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只有魏国和吴国常被冠以曹魏、孙吴,却很少叫刘蜀?原因有三个
原標題:只有魏國和吳國常被冠以曹魏、孫吳,卻很少叫劉蜀?原因有三個
魏蜀吳三國的國號,由于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重疊,如春秋戰國時期也有魏國、吳國、蜀國,因此后人們為了區分這些國家,在國號面前加上皇室的姓氏。因此三國魏又被稱為“曹魏”,三國吳又被稱為“孫吳”,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只有魏國和吳國常被冠以曹魏、孫吳,卻很少叫三國蜀為“劉蜀”,這是為什么呢?原因有三個。
其一,劉備建立的國號并不是“蜀”,而是“漢”。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他,篡奪了漢室江山,從此終結了大漢的統治,開啟了曹魏新紀元。但是曹魏并沒有統一三國,還有江東孫氏和西蜀兩個地方割據政權。
公元221年,遠在益州的劉備聽聞曹丕篡位,東漢滅亡后,為延續漢室江山社稷,于成都武擔山登基稱帝,建國號“漢”,年號“章武”。由此可知,劉備在益州建立的國家并不是“蜀”,而是“漢”,意在延續漢室江山。
其二,“漢”已經和“劉”姓捆綁在一起了。
大漢王朝的建立者是漢高祖劉邦,漢朝是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奠定了漢族的基礎,因此我們這個民族被稱之為“漢族”。但是“漢朝”四百年并不是連續的,被王莽建立的“新朝”一分為二,分別是西漢、東漢兩個王期,其中西漢傳十三帝,歷二百一十年,東漢傳十四帝,歷一百九十五年。
西漢的建立者是劉邦,東漢的開國皇帝是劉邦的后人光武帝劉秀。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乃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但是到了他的父親劉欽時,由于推恩令的影響,只能當濟陽縣令七品芝麻官。然而禍不單行,劉欽英年早逝,年僅9歲的劉秀成為孤兒,投奔了叔父劉良,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以種地為生。
后來,王莽篡漢,建立新朝,但是社會動蕩不安,各地農民起義不斷,但是最后的贏家卻是劉秀。因此有人稱劉秀為“位面之子”。
劉備的經歷和劉秀何其相似,都是劉邦的后人,漢室宗親后裔,都是旁支,漢室血脈早已稀釋得成為水了,淪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但他們二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群雄爭霸的亂世中,打下一片基業。
劉邦、劉秀兩位漢朝開國皇帝已經將“劉姓”和“漢朝”深深地綁定在一起了,給世人的感覺就是,“漢朝”的皇室肯定姓“劉”。因此劉備建立的“漢”之前沒必要多此一舉,加上皇室姓氏“劉”。
在歷史上,魏國和吳國有很多個,皇室也不太一樣,如戰國時期的魏國皇室乃是姬姓,魏氏,春秋時期的吳國也是姬姓。因此三國時期的魏國和吳國需要冠以“曹魏”、“孫吳”來區分。
其三,劉備建立的漢,為了和東漢、西漢相區分,有兩個專屬稱呼是“蜀漢”、“季漢”。
我國歷史上多個“漢朝”,后世之人為了區分,因此根據這個朝代的特點,加上修飾詞。如劉邦建立的“漢朝”,京城是位于西邊的“長安”,因此被稱為“西漢”,而劉秀建立的“漢朝”,京城位于長安東邊的“洛陽”,因此稱之為“東漢”,而劉備建立的“漢朝”,整體地理位置處于西面的蜀地,因此被稱為“蜀漢”。
在史書上,史學家為區分西漢和東漢,稱之為“前漢”、“后漢”,將蜀漢稱之為“季漢”。因為蜀漢是繼“西漢”、“東漢”之后的第三個“漢朝”,而“季”表示順序上的最后或者最小,“漢之季世”,因此稱之為“季漢”。
三國蜀國有“蜀漢”、“季漢”兩個專屬稱呼,但稱呼蜀國為“劉蜀”也沒什么不對,只是很少這樣稱呼而已。
結語
三國時期,只有魏國和吳國常被冠以曹魏、孫吳,卻很少叫蜀國為“劉蜀”,主要有以上三個原因,劉備建立的國號是“漢”,并不是“蜀”,“漢”已經和劉姓緊密聯系在一起了,蜀國的專屬稱呼是“蜀漢”、“季漢”,但也能稱呼為“劉蜀”,只是很少這樣稱呼。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只有魏国和吴国常被冠以曹魏、孙吴,却很少叫刘蜀?原因有三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什么我不建议对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
- 下一篇: 原创:72年贺子珍接待客人,无意听到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