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丰富,从技术层面考虑,我国能实现北水南调吗
原標題:貝加爾湖的淡水資源豐富,從技術層面考慮,我國能實現北水南調嗎
雖然在歷史上黃河曾經不止一次的改道,為兩岸人民帶來的不小的危害,但它仍然是北方最重要的水資源來源之一。
之所以不得不重視黃河,北方水資源缺乏是一個主要原因。也正是在這次考察中,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調的偉大設想。
2005年,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進行到關鍵時刻的時候,不知從何時開始網上出現了一種論調:
既然南水北調既耗費精力時間,又需要不少的資金投入,那么何不在北方就地取材尋找更便利的水資源來源呢?
當時很多人的觀點都把目標指向了貝爾加湖,那么貝爾加湖自身的優勢是什么?這個方法最后為什么沒有成真呢?
南水北調的壯舉
許多身在南方的人可能不了解,從全國范圍上來講,我國的水資源分布一直呈現著南北分布不均,以及人口平均水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國的一直處于“缺水”的狀態。
如果按照我國國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需要來計算,那么我國的用水缺口至少在上百億立方米以上。
短缺的水讓超過二百萬平方米以上的土地產生干旱,欠收的糧食也在百萬噸以上,每年會造成數千萬的經濟損失。
不僅如此,在我國的華北和西北等地,還有大量的地區的居民,沒有足夠的淡水資源。
在那些土地干旱,黃沙滿地的地方,別說平時的洗漱和清潔用水了,甚至連飲用和烹調用水都很稀缺。所謂的“一生只洗幾次澡”,并非是一種夸張的說法。
正因如此早在建國之初,黨和政府就開始籌劃解決北方用水困難的問題了。
1979年底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規劃部門正式成立,經過數十年的準備和籌劃,這項偉大的工程正式開始修建。
為了給更多的北方居民提供用水便利,南水北調計劃從“東,西,中”三條路線開始引水。
不過這個工程越是深入,遇到的困難也越多。
因為北方各個地區的情況差別不小,而且需要引水的工程量也比長江以南的地區要大很多。隨著工程進行的速度變慢,一些不同的聲音也開始出現。
有人認為既然南水北調如此艱難,何不干脆在北方找到一個源頭,為我國北部的各大城市供水呢?
當時最為熱門的討論要屬從貝加爾湖引入淡水,直達位于北方的首都北京。一時間這個話題甚囂塵上,網絡上對于此計劃的可行性的爭論也屢見不鮮。
那么貝加爾湖為什么成為人們推崇的調水目標,最后這個理論又是否成真了呢?
曾經的“北海”
提起貝加爾湖,盡管目前它已經是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了。但其實這個神奇的湖泊,在古代的時候曾經屬于蒙古帝國,原名“北海”。
其位于如今的蒙古國以北俄羅斯境內,蒙古帝國衰落后其漸漸被更北方的沙俄同化。
之所以曾經被冠以“海”,一是因為它的占地面積大:它的面積超過了三萬平方千米,湖底最深的地方超過了1600米。
這樣的面積也讓它成為了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淡水湖,其蓄水量超過了數十萬億立方米。
第二個原因取決于它獨特的生態系統,雖然是內陸淡水湖,但貝加爾湖擁有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洋系統”。
根據科學家的統計,僅貝加爾湖內部生存的各類生物就達到了2500多種,其中大部分的生物都屬于貝加爾湖地區獨有。
除了大量的魚類和無脊椎類動物外,還有很多聽起來十分神奇的物種,如普遍在海中生存的海豹,鯊魚,海螺等。
難以想象在這片“并不咸”的水域之中,居然會生存和豐富程度堪比海洋的動植物。
貝加爾湖被稱為“海”的第三個原因,是由于它擁有和海洋一樣的重要意義。
正所謂江河東流奔向海,貝加爾湖雖然不是真正的海洋,但匯入湖泊的大小河流就超過了300條。
這些河流不但為其提供了充沛的水資源,也同貝加爾湖一起成為了俄羅斯南部的一個重要水源基地。
如今的貝加爾湖還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資源產地,由于冷戰時期俄羅斯在國境內四處勘探,貝加爾湖所在的伊爾庫茨克地區被發現擁有大量的化石能源儲備。
無論是重要的煤炭,天然氣還是石油,抑或是銅礦,鐵礦甚至重要的鈾礦,都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意義。
正因如此,自上世紀開始這片本來寧靜的土地就變得喧囂起來了。
大大小小的工廠拔地而起,往來不息的運輸車隊和轟鳴作響的開采機器,在把寶貴資源直接或間接的運送到蘇聯各地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嚴重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環境。
這種自然破壞的行為直到上世紀末,蘇聯解體后才發生了改觀。1992年俄羅斯總統發布命令,開始采取保護自然環境的發展策略。
本世紀初貝加爾湖被專門立法加以保護,如今它已經成為了俄羅斯國內重要的環境保護基地,并入選世界環境遺產項目,成為了全世界環保人士重點關注的地區之一。
想必國內輿論提出希望能夠從貝加爾湖引水,供北方重點城市使用,正是考慮到它儲水量大,水質優異的特點。
不過說實話這個建議基本上無法被我國相關部門考慮,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上來看都有些天方夜譚的味道。
無法實現的設想
說這個計劃無法實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貝加爾湖雖然條件良好,但畢竟不在我國境內。
以從貝加爾湖引水入北京市的設想為例,光直線距離就超過了1500公里。而且其中還要跨越俄羅斯,蒙古兩個國家,如果無法建立直線的運輸路徑,那所需的長度就更不用說了。
既然是使用他國的資源,那么自然首先需要征得對方的同意,即使俄羅斯同意以合作或出口的方式開了綠燈,我們仍然無法保證借道于蒙古國的計劃是否能夠成功。
一旦對方不同意,或者提出更為苛刻的合作條件,很可能所需的成本要遠高于南水北調工程。
其次因為具體的工程設計難度,也讓這個想法很難實施。
從海拔上來講,蒙古國地處高原而貝加爾湖的地勢相對較低,如何把水源從低處運抵高出再送入我國,也為水利和能源部門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僅僅這第一步,就可能讓取水的步驟花費大量的成本,更不用說途中有地勢落差的部分了。
運送途徑同樣需要考慮,無論是露天的渠型輸水線路,還是地表下的暗河式輸水管道,都面臨著嚴重的運輸損耗問題。
前一種不必多說,在水資源流動的過程中隨時隨地都伴隨著蒸發等一系列損耗問題;而且蒙古地區因為氣候和自然環境的特殊性,經過的水資源必然會產生更大的損耗。
最后就是水源的穩定和安全問題了。眾所周知俄羅斯境內的大部分地區冬天都很漫長,貝加爾湖更是在冬季表面會結上厚度堪比成人身高的厚厚冰層。
本來在冬季采水就不容易,沿途運送路徑的保養和維護同樣重要。
一旦由于季節原因無法穩定供水,那么這個計劃無疑將成為一塊雞肋,也將牽扯我國大量的精力和資金。
安全問題同樣是重中之重,類似于這種長途資源運輸管道出現意外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的一次正是俄羅斯和德國之間的“北溪管道”被炸事件。
時至今日造成事故的原因仍然被重重迷霧掩蓋,我們又怎么能放心把運輸資源的生命線交到命運手中呢?
而且“北溪”運輸的畢竟只是能源,而如果“貝加爾湖——北京”的引水管道建成,那么它運輸的將是關系到人們生命的淡水。
無論是斷供還是水質出現任何問題,所造成的危險都是無法想象的。事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重視,任何的疏漏和過失都是不能犯的。
正因如此,我國從建國初期就確定了以南水北調的方式,來解決北方用水問題的困難。事實證明這樣的構想是偉大,且及其具有前瞻性的。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丰富,从技术层面考虑,我国能实现北水南调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为啥古代的人喝酒千杯不倒,古人喝的
- 下一篇: 黄忠在杀掉夏侯渊之后,他才真正弄明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