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司马懿围打孟达,力求迅速,而打公孙康,却拖了又拖,为何不同?
原標題:司馬懿圍打孟達,力求迅速,而打公孫康,卻拖了又拖,為何不同?
司馬懿作為文臣,統(tǒng)兵打仗卻是非常厲害的,勝過同時代的很多名將,前期還有曹操、曹仁、曹休、曹真能鎮(zhèn)住他,到了曹魏后期,司馬懿基本沒有對手,只有蜀漢丞相諸葛亮能將其精準鉗制住,打得他不敢出戰(zhàn)。
司馬懿一生,軍事得意之作太多,大都非常干凈利落地便將對手一一除掉,比如孟達、公孫康、王凌和曹爽等人。
當(dāng)然,司馬懿在擒斬孟達和征討遼東的軍事作戰(zhàn)中,極為精彩,可以說,他將用兵藝術(shù)發(fā)揮到了極致。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懿在擒斬孟達和平定遼東,攻滅公孫淵時,打法卻完全相反,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但都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非常出彩。
這兩次作戰(zhàn),到底精彩在什么地方呢?
司馬懿滅掉孟達,可以說是非常迅速的,得知孟達將舉事,司馬懿當(dāng)機立斷,立即發(fā)兵,讓大軍晝夜行軍,一個月的路程,司馬懿僅用了八天就到了孟達城下。
孟達非常震驚,孟達原以為司馬懿要上表皇帝曹叡,來回耗時一個月的,因此,他沒有任何防備,甚至都沒有加固城池。
等司馬懿大軍到達城下,孟達便慌了,但為時已晚,司馬懿下令將孟達團團圍住,八面進攻,晝夜不停,只用了十六天就將孟達擊敗,擒殺斬首,傳首京師。可以說,此戰(zhàn)是速戰(zhàn)速決的典范。
而到了平定遼東,攻打公孫淵時,司馬懿大軍長途行軍,到達遼水的時候,司馬懿卻下令緩慢進兵,這又是為什么呢?
有人問司馬懿,為什么兩次作戰(zhàn),擒孟達速戰(zhàn)速決,而打公孫淵則非常緩慢?
司馬懿說,當(dāng)年孟達兵力很少,但是,他的糧食能支持一年,當(dāng)時我們的兵力是孟達的四倍之多,但是,糧食卻只能堅持一個月,以一月的糧草對付有一年糧草的敵人,怎么能不速戰(zhàn)速決呢?以四倍兵力攻一倍兵力的敵人,即使損傷一半人,也是可以打的,因為,要為要為有限的糧草爭取時間,耗不起。
而現(xiàn)在,敵兵多于我軍,敵人糧草少而我軍糧草多,又遇上了大雨,遼水暴漲,我們想速戰(zhàn)也不可能。我不擔(dān)心敵人主動來進攻我們,而是怕敵人逃跑。如今,敵人糧草將盡,我軍包圍尚未合攏,若進攻,會把敵人逼得逃走。我們這個時候只有穩(wěn)住對方,才能尋機一戰(zhàn)將敵人擊潰。
《晉書·宣帝紀》:司馬陳圭曰:“昔攻上庸,八部并進,晝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堅城,斬孟達。今者遠來而更安緩,愚竊惑焉。”帝曰:“孟達眾少而食支一年,吾將士四倍于達而糧不淹月,以一月圖一年,安可不速?以四擊一,正令半解,猶當(dāng)為之。是以不計死傷,與糧競也。今賊眾我寡,賊饑我飽,水雨乃爾,功力不設(shè),雖當(dāng)促之,亦何所為。自發(fā)京師,不憂賊攻,但恐賊走。今賊糧垂盡,而圍落未合,掠其牛馬,抄其樵采,此故驅(qū)之走也。”
果然,一個月后,雨停了,大水消退了,司馬懿大軍包圍了公孫淵,晝夜進攻。
面對司馬懿大軍的猛攻,很快,公孫淵守不住了,從城南突圍,司馬懿率軍緊追,公孫淵戰(zhàn)死在梁水邊上。
就這樣,司馬懿攻滅了公孫淵,平定了遼東,大獲全勝。
從這兩次不同的作戰(zhàn)方式來看,司馬懿的軍事才能,非常突出,完全做到了隨機應(yīng)變。
可以說,在當(dāng)時,除了諸葛亮,誰也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參考資料:《晉書》
責(zé)任編輯: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司马懿围打孟达,力求迅速,而打公孙康,却拖了又拖,为何不同?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晋国六卿为什么不互相攻伐到只剩最后
- 下一篇: 原创:趣聊三国:穷兵黩武的诸葛亮,为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