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东西”,其他皇帝做不到
原標題:康熙和乾隆為何長壽他倆從不碰一樣“東西”,其他皇帝做不到
公元1799,當了六十年皇帝,三年太上皇的乾隆帝終于在養心殿安然長眠,以終年八十九歲的高壽碾壓中國歷代帝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其實,在醫療條件與科技條件十分有限的古代,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黔首布衣,人的平均壽命均在四十歲左右,像乾隆這樣的高壽頗為罕見。
然而,當我們上溯愛新覺羅家族史,就會驚愕地發現,他的祖父康熙竟然也壽至六十八,而他的父親雍正這個被譽為“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即便碰了康乾爺孫倆都不碰的一樣東西,也活到了將近花甲之年。
那么,清朝皇帝,尤其是乾隆、康熙長壽之秘訣到底是什么?哪樣東西讓這爺孫倆都未曾碰過呢?
正常的作息規律
滿族,這個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自入關后,依舊保持著騎射圍獵的習慣。據史料記載,滿清自入主中原后,雖然全盤接受了明朝所制定的各項制度,與漢文化迅速融合,但依舊沒有改變騎射的習慣。
每年,滿清皇室都會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木蘭圍獵”,這一方面是對滿族民俗文化的承襲,更為重要的一個目的便是彰顯皇家威儀,用以震懾漢族,達到敲山震虎的功效。
因此,清朝皇室對于皇子們的教育極為嚴格。入關后,順治皇帝則“講武習兵,安不忘危,倡弓馬武備”為要,在北京城郊興建狩獵圍場,并明文規定但凡八旗子弟都要從小打下騎射的基礎,并將它作為皇子們的一項必修課納入到每日的作息中。
據《康熙起居注冊》記載:皇子每天凌晨三點便開始了一天的功課,首先他們要花一個時辰的時間復習前一日的功課,用過早膳后,便馬不停蹄地進行文化學習,內容涉及四書五經及詩詞歌賦,未時以后練習武藝騎射以及軍事推演。學習一直持續到申時結束。
這樣的作息規定是持續不變的,據記載,一年之中,除了萬壽節、元旦、端午、中秋及皇子本人生日可休息外,其余日子均要按照此作息一以貫之地嚴格執行,且上課中途只有兩次課間休息,時間不得超過一刻鐘。
如此規律的作息加之持之以恒地體育鍛煉,使得清朝皇子大多有一副硬朗體格,體弱多病者鮮見。玄燁在位時,就經常帶著眾皇子進行木蘭圍獵,每年一入秋,皇子阿哥們便會跟隨皇帝一路風餐露宿,爬山涉水,沿途射殺獵物,這既能培養清室皇子堅韌不屈的品格,更能保障他們大多有一副健康的體魄。
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是促使康熙、乾隆長壽的原因呢?
合理的飲食習慣
生活在皇室這樣的富裕家庭,占據著全國最優質的資源。尤其是中國古代帝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舉國的巨大財富支配大權全握在皇帝一人股掌之間,因此,這就難免養成許多皇帝驕奢淫逸,暴飲暴食的習慣。
中國古代那些短命帝王,又哪一個不是死在窮奢極欲上呢?明武宗朱厚照,一個“玩”字成為了他這輩子生命的主旋律。他長期溜出宮外,眠花宿柳,在宮中做買賣,恣意胡為,更讓人咋舌的是,設置豹房,極度縱欲,又視軍事行動為兒戲,多次自封大將軍,挑釁外族,結果慘敗而歸,最終讓自己精氣耗損,一場意外落水后,便大病不起,僅僅只到而立之年,便一命嗚呼了!
相比之下,在欲望面前,康熙與乾隆始終保持著節制的態度。根據清室起居錄所載,無論是康熙還是乾隆,在飲食上多以清淡為主。雖然皇室菜品繁多,但他倆均不暴飲暴食,康熙自年輕的時候起,就懂得“縱酒傷身”的道理,因此,終其一生,一直對酒這種東西保持距離。此外,合理的葷素搭配,均衡攝取營養,也是兩位帝王共同具備的飲食習慣。
康熙平時總愛喝小米粥,食五谷雜糧,如此普通的百姓口糧往往屬于最為健康的綠色食品,長此以往,各類營養都吸收到康熙體內,因此能延年益壽,精神矍鑠。乾隆在飲食上極力效仿祖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一生敬佛的乾隆,在某些特殊日子內,還進行齋戒,均以清淡可口的素食作為當日主食。
順其自然的養生態度
在古代皇室,除了人的壽命短之外,出生率低下也是讓所有皇室成員感到極為駭異的一件事情。
除了醫療條件有限導致出生率低或嬰兒夭折外,還有兩個主觀上的致命原因,也成為了早夭現象的致命殺手。那便是:近親結婚與早齡生育。
眾所周知,舊時皇室通婚,大多講究門當戶對,尤其是清朝早期,更是做出了必須在皇室內部結親的硬性要求,于是,這便導致近親結婚的現象普遍發生,其生產嬰兒出現畸形與早夭的概率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此外,皇子結婚生子的年齡普遍過早也是導致新生兒夭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處在這種被死亡籠罩的巨大陰影下的皇室成員們,內心無時無刻都充滿恐懼,于是,許多人便另辟蹊徑,采取一種非科學手段來促使自己延年益壽。
雍正皇帝便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雖然他力除積弊,放手改革,勤于政務,克己奉公,但正因他夜以繼日的操勞忙碌,也一步步讓自己的身體飽受摧殘,以致到了知天命的年紀,百病纏身,痛苦不堪。
于是,他便將消除疾病,延年益壽的希望寄托在那一顆顆小小的丹藥上,不可自拔。這也是諸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嘉靖帝等歷代帝王所犯過的通病,然令人惋惜的是,雍正卻絲毫沒有從中汲取教訓,依然我行我素,“嗑藥”成癡,
其實,雍正的父親康熙對于嗑藥這種強行延壽手段就頗為反感,他主張生命的成長與衰老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越是用外力干涉越是會起到物極必反,事與愿違的效果。
康熙這份超越時代的理智讓他的晚年生活變得充實與健康,直到花甲之年,依然精神矍鑠,容光煥發,如若雍正帝能將他父皇的這份理智吸收并發揚,他又何至于僅僅五十八歲便暴斃而亡呢?
乾隆皇帝就很得康熙真傳,尤其是在父親因丹藥而暴斃的事實下,他更是對煉丹求仙之妖術深惡痛絕,因此,終乾隆一朝,煉丹延壽的這套把戲沒有絲毫市場。
此外,相比康熙,乾隆更具備益壽延年的客觀條件,那便是:經過康熙、雍正二朝七十多年的勵精圖治,艱苦創業,擺在乾隆面前的是一副花團錦簇,民豐物阜的盛世景象,使得“坐享其成”的乾隆不必面臨康熙初期的權臣攬政,外族犯邊,財政吃緊等諸多困境,因此,他完全可以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做一名“安享承平”的無憂天子。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乾隆爺六下江南,十全武功,每一次出游都讓他心情舒暢,每一場大捷都讓他精神振奮,如此“美美與共”的事情接連發生,才能讓無憂無憂、神清氣爽的乾隆直到八十九歲的高壽才安然離世。
結語
雖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人生命之長短,是可以通過人的自我調節來達到長壽目的的。
如我們今天講述的康熙、乾隆,他們在欲望上保持節制,在心態上保持樂觀,又擁有滿族貴族長期沿襲的作息習慣與尚武風尚。更關鍵的是:對于歷代帝王的煉丹之事保持反感與拒絕的態度,眾多因素疊加在一起,成就了他倆豐富、充實、健康長壽的一生。
作為我們今世后人,應當將他倆此種行之有效的長壽秘訣接納吸收,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
參考資料:
《清史稿》
《北京晚報:清代學霸皇子養成記:早晨四點上學 一年歇六天半》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东西”,其他皇帝做不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派人送信劝降,反被敌割了耳朵,陈赓
- 下一篇: 原创:崇文抑武真的错了吗?自宋以后,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