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为啥惨烈悲壮又充满争议?
原標題:安史之亂中的睢陽之戰,為啥慘烈悲壯又充滿爭議?
睢陽之戰,為什么是冷兵器時代最慘烈悲壯,又充滿爭議的守城戰呢?淮下書生今天和大家講講張巡以及他領導的睢陽保衛戰!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數月后,安祿山攻陷東都洛陽。由于大唐承平日久,而安祿山又早有反意,叛軍聲勢浩大,一路勢如破竹,唐朝一些州縣官員望風而降。
安史之亂
當時的雍丘守將張巡多次抵擋了叛軍的進攻,叛軍便準備切斷雍丘的補給,以此困死唐軍。再加上雍丘周邊很多地方被叛軍占領,形勢對唐軍越來越不利。
雍丘
張巡只好放棄雍丘,撤退到睢陽,和睢陽太守許遠,一起駐守睢陽城。
當時睢陽城的位置非常重要,它是叛軍進一步南下的必經之所,是江淮流域的重鎮。一旦失守,那么唐廷僅剩的江淮地區的賦稅也會受到破壞,到時候就是再來幾個郭子儀,也救不回大唐!
張巡放棄雍丘,撤退到睢陽
張巡進入睢陽后,太守許遠自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張巡成為主帥后,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后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
許遠
在隨后的幾個月里,張巡和叛軍斗智斗勇,率領7000唐軍經過大小四百余戰,抵御了十八萬叛軍十個月之久。在這種人數懸殊極大的情況下,在沒有外援沒有糧草的情況下,仍然斬殺了十二萬叛軍。
張巡守睢陽城
最后,當士兵們陸續吃完了糧食、馬匹、樹皮、紙張、老鼠、麻雀等等之后,實在沒東西吃的城中守軍紛紛餓死,沒餓死的又大多傷殘、疲憊不堪。而叛軍明知睢陽無外援,反而圍攻更急。
這時,張巡殺掉愛妾,許遠殺掉仆僮給士兵當軍糧,以此來證明守城的決心。
士兵無吃的
即便是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張巡還對接近城墻的叛軍將領曉以忠義,勸其反正。而被張巡策反的如李懷忠等許多人,都能死心塌地的幫助張巡守城。
期間,張巡派部將南霽云突圍求救,然而賀蘭進明、許叔冀、尚衡等人都持觀望態度,不肯救睢陽之圍。最終睢陽城里的三萬百姓成為了軍糧。
張巡派部將南霽云突圍求救
城破之際,張巡向西叩拜說:“孤城防衛之計已窮盡,不能保全了,臣活著不能報告陛下,死也一定變成厲鬼來殺賊。”
睢陽城陷后,張巡與許遠一起被俘。據說張巡在指揮作戰時,往往大聲呼喊,眼眶破裂血流滿面,多次將牙也咬碎了。后來叛軍用刀撬開他的嘴,發現他只剩三、四顆牙齒了。
叛軍用刀撬開他的嘴
最終,張巡與姚訚、南霽云、雷萬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
張巡殉國
此戰為唐朝守住了江淮這個賦稅重地,唐廷不斷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完成了恢復、準備到反攻的過程,前一個月已收復長安,在睢陽陷落后10天又收復了洛陽,叛軍再也無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陽堅守10月之久。
睢陽城關系江淮安危
唐肅宗后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并授其子官職。
張巡
張巡祠
張巡功勞至高本無可非議,然而將百姓當軍糧又讓他受到世人的詬病。打仗本來就是為了守衛國土、保護百姓,現在卻犧牲百姓,他到底是英雄還是惡魔,這就成為了一個千古有爭議的話題!那么你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歡迎關注“淮下書生”,閱讀觀看更多歷史文學原創文章和視頻!
版權聲明:本文及相關視頻由淮下書生原創撰寫拍攝,非“淮下書生”署名的發布,皆為抄襲搬運。任何平臺個人禁止抄襲搬運,喜歡可以轉發分享點贊評論關注!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为啥惨烈悲壮又充满争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古代士兵在打仗时,为何只认虎符而不
- 下一篇: 原创:追寻珍妃娘家后人的足迹,现状又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