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之04提取练习,永远都不会忘的记忆方法
學習方法之04提取練習,永遠都不會忘的記憶方法
前言
最近在復習準備秋招,總覺得效率不高,可能學習方式哪里出了問題,思考了一下,決定先學習正確的學習方式(是否真的正確還有待)。在網上找了個學習方法教程 《劉媛媛 北大學霸教你高效學習的秘密》,不是托,還剛開始學習。現在看了三節,感覺還行。我覺得不一定能像別人那里厲害,但你能知道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是科學的,這也值了。
教程分享出來,需要可以下載,鏈接失效請留言,侵刪。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_f5Lp2L5yUsIR7MmCTTf1g
提取碼:td6g
目錄
上節課我們講了復述記憶法的前兩個步驟,也就是梳理和復述,大家都知道只記一遍不行,須找時間復習和回憶才可以,保證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的一個關鍵方法就是重復。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忘記了,那個東西實際上是在腦子里的,但是我們提取不出來。本節課我們介紹的提取練習就可以解決類似的問題,這種明明記過了卻忘了,或者因為太緊張到了考試的時候想不起來了的問題,都可以在這節課里面解決。就像是一一一當我們把衣服放在了某一個衣櫥里,只要多從里面拿出來幾次,就不會忘記了。我們應該怎么去做題取練習昵?
當你通過梳理和復述記憶了一本書之后,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做提取練習。
1. 順序提取
對著目錄復述
講出來一節的內容是什么,看看能不能說清楚。目錄本身就是框架,對著目錄的時候,干萬不要翻書,如果哪里想不出來了,就翻到對應的章節上做個標記。最后要達到一種對著目錄可以復述出這個書的全部內容的程度,如果你對著目錄都說不清楚的,那根本是沒辦法參加考試的,因為考試的時候連個目錄都沒有。
對著小標題復述
按照順序去做提取練習有個好處,就是你復述完了之后框架感特別好,你是可以講出來這本書的,難道你還會害怕考嗎。但是它也有壞處,因為最終考試的時候,并不是按照順序是提取的,一道題可能要提取的是不同位置的知識點,另外就是提示太多,這就跟你背書的時候從前往后背有時候很順,從中間背就卡殼了,因為從頭往后說,前面的就等于是后面的提示。
2. 亂序提取
如果我們把需要記憶的東西比作一個地圖,地圖上的每個位置都有知識點而且他們交叉縱橫,融會貫通,順序提取就是一個省份一個省份的按照順序去記憶,亂序提取達到的效果就是隨便抽出一個點,讓你能說出來,或者隨便抽出來一片知識點,也讓你能說出來。
亂序提取是一個加固記憶的特別好的方法,當你能夠實現多次亂序提取之后,就不會忘了,基本上三次左右,記匕就會很牢固了。很多人總覺得自己記住了,但是別人一提就忘了,其實就是因為沒有練習過亂序提取。
(一)亂序是取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題
把選擇題做成簡答題的方法:
案例:1935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其中規定凡是滿65歲的退休人員,根據原工資水平每月可獲得一定數額的養老金,與該規定屬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經營章程
B建立失業保險制度
C.提供農副產品補貼
D.規定最低工資水平
首先你要把題干擴展開。如這道題問美國國會的法案,你要找出同時其月或者其他國家,還有沒有發布過什么法案,然后對著法案這個點,把書上所有提到法案的部分都回憶一遍,對比一起記憶。
然后,看完題干之后再看選項。你要找到每個選項在書上的位置,看其他三個選項是在書上什么地方出現過,對應回憶。
注意一點,我們再提取的時候并不是只是提取這個知識點本身,而是提取這個知識點所在的小標題下的內容,把這個選項發展成一個簡答題。
這種方法的好處:
你知道這取意味著什么。可以把你需要記憶的內容想象成一個紙上,有很多的格子,每一個格子里都放著知識點可以從第一個格子按照順序說下去到最后一個格子,然后隨便指一個格子,也知道是什么,隨便拎出來,都可以搞不混,這個記憶的牢固程度根本就不是死背書可以比較的。
非常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很多時候一道題目下來,比你聽老師講十遍都有用。因為這些知識點是你自己找的,一直在就著題目不停的翻書,光這個翻書的過程就已經讓你對知識很有框架感了。而且結合題目中對這個知識點的考察來理解,不只是聽別人講的。另外很多題目會幫你把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很多題目涉及到知識點是跨越了章節的,達到綜合理解的程度。
**記憶效率比平時要高。**人在什么時候記東西最快,第一個就是老師提問之前,第二就是考試之前。做題就是一種測試,帶著目的去復習知識點,比無目的的去記憶效率會高很多。
題目本身考察的都是重點和難點,這種提取練習比自己背效率要高。
基本上用這種方做幾套題,你會發現兩個事的。
第一,有一些重點是恒重的,雖然被考察的形式不一樣,或者考察的部分不一樣,但是一直在反復出現,出現到后面幾乎可以形成條件反射了。
第二,到后來你會發現你的復習沒有死角,幾套選擇題下來,可能會有且百道簡答題,而且你因為對整本書越來越熟悉,所以你拓展的范圍會越來越大,會把重點旁邊的知識點都復習到。
(二)亂序提取的另一方法叫做速記卡
就是把需要記憶的內容的定點詞寫到卡片上,然后隨意洗牌、抽取,首先,對著這個詞去復述背后的內容;其次,回想它的上一個和下一個關鍵詞;最后,把那條線穿起來。
當你發現你對著這個詞什么都說不出來的時候,就要給這個卡片做標記,這就是你非常不熟悉的卡片,然后回書上去翻。同樣你也能找出你記憶中的死角,以及達到隨意提取絕不忘記的效果。
3. 重復的節奏問題
按照艾浩斯記憶曲線,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目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基本上20分鐘之后我們能記得的就不到60%了。于是就有人做了艾賓浩斯的回憶節奏表,要求20分鐘之后,1小時之后、8一9小時、1天、2天,6天重復回憶一遍等。
這個回憶節奏行得通,但問題是,第一,這個重復的節奏很難堅持,嚴格執行下來特別痛苦;第二,效率非常低,因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針對無邏輯無意義的音節,其實根本沒心要去按照這么頻繁的節奏重復,而且有時候重復太過于頻繁效果并不好。
例如一個實驗,在5年內學習一份詞匯表,一種學習方法是每2個月一次、總共26次,得分76;另一種方法是每兩個星期一次、總共也是學習26次,得分56。
為何拉開每次學習的時間間隔能對學習效果有如此巨大的向?至今人們仍在爭論。下面幾個要素有可能分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是對于極其短暫的時間間隔,也許會使大腦對快速重復的信息變得越來越不感興趣,剛剛昕見了、也儲存的數據,如果相同的內容重復第二次、第三次,大腦對其的關注就會次第減弱;
二是時間跨度越大,忘掉的詞也就越多,但是也能因此發現自己的弱項在哪里,從而加Ll正,也就是你學習時用的提示、聯想、線索等,究竟是有效還是無效。
那當我們記憶了一個內容之后,到底多久之后去重復會比較合適呢?
如一實驗,2008年一組科研人員在梅洛迪.懷斯哈特以及加廾《大學圣迭戈分校心理學家哈羅德.帕什勒(HaroldPashler)的帶領下,組織了一項大型研究,針對上述疑問首次給出了中肯的答案。該科研小組招募了1354名不同年齡段的人,通過互聯網“遠距離”進行了該科研項目。懷斯哈特和帕什勒的科研小組整理了32條相當生僻的資料,交給這些參與者
學習:
每個參與者都有兩次學習機會。有些人兩次學習之間相隔10分鐘,有些人相隔1天,還有些人相隔1個月,最長的間隔時間是6個月。研究人員還設置了不同的待考時間。最終,總共有26組學習與考核的不同時間排程,以便研究人員相互比較。
實驗過后,研究學者們比較了所有26組不同的時間排程,并根據不同的待考時間計算出了最佳復習時間間隔。簡單地說,如果你想要知道什么時候復習效果最佳,首先需要確定的是,你希望那份記憶能維持多久。
研究發現,第二次復習與第一次學習之間的最佳間隔,與距離考試的時間間隔按比例遞減。也就是說,你應該多久復習一次,取決于你什么時候考試。如果距離考試還有一星期,那么最佳復習時間為第一次學習過后的一兩天之內(20%一40%)。如果距離考試還有6個月,那么最佳復習時間為第一次學習之后的3一5星期左右(10%一20%)。不過,如果間隔時間比這再長的話,則拖得越長,考試成績反而下降得越厲害。
總結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復述記憶法的第三個步驟一一提
取,通過順序提取,會建立框架感;通過乩序提取,會達到隨便提哪兒都會的效果。最后給大家介紹了提取的節奏和復習的時間,結論是我們復習的節奏取決于考試時間。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学习方法之04提取练习,永远都不会忘的记忆方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学习方法之02掌握记忆方法,在学习上就赢
- 下一篇: 学习方法之05六步法则,考上清华北大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