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飞庞统、赵云法正都不合适:镇守荆州的最佳搭档,只有关羽和诸葛亮?
原標題:張飛龐統(tǒng)、趙云法正都不合適:鎮(zhèn)守荊州的最佳搭檔,只有關羽和諸葛亮?
關羽“大意失荊州”,不但讓諸葛亮的“隆中對”變成了空談,也破滅了劉備興復漢室的希望,劉備憤怒伐吳兵敗夷陵,更是讓先天不足的蜀漢集團雪上加霜。
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會發(fā)現(xiàn)荊州丟失的責任并不在關羽:說能想到劉備的舅子(不知是大舅哥還是小舅子)糜芳會叛國投敵?誰能想到劉備的假子會擁兵觀望?誰能想到劉備的二舅哥孫權會背后捅刀?
關羽敗亡荊州,非戰(zhàn)之罪,事實上他前期打得很不錯。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還抓了三萬俘虜,只要有足夠時間進行整訓,那又可能是一支生力軍。
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被任命為代理相國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
孔子是一位勇士,如果道理講不通的時候,他也會一些拳腳。很霸道的子路被孔子收拾得服服帖帖,可能也不僅僅是以德服人。
孔子是文圣人,關公是武圣人,孔子著《春秋》,關公讀《左傳》,兩人都是允文允武,當世英杰。
質疑孔子的聲音有一點,但不大,把失荊州的責任全推給關羽,這個呼聲卻很高,但是卻很少有人想一想:曹操傾巢而出,孫權背后捅刀,即使劉備的全班人馬都在荊州,恐怕也得左支右絀、顧此失彼吧?
關羽以假節(jié)鉞前將軍的身份董督荊州事,其實就是實際意義上的一鎮(zhèn)諸侯“荊州牧”,劉備在入川之初,任命趙云為留營司馬,這是很靠譜的安排:趙云勇猛而又穩(wěn)重,跟關羽張飛的關系都很不錯,有趙云坐鎮(zhèn)公安,關羽在襄樊前線可無后顧之憂。
劉備帶著龐統(tǒng)、黃忠、魏延入川,是打著援助劉璋的幌子鳩占鵲巢,巧取之計被識破,就只能豪奪,于是諸葛亮、張飛、趙云都被調往西川,跟關羽關系不錯,或者說能讓關羽重視的文官武將就一個都沒有了:關羽反對劉備收寇封(劉家外甥)為養(yǎng)子,還弄丟了糜芳的姐姐或妹妹(糜夫人不是死于長坂坡,關羽從曹營逃回,沒過五關斬六將,劉備的夫人和兒子都沒逃掉——史書中劉禪有好幾個哥哥和大娘,都丟了),跟留典州事(代理州長)的潘濬也不和睦。
文官和武將鬧別扭是很正常的事情:武將喜歡打仗立功,文官則要為籌集糧草兵員撓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但是發(fā)展到勢成水火的,還真就是名義上歸關羽管理的荊州——之所以說荊州只是名義上歸關羽管理,是因為劉備在荊州腹地和周邊安插了太多釘子,那些“王親國舅”,有時候并不給關羽面子。
劉備有劉備的考量,關羽有關羽的苦衷,這就讓我們想起了孔老夫子的那句話: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關羽畢竟是人不是神,讓他在一群掣肘者“輔助”下同時面對曹魏孫吳兩面夾攻,即使白起韓信復生,估計也只能丟下荊州跑掉了。
說來說去,關羽痛失荊州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搭檔,糜芳、劉封、潘濬、士仁,都不是什么好鳥,跟關羽連面和心不和都算不上——他們的矛盾已經(jīng)公開化。
易中天先生說關羽是鎮(zhèn)守荊州的不二人選,張飛趙云魏延都難以承擔如此重任,這一點筆者十分贊同,也希望劉備給關羽配一個得力助手和好搭檔,這樣即使關羽在襄樊前線失利,也不至于丟掉大本營而滿盤皆輸。
按照文武兼濟的要求給關羽安排搭檔,我們想來想去,還是諸葛亮最合適,其中理由至少有三個,首先一個理由,就是諸葛亮在西川也沒啥重要工作。
襄樊之戰(zhàn)進入關鍵階段,劉備已經(jīng)拿下漢中并進位漢中王,諸葛亮只是個管后勤的軍師中郎將,經(jīng)濟方面有劉巴,軍政方面有法正,而且劉備看起來更信任法正。
關羽敗亡的最大原因就是后方不穩(wěn)糧草不濟,而諸葛亮在荊州時期,就是以軍師中郎將的身份監(jiān)管三郡賦稅,有諸葛亮在荊州保障供應,關羽就不會因為多了三萬張喂不飽的嘴而徹底激怒孫權:“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于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讬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
關羽善待士卒,但是士卒吃不飽飯就沒力氣打仗,家屬落到呂蒙手里就沒心思打仗,所以關羽最后才很悲傷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大部分部隊,不是戰(zhàn)死或被擒,而是棄甲倒戈投降了。
漢中西川已定,荊州才是最前線,所以劉備要加強荊州防務、和睦文武關系,就必須把諸葛亮派回荊州,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個理由:雖然關羽比諸葛亮官爵高,但是關羽對諸葛亮是十分尊重的。
關羽有多尊重諸葛亮,我們通過一封信就能看出來:“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關羽為什么給諸葛亮寫信?為什么看了關羽的回信那么高興?關羽的反應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在劉備集團,要是找一個能跟關羽說上話的文臣,那是非諸葛亮莫屬!
諸葛亮和關羽都以興復漢室為己任,也都很有文化,共同語言應該比較多,所以諸葛亮說話,關羽肯定給面子。
更重要的一點,是襄樊之戰(zhàn)并非關羽主動挑起,而是曹仁和龐德屠滅了已經(jīng)歸屬關羽的宛城,于禁的七軍三萬人已經(jīng)殺氣騰騰地開來,這仗關羽不想打也得打——曹操任命龐德為于禁先鋒,那只是小說改變,事實上是于禁沒來的時候,龐德就已經(jīng)跟關羽交鋒了:“侯音、衛(wèi)開等以宛叛,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后親與羽交戰(zhàn),射羽中額。”
諸葛亮隆中對的基礎就是聯(lián)吳抗曹,這也是他適合跟關羽做搭檔的第三個理由:諸葛亮在跟孫權搞好關系的同時,肯定也會密切注視東吳的動向。
諸葛亮是聯(lián)吳派,而聯(lián)吳的終極目標是滅魏屯吳,所以聯(lián)合是暫時的,防范是必須的,諸葛一生唯謹慎,不可能不對將來必須吞并的“盟友”孫權多加防范。
三國時期的姻親是最靠不住的,細算起來,曹操、孫權、劉備都是不太遠的親戚,但這并不影響他們之間殺得血流漂櫓。
諸葛亮與諸葛瑾是親兄弟不假,但是他們各為其主,也是為家族三方下注(曹魏有個諸葛誕),基本不可能出賣自己的主公,所以把諸葛亮派回荊州,也不用擔心他去東吳投奔大哥,沒準兒還能旁敲側擊套出點有用的情報。
劉備是當世梟雄,想問題可能更周全,所以他沒有把算是荊州門閥的諸葛亮派回荊州,讀者諸君可能也替劉備出過主意:既然關羽難以管束,為何不把他調往成都?諸葛亮不可完全信任,何不把龐統(tǒng)留在荊州輔佐張飛?可不可以讓趙云法正跟關羽換防?
如果龐統(tǒng)不跟隨劉備入川,自然也就不會在雒城攻堅戰(zhàn)中被流矢射中,那樣三國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
龐統(tǒng)軍事能力很強,而且好出奇計,這也是他不能跟張飛做搭檔的原因:如果張飛水淹七軍俘獲三萬曹軍,再加上荊州至少還有三萬人馬,他倆喝點小酒,還不得直接殺奔長安?
趙云和法正當然也不行:法正不正,趙云太正,這在《三國志》中都是有記載的,法正胡作非為,趙云肯定不能忍,那時候不等曹操孫權來打,趙云和法正就先打起來了。
趙云和法正搭檔不行,龐統(tǒng)和張飛也不太合適,那么除了關羽和諸葛亮這對組合,還有那兩位文臣武將搭檔,能確保荊州不失?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张飞庞统、赵云法正都不合适:镇守荆州的最佳搭档,只有关羽和诸葛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且试天下:同样有帝王之相,皇朝心怀
- 下一篇: 高考没到本科线只能上专科?高三生注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