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睿驰获本田加持的背后: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对垒升级
步入2022年,自動駕駛在一級市場的熱度依舊不減。
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4月,國內外無人駕駛領域有14起重要投融資事件,披露的融資總額超70億元人民幣,其中毫末智行、如祺出行等企業融資超億元。
顯而易見的是,資本正在向無人駕駛產業聚集。
松果財經注意到,作為無人駕駛研發商的東軟睿馳也在4月獲得了本田的注資。據愛企查數據顯示,東軟睿馳近日獲得來自本田投資的14.79億元戰略融資。
事實上,早在2017年9月,雙方就曾達成合作,共同開發電動車;緊接著2017年底,又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展開戰略合作,隨后二者還共同成立新合資公司海納新思。
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日系品牌一直是燃油車時代的翹楚,在電氣化轉型的早期進程中,也憑借一眾混動車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站穩腳跟。隨著汽車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日系三杰”正加速推動電動化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技術升級。
從電動車研發到共享出行,再到如今智能網聯領域,或許此次本田對東軟睿馳的注資同樣值得關注。
智能汽車軟件成行業剛需
當全球汽車行業處于變革的轉折點,汽車的“新四化”發展趨勢已經成為各大廠商的共識。
隨著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汽車從一個單純的出行工具逐漸演變成一個移動的智能空間,提供各種智能服務。相比于傳統以動力系統和底盤為整車的核心,智能汽車的智能駕駛、智能交互及智能服務的實現,更要求車端軟件具備支持已有應用可升級、新的應用可添加的能力。
所以,當“智能汽車”搭載的智能硬件逐漸標準化后,“智能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則變為其內部搭載的“大腦”。
據麥肯錫預測,未來汽車超過80%的變革來自電子電器構架和軟件,機械部分只是軟件的執行機構,軟件定義汽車將成為未來智能汽車的一個重要特征。
軟件定義汽車這個概念,最早由百度高級副總裁、無人駕駛事業部負責人王勁在2016年提出。王勁當時表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輛轎車的電子系統只有5萬行代碼,而如今的汽車電子系統有6500萬行代碼,是前者的1300倍。
到如今的智能駕駛時代,汽車代碼的數量仍在翻倍。博世曾預測,在L3自動駕駛階段,汽車的代碼量有望超過2億行,L5自動駕駛車輛代碼量將達到10億行。
代碼的數量改變只是一個表象,更深層次的變化是,軟件在汽車中扮演的角色日漸重要。不僅是汽車電子占整車成本逐漸提高,車聯網、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發展將帶動整車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從消費電子產品上就能看到汽車軟件的未來,手機的體驗感差異并非在硬件參數上,而是交互智能性和服務生態的豐富性。軟件比硬件更能帶來用戶可感知的價值,也能提高整車利潤率,更易獲取用戶畫像數據。
據摩根士丹利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車輛的硬件價值占車身本來價格的比例為40%,軟件占40%,而車輛提供的內容價值占20%。
可見,軟件引領汽車產品差異化發展潮流,正逐漸成為汽車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傳統車企也紛紛布局軟件領域,試圖打出軟件差異化競爭牌。
共同奔赴下一個站點
時代的經緯藏在變革之中,5G搖晃的趨勢愈發清晰,所有的競爭者都站在了同一條岔路口,轉折的十字路口。誰先觸碰到未來的脈搏,誰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成為智能互聯時代新的玩法制定者。
從企業定位上來看,東軟睿馳算得上是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以汽車技術為核心,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EV動力系統、出行服務及車聯網安全領域,可以為整車企業提供智能化產品、技術、服務及整體解決方案。
如果說本田與東軟睿馳的聯手是行業趨勢的需要,那二者本身能夠產生火花的交集點又是什么?
上文中我們寫到,回溯本田在自動駕駛賽道上的布局,除了從技術路線達到L3級別自動駕駛,本田也走上了豐田投資業內企業的路。此次本田決定注資東軟睿馳的背后,或許也有著本田自己的考量。
本田素有“發動機廠”之稱,憑借在發動機、變速箱等汽車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優勢,在汽車行業占得一席之地。本田飛度更是被戲稱為“買發動機送車”。然而在電氣化浪潮下,燃油車領域的技術大拿不得不轉向新的賽道。
在本田等傳統車企向智能汽車制造商轉變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技術和產業生態挑戰。就自動駕駛目前的發展進程來看,車身底層模塊軟件是想要支撐自動駕駛的軟件,面向用戶和應用的軟件和中間件,到連接云端各類上層應用仍存在難度。
而車云一體的軟件平臺,正成為破解這類難題的答案之一。比如東軟睿馳車云一體的業務便是基于SOA的設計思想,打通車云的服務能力,構建智能化的數字底座,融合并釋放了車輛硬件能力,與云端生態能力,支撐整個場景化的應用。
在服務上,可以看到對于整車跨域的服務融合,包括和云端的無縫打通形成自己的服務網關,使車和云之間的自由組合,車云之間進行協同計算,使汽車算力可以對整車形成新布局。
此前作為傳統車企的本田,汽車的性能由硬件決定,而在當下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時期,智能網聯汽車軟硬件分離,軟件定義功能、性能及體驗。這就要求整車企業由過往的硬件集成商向“軟件集成+硬件集成”商轉型。
東軟睿馳針對這個痛點自主研發的基礎軟件平臺NeuSAR,可以有效的實現軟硬件分離,基于NeuSAR基礎軟件打造上層軟件平臺,將產品中的核心功能、算法等轉換成SOA服務,通過標準化接口提供給上層應用開發者,支撐靈活的應用開發模式。
除此之外,注資東軟睿馳的背后,也少不了本田在軟件成本上的考量。
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發展,軟件在汽車上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10年前,一輛汽車僅需約1000萬行軟件代碼;時至今日,一輛智能電動汽車已經擁有1億行軟件代碼。機構預測,到2030年,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汽車軟件代碼行數將增加到7億行左右,軟件成本將占汽車成本的50%以上。
軟件成本的不斷增長也對傳統車企的轉型產生了不利因素,而東軟睿馳最新發布的NeuSAR DS,可以讓開發者以較小的投入,獲得域控制器開發的預研平臺,開發者可以根據目標硬件選購對應芯片快速開發原型,進行域控制器開發預研、POC 構建以及 SOA 設計和驗證,并且能讓開發者能夠全面、快速、低成本、無縫導入量產。
除了技術,智能駕駛企業更重要的是滿足用戶更高效的出行需求,給用戶提供一個好的出行解決方案。
此前本田就已經在這方面與東軟睿馳展開合作,根據大數據分析用戶的使用習慣,不斷改進服務與功能,借助智能網聯來實現人、車、家的全生態鏈接。借力使力,未嘗不是一招有效的方法。本田借助東軟睿馳作為智能服務提供商的基礎,通過大數據與平臺運營能力,構建面向出行大數據的服務平臺,以開放的生態,來滿足更多不同用戶的多元化出行場景需求。
在這方面,本田此前就已經開始布局智能網聯與大數據,根據大數據分析用戶使用習慣,不斷改進服務與功能,實現人車家的全生態鏈接。但借力使力,未嘗不是一招有效的方法。本田借助東軟睿馳作為智能服務提供商的基礎,通過大數據與平臺運營能力,構建面向出行大數據服務平臺,以開放的生態,可以滿足更多不同用戶的多元化出行場景需求。
總的來看,不論是行業趨勢使然還是企業本身出于對技術、成本以及快速搶占市場等各方面的權衡,本田與東軟睿馳的合作,都是一場互利共贏的生意。
同時,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傳統汽車制造商應對未來市場競爭的主流模式:基于自主掌控的底層軟件開發,同時與移動互聯網平臺協同面向用戶端的內容與服務。
總結
眼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水大魚大,既有手握重金的科技巨頭,也有先發制人的自主車企。
隨著汽車傳感器和其他智能設備產生越來越多的數據,通過分析產生個性化的客戶體驗,也將指導汽車制造商未來的汽車設計。
這意味著,掌握端到端的數據,軟件被認為是移動出行領域變革的關鍵點。而汽車制造商要想在未來智能汽車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就必須依靠軟件,以實現協作開發,并在產品生命周期內提供全面支持。
但隔行如隔山,“軟件定義汽車”對傳統車企來說是嚴峻的挑戰。面對如此大跨度的高新技術群,車企很難獨家拿下??缃缛诤稀f同創新,重建產業鏈、創新產業生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從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來看,每一次汽車技術和產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密切配合的結果。未來的汽車一定是往智能化方向發展,這是無法逆轉的大趨勢。自動駕駛行業的馬太效應逐漸顯露,這也意味著整個行業正加速進入淘汰賽。
雖然在自動駕駛領域本田的步伐有點慢,但依靠多年來在混動領域的經驗積累,并不落后于對手,與東軟睿馳的合作更是在智能端增加了其與對手角逐的實力,未來“兩田一產”在這一領域的競爭或許也將變得更加激烈。
來源:松果財經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东软睿驰获本田加持的背后: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对垒升级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微信开发安卓虚拟键盘挡住输入框的问题
- 下一篇: CSP——炉石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