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坚持毛主席思想的印度共产党毛派,如今发展怎么样了?
原標題:堅持毛主席思想的印度共產黨毛派,如今發展怎么樣了?
某種程度上,中國和印度的相似點是頗多的,一方面,兩個國家都是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另一方面,在近百年來,兩國都曾遭遇列強的侵略。
而且,因為地理位置和環境優越,這兩個國家還都是人口大國。如今,中國和印度更是以絕對優勢成為世界第一和第二人口大國。
不過很顯然,印度也要比中國慘很多,這種慘不僅僅是因為印度如今的經濟遠不如中國,工業和科技發展水平只有中國的1/5,更因為歷史上,雖然都是文明發源地,印度卻從始至終未能完成真正的統一。
在英國殖民侵略南亞次大陸之前,印度一直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且,印度的歷史堪稱一個不斷被外來民族征服的歷史,在近幾百年,更是徹底被英國人殖民統治,其境況之慘,被壓榨之深,國內矛盾之繁雜,都是遠遠超過中國的。
正是因為印度國內種種極為深刻的矛盾,尤其是占據絕對多數低種姓人群的悲慘生活,使得印度國內很早就有了工人運動和共產黨的誕生。
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樣,印度同樣因為受到俄國10月革命勝利的激勵,成立了印度共產黨。
而且,印度共產黨的誕生甚至比中國共產黨還要早一年,1920年10月17日,印度共產黨的前身——印度僑民共產黨,正式在蘇聯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首都塔什干宣布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共產黨的誕生的關鍵性人物——本德拉·納什·羅易,不但曾在墨西哥參與建立墨西哥共產黨,還一手組建了印度僑民共產黨。
而且,這個羅易還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有著密切的聯系。參加革命之后,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在共產國際工作,并先后在共產國際東方局、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擔任領導職務。
1926年,羅易更被共產國際命名為駐中共的特別代表,并在1927年2月到達廣州。在中國期間,他經歷了大革命失敗,還曾參加中共第5次全國代表大會。
不過,羅易對中國革命最大的影響是負面的,因為,在關鍵時期,他未經許可,把共產國際關于中國革命的“五月指示”泄露給了汪精衛,導致了國共分裂。
大革命失敗之后,羅易返回蘇聯。
印度僑民共產黨成立之后,曾派遣大量黨員回到印度本土宣傳馬克思主義,并逐步在印度多個地區建立共產主義小組,經營進步刊物,使得紅色火焰開始在印度出現。
然而,就在印度共產黨的發展越來越好時,印度僑民共產黨內部卻出現了嚴重分歧。內部路線變模糊,再加上英國殖民者對于印度共產主義小組的強烈鎮壓,使得印度各地的共產主義運動遭遇慘重損失。
當然,雖然遭遇鎮壓,但是,革命的火苗并未全部熄滅。1925年12月26日,印度共產主義者第1次全國代表全國會議順利召開,會議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共產黨,羅易依然是領導。
當然,當時的印度共產黨與中國和毛澤東思想并沒有什么關系。雖然早在1927年,毛主席撰寫的《湖南運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在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機關刊物《共產國際》上刊登。
10年之后,泰戈爾創辦的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也有毛澤東思想著作的傳播,但是,當時并沒能大規模流行。
印度共產黨成立之后,在多地領導工人運動,但并沒有多大的影響。1946年時,安德拉邦共產黨在印度特倫甘納地區領導了一個大規模農民武裝起義。
受中國革命勝利的鼓舞,當時的印度共產黨認為,印度底層平民與中國革命早期的社會狀況相似,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印度革命的指明燈。
所以,他們將毛主席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視為榜樣,并在特倫甘納起義中第1次引入毛澤東思想,將毛主席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作為印度革命的指導思想,試圖效仿中國,建立紅色根據地,推翻地主階級平分土地。
然而,路線雖然正確,學習榜樣也有著強烈的示范作用,但是,由于當時印度共產黨的實力和領導能力嚴重不足,統治者實力又太過強大,這場農民起義失敗了,印度共產黨也遭遇慘重損失,不得不轉入地下。
由于這場慘重的損失,印度共產黨幾乎一蹶不振。而且就在這個關鍵時刻,1951年10月,印度共產黨發布黨內公告,勸告特倫甘納地區的農民和戰斗的游擊隊“停止一切游擊活動”。
而且,印度共產黨居然異想天開的轉向了新的路線,他們決定將斗爭的方向改為議會選舉,希望借議會選舉的方式,獲得執政的權利。
如此劇烈的路線轉變,自然在印度共產黨內引起了劇烈的紛爭,印度共產黨內部再次分裂了。
當時,有部分印度共產黨內黨員認為,這種議會路線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最終,矛盾激化之下,堅持馬克思主義道路的黨員們主動從印度共產黨中脫離,并在1966年11月成立了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然而,即便新黨成立之后,黨內依然有著強烈的分歧,對于印度革命道路的依然有著激烈的紛爭。
多次分歧的結果就是,中央委員查魯馬宗達強烈反對議會斗爭,帶領部分支持他的黨員領導了轟動一時的大吉嶺納薩爾巴里農民武裝起義,并在這之后成立了新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
由于查魯馬宗達對于毛澤東思想十分推崇,并堅定的認為,只有使用毛澤東思想才有可能取得印度革命的勝利。
正是因為他的推崇,毛澤東思想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內部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也為之后印度共產黨(毛派)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成立之后,雖然堅持開展農民武裝運動,但是,由于印度政府的殘酷鎮壓以及組織內從未停歇的矛盾,使得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也很快出現了分裂。
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始終沒有真正穩定下來。這個組織也分裂出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黨派和組織。
這其中,就有比哈爾邦的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印度革命共產主義中心(毛主義)、安得拉邦的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人民戰爭集團]、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納薩爾巴里]。
就是在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的狀態保持了20多年后,2003年,比哈爾邦的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和印度革命共產主義中心(毛主義)在共同的目標和理想之下實現了聯合。
一年之后,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人民戰爭集團也達成共識,并開始合作。
所以,2004年9月21日,他們聯合組成了印度共產黨(毛主義),也就是如今我們熟知的印度共產黨(毛派)。這個黨派,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
印度共產黨(毛派)的成立,不但使得印度分離了很久的毛主義運動聯合了起來,也使得他們的武裝力量得到了合并加強和全國串聯。
2007年2月印度共產黨毛派召開九大,賈納帕蒂成為總書記。有了統一的思想,有了正確的指導路線,又有多支力量聯合起來,印度共產黨(毛派)的發展,終于走上了快車道。
他們不但成為印度國內實力最強的反政府武裝革命組織,而且,他們也表現出巨大的潛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雖然印度共產黨(毛派)的成立和不斷發展壯大使得印度政府十分不安,也一直以強硬的手段鎮壓。但是,印度共產黨(毛派)依然在印度政府的強力鎮壓之下不斷發展壯大。
由于印度共產黨(毛派)始終處于秘密狀態,所以,我們無法查到準確的根據地、軍隊和黨員數量。不過,從一些新聞中,也可對堅持毛澤東路線的印度共產黨(毛派)的實力,窺見一斑。
2004年,印度共產黨(毛派)成立,并由多支力量合并之后,他們所屬的武裝力量也得到了聯合重組。當時,印度共產黨(毛派)成立了印度人民解放游擊軍。
這支軍隊也學習中國革命,不但負責軍事作戰,而且也有政委角色:每支部隊都有兩名指戰員負責領導和管理,一名主負責軍事指揮,另一名則主管政治建設。
根據2009年來自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的報道:
毛派共產黨主要集中在印度中部的切蒂斯格爾邦、恰爾肯德邦和安德拉邦,武裝成員據說有3 萬人左右。成員以城鄉貧困激進青年為主,經常襲擊政府軍警,甚至在若干偏遠地區成立稅收、司法等“行政機構”,儼然地方政府。擁有自己的根據地,擁有獨立的武裝力量,擁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和領導思想,可以說,印度共產黨(毛派)已初步站穩了腳跟。
而且,在實行種姓制度、階級矛盾極為嚴重的印度,印度毛派果斷的準確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因此,獲得了根據地民眾的廣泛支持。
據報道,印度共產黨(毛派)不但有武裝力量,而且還有外圍民兵,據說,印度共產黨(毛派)的外圍民兵數量已經超過10萬。
對于這支有自己的綱領、有完善的組織、有軍事力量和民眾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印度政府自然極為痛恨。
所以,印度政府一方面在軍事上進行圍剿和進攻,另一方面,則采用社會、政治、經濟、輿論等各方面進行打壓。
印度政府還采用攻心戰術,擾亂印度共產黨(毛派)內部團結,分裂瓦解各方勢力,采用經濟優勢進行經濟封鎖,采用斬首方式暗殺領導階層等等,使得印度共產黨(毛派)的處境愈發艱難。
然而,印度內部懸殊的貧富差距,階級分明的種姓制度和嚴重的腐敗,使得印度的社會貧困普遍存在,這也是印度共產黨(毛派)的立根之基。
當然,如今印度政府不斷發展的經濟、印度民眾得過且過、缺乏反抗精神的性格,包括印度極其深厚的宗教氛圍和千年來形成的種姓制度等等,都是印度共產黨(毛派)發展的障礙。
而且,莫迪上臺之后,出身下層種姓家庭、了解底層社會,更善于爭取底層民心的莫迪,在領導印度經濟得到更快速的發展后,使得印度共產黨(毛派)的群眾基礎嚴重被壓縮,印度共產黨(毛派)的發展也愈發困難。
最為糟糕的是,印度共產黨(毛派)在周邊幾乎是孤軍奮戰,無法獲得外來的支持。
實力最為強勁的尼泊爾共產黨(毛派)也無力對印度共產黨(毛派)提供任何幫助。印度共產黨(毛派)在印度乃至于南亞地區的生存空間,越來越被擠壓。
如今,印度的經濟確實有了更大的改善,但是,這種改善更多的是改良,國內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銳。
印度共產黨(毛派)究竟何去何從,既要看國際社會的影響,也要看印度國內的發展,甚至與運氣有很大的關系,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坚持毛主席思想的印度共产党毛派,如今发展怎么样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酱香巧克力来袭?瑞幸与茅台能重演酱香拿铁
- 下一篇: 原创:银行开始嫌弃长期存款?银行怎么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