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磨课”最管用?优秀教师这样做
原標題:到底怎么“磨課”最管用?優秀教師這樣做
- “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小學英語1-6年級寒假作業設計參考
- 課標解讀:英語教學專家們眼中的大概念、大單元教學
- 英語老師如何提升自己的語音語調?(英語老師必備)
當我們觀摩名師精彩的公開課時,無不被他們的創意教學與水乳交融的教學機智所折服。我們感嘆名師們的才華,但哪一節經典的課堂,不是滲透名師們苦心孤詣的磨煉呢?
古人云:“好書不厭百回讀”,今人說:“好文章改出來的。”同樣的道理,好課更是源自于不斷的磨課之中。只有經歷了“千錘百煉”才思路明確,閃爍智慧光芒。
教師要在磨理念、磨學法、磨學情的前提下,反復斟酌,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可以說,磨課,是賦予課堂第二次生命。
那有哪些技巧是一線教師可以學習的,我們匯總了8位老師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一
通過錄像來分析
“課例是否成功”“師生的教學處理是否合適”,對這些問題不確定、似是而非是磨課教師心情的真實寫照,這也是教師對于他人給予的評價會心存疑惑的主要原因。由此,老師可以借助錄像來分析,錄像能真實地記錄課堂的全部過程,方便教師隨時回看,反復推敲。課堂教學視頻不僅可供專家、磨課團隊進行分析,也可為教師提供自省反思。
錄像分析可依照不同維度來進行。
第一,從課的設計和處理來分析,如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思路、教學重難點是否合理;各個環節的教學實施與推進是否合理,如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教學任務的設計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等。
第二,分析教師的課堂表現,如教師的提問是否準確,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是否適時、有效等。
第三,評判教師的個人素養,主要是教學基本功方面,如語速、音量、字音、聲音是否適合;教師板書書寫是否規范,畫圖是否使用尺子等;教師的儀容儀表是否得當等,如教師上課請學生回答時不用手指指學生,應改為五指并攏,整個手掌指向被邀請的學生等。教師的舉手投足都不容忽視。
——劉賢虎(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學)
二
研課磨課的模式參考
(1)跟進式研課磨課
采用“一人同課多輪”的方式, 借助團隊的集體智慧對一名教師的課堂進行研磨改 進,促進個體快速成長。跟進式研磨可以用于公開課的打磨或是對青年教師的鍛煉、培養。
(2)交流式研課磨課
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在展現個體智慧的過程中共同總結提煉教學方法與策略, 實現團隊教師共同成長。交流式磨課在教學水平比較高的團隊中進行, 能體現教師對教材多元的解讀、多形式的設計、多種教學風格的展現。
(3)生成性研課磨課
采用“多人同課循環”的方式,在集體共備共研的過程中體現每一輪的提升。大家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是在工作中經常用到的一種研課磨課方式。
(4)引領式研課磨課
邀請教研員、專家與老師們共同組成研磨團隊,采用“一人同課多輪”或“多人同課循環”的方式改進教學設計,形成精品課例,在專家的引領下實現團隊的快速成長。
——向守萬(重慶市開州區趙家街道第二中心小學)
三
凝練教學模式
磨課是精細打磨課堂的過程,上課結束并非是磨課的終結,需要教師回過頭來反思設計思路,凝練出教與學的不同模式。
如嘗試在錯誤中改造學生經驗時,可以形成“埋錯—試錯—析錯—糾錯—防錯”的模式;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時,可以形成“個人思考—小組討論—觀點凝練—代表發言—小組補充—全班完善”的模式;
展現學生思維時,可以形成“在挑起矛盾中發展學生思維,在觀察比較中促進學生思維,在不斷追問中激發學生思維,在修改假設中更新學生思維,在與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對比中嚴謹學生思維”的模式;
引導學生發言時,可以形成“我認為……,我的根據是……;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的理由是……;我想補充的是……,這樣才完整;我的疑惑是……,誰能幫我解決”的模式等。
——孔令強(山東省肥城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王立同(山東省肥城市鳳山學校)
四
好用的磨課小技巧
第一,備好課以后,磨課至少三遍,最好給自己全程錄音錄像,如果能夠請到優秀老師聽課,那是最好的。每次磨課后進行修改,環節是否流暢,前后要銜接好,過渡這里是否精煉優美或者有趣,結尾是否能夠引發學生思考或是讓學生有所提高。特別注意要記錄學生發言的內容,想好應對回應的話。
第二,用自己班上課的話,平時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用陌生班級上課的話,一定要提前準備好表揚鼓勵的話。
第三,如果可以磨課五遍的話,那么從第三遍開始試著不看教案稿子。
第四,需要指導學生朗讀的句子,教師自己一定要朗讀好。
——@安安625
五
磨他人的課,開自己的花
最近的一次磨課我整整經歷了5輪,有時站在授課者的角度思考,有時站在專家的角度思考,有時站在教材的角度思考,但更多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這樣的多向度思考后,就會發現磨別人的課,其實也能開自己的花。
“磨課”首先是磨人,磨執教者的品性、靈氣、理念,我們都要坐在一起聆聽專家的意見,沒有專家我們就表達自己的感受。為了讓自己學到更多,課堂的傾聽和觀察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專家的發言,也并非全盤接收,而是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選擇自己認為可行的一面。輪到自己發言了,就一定是結合學科本質和學生情況去談。
我認為,“磨課”也是在磨執教者能快而準確地尋找到教材、學生、老師三者之間契合度的能力。這個度每節課都是不同的。課堂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地方,也許唯一不變的是教材的點,就是教學目標。但是教學目標也要隨著學生的情況不同而發生變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明了學生會有哪些問題,會在哪些地方出彩,經過試講后只能大體預設。當然也在磨老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技巧。怎樣處理預設與生成,怎樣去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怎樣將教學目標巧妙地和學生實際相融合、貫通、展開,才是我們實施“磨課”的真正目的。
——@七七
六
教師的課堂語言太重要了
教師課堂上的過渡語、引導語、評價語、介紹語等太重要了,尤其是審美類學科的課,老師的語言若具有美感,整個課堂質量明顯上乘。如音樂課上,老師只會說:“接下來……”“好的”“真棒”“這段音樂表現了……”這樣的課聽下來就一點味道都沒。
富有情境的作品,需要教師優美地去描述、描繪,優美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優美地表達對學生表現的感受,肢體動作美、語言美,再加上有效地呈現音樂美,整個美育過程才會有效,學生也才會有更多的興趣投入學習中。
評價語也是如此,不是簡單的“對與不對”“準與不準”“好與不好”。而是用上描繪性的語言去點評個別學生和集體表現,那么被點評的學生,情緒很容易被激發或保持或更高昂。
課堂上,老師的語言或啟發或激發或肯定或指正,功能之多,如果老師總是寥寥幾個字的表達,學生那頭的情緒就上不來。整堂課興許能夠完整順下來,但是不靈動。課堂的靈動,不是老師個人才藝如何高超,而是孩子呈現出思維的活躍、學習興致的高昂,個人的綻放,這都需要通過老師的語言去開發出來。
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言辭,需要平時的積累,擴大閱讀量,做個文字有心人,就不會總是感到詞窮。但是,說到底這也只是“術”,言為心聲,只有更高一層意識的提升,才會用心去言語。
——@花婆婆
七
個人磨課的技巧
個人的磨課可以和日常教學結合在一起。日常教學本身就是流水線工作一般,容不得就一節課進行反復琢磨,所以也就不太可能將個人磨課弄成鴻篇巨制,更多地是培養一種工作習慣,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維、審辨思維、敏銳思維,從而能快速發現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建議在個人磨課時做到以下幾點:
(1)教案必審讀
作為自我磨課,審讀教案的主要工作不是做文字校對工作,而是讓教學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如果能追求亮點,就更不錯了。
建議采用Checklist的方式自我審讀。下面的Checklist,僅供參考,你可以修改和完善(下同):
體現“五育并舉”中的1-2個要素
目標與教學材料的一致性
教學過程是否能落實各項教學目標
有沒有會讓學生感覺乏味的環節
環節過多或者過少
各個環節分別處理了什么知識和能力
各個環節培養了何種語言認知
各個環節面向什么思維
……
(2)課件必審閱
標題頁中是否包含了冊別、單元標題、話題、環節、自擬標題等
每頁文字量是否適中
配圖是否能吸引學生
版面是否有美感
頁面是否文字過多
有無知識性錯誤
有無文字錯誤
……
(3)授課必觀察
學生對什么表現出疑惑不解
學生哪些環節的語言輸出在意料之外
哪些環節中學生輸出不如預期
哪些環節中學生情緒不良(比如紀律渙散)
……
(4)授畢必記錄
可以在教案中設置好相應的“反思”板塊,方便填寫。
有哪一些結果是預料之外的,比如明顯高于預設或低于預設的?
學生有什么典型錯誤?
有沒有異常的個案?
……
(5)當日必反思
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預料之外的內容?
對于預料之外的和典型錯誤,有什么樣的歸因?
有沒有提出改進措施?
改進措施是否進行過自我認證?
如果經過論證,依據的是什么語言學或教育學的原理?
……
(6)后續必改進
如果有普通班,那么可以當場試驗改進后的方法。如果沒有,那么在隨后的課堂中,如果遇到相同性質的問題,可以進行新的嘗試。
林林總總寫了很多,但是真正要做起來,并不那么復雜,Checklist盡管比較全面,但是真正核對的時間也很短的,有一些可以直接略過。個人磨課常常也是基于問題的,所以,關鍵是要能夠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且理性分析問題的實質和原因。
——凌應強
八
新老師磨課,這樣做
Part1:文本解讀快速磨
這是任何課堂磨課的起點,只有教師把文本解讀透了,才有了把課上好的前提。但是文本解讀的功夫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突破的地方,為此,在文本解讀的環節,建議新老師直接采用導師講授法、查閱文獻法,讓他們知道有這一個環節,并且明確這部分是以后日日年年都得下功夫的地方。
Part2:課堂流程重點磨
在處理流程的時候,可采用師徒雙角色的輔導模式。一邊由組長模擬上課的形式,先將課堂展示的細節講一遍,一邊由新教師跟著組長模仿一遍。于此同時,磨課團成員按照分工,同時記錄課堂語言、指導PPT制作。像這樣模仿流程、模仿語言,對新老師的成長是一個無比重要的學習過程。
張祖慶老師在《從課堂到課程》這本書中,就提到,他在剛開始從教的時候,會將名師的課堂實錄一遍一遍抄下來,然后一遍一遍對照著去上課,上完之后,再比對著,看看自己哪里還有欠缺,再進行調整,繼續模仿,這樣一年二三十節模仿下來,自己的課堂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這是名師的成長路徑,也應當是每一位新老師的成長路徑。學習,從模仿開始,而后才有自己的風格。
Part3:課堂語言建議磨
縱觀名師課堂,教師課堂的語言往往都非常精煉,且擲地有聲,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用的話,有目的的話。但是,新教師的課堂語言,多數情況下是無意識的,比如重復、口頭禪等,這種無意識的根源,是來自于對課堂的不熟悉、不自由,更來自于對學生的不確定性。
如何實現這樣的自由,我們從建議開始。
建議減少對學生說話的重復,比如,學生說“好香啊!”老師就不要接“好香”,可以說“是呢,我也感受到了這種香氣”。還有“你好棒!”這樣重復的夸贊語,也要警惕。
建議有意識地減少口頭禪。最好的辦法就是買一只錄音筆,將自己一個月的每一節課錄下音來,識別出自己的口頭禪,下一次有意識地去調整,改變就有了裂痕。
建議課堂評價語言的豐富。課堂評價語言的豐富,需要有一個練習的過程,在常態課中,抓住每一次和學生短兵相接的機會,練習將對學生的評價,變得更具體一點,更細致一點,抓住學生所說的每一個詞去評價。
建議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針對高年級的學生,老師可引導學生說一段完整的話,這樣能建構學生語言表達思維和習慣。
有一句深受觸動“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新教師的課堂打磨,有兩條路徑:一是鎖定一個教學框架。比如借助干國祥《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中列舉的備課框架,將自己的每一節常態課落實到教學要點上。二是錨定名師模仿語言。從一兩個與自己風格相近的名師開始,去模仿,細致深入地去模仿、比對,死扣自己的語言。
——宋慶
附:常用備課資源推薦
學科網:特點是大而全,不只有試卷、試題的下載,還提供課案、教材、視頻等素材的搜索。
菁優網:內容與學科網差不多,可能更偏向理科,有一點好處是老師可以在線組卷,這對于很多需要出卷的老師是福音。
百度文庫:很多資源可以直接在百度文庫里找到,但可能需要通過充值來獲取。
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的論文:適合需要深度備課的老師。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網站:上傳課例都經各地教育行政、教研、電教等部門通力合作精心打磨,課課審核、層層嚴選,嚴把質量關,且數量非常多,免費。
小學資源網:資源海量,更新及時,合作學校眾多。
老百曉在線:提供小學語文資源,包括教學課件、說課稿、教學設計與反思、教案、試卷試題等。
101教育PPT:一款備授課一體的軟件,覆蓋k12全學科各個章節、知識點。
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集中小學教育資源的網站和論壇,里面有語文、數學、英語各科各版本的PPT課件、試卷和其他教學資源。資源多,更新快。
備課大師網:目錄式主題備課模式,集同主題的教案、試卷、課件、素材等資料為一體,全站免費,無需注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線網站:除了分年段、分學科的教學設計資源,也經常更新教學方面的優質文章。
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可按科目、年級、教材等多種路徑搜索教學資源,以課件輔助音頻、視頻、動畫為主。
來源丨《有效研課磨課“七個一 ”》《小學數學磨課的路徑與策略》《反思性磨課的實踐走向》“感受力作文”微信公眾號、簡書等
明師俱樂部進行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教學資源、精彩活動、趣味互動
福利折扣、在線咨詢
請不要重復添加明老師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到底怎么“磨课”最管用?优秀教师这样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侦察英雄》罗晋的表演,为何是文质
- 下一篇: 霍尊正式复出?官宣沈阳春节戏曲晚会献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