祝大家專注自律的功夫越練越好,我們和林曦老師一起進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暄桐林曦老师浅谈“如何加强专注自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ecret-Key Encryptio
- 下一篇: 再玩五分钟手机就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