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到底》:家长们的“军备竞赛”为什么越打越早?
原標題:《一激到底》:家長們的“軍備競賽”為什么越打越早?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一激到底》,來自美國作家希拉里·弗里德曼。
為什么競賽和課外興趣班充斥著年幼孩子們的生活,為什么再忙碌的家庭也愿意為此投入大量的時間?借助近距離的觀察和分析,《一激到底》揭開了童年競爭文化的面紗,呈現了其背后復雜精妙的產業結構。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于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一激到底》
作者:[美]希拉里·弗里德曼
譯者:董應之
版本:萬有引力|廣東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
作者簡介:
希拉里·弗里德曼(Hilary Friedman),美國社會學家,先后畢業于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現任教于布朗大學教育學院,在兒童課外活動、童年社會化、大眾文化及選美比賽歷史等研究領域耕耘多年。
評審員
001
慕容公子
“
同一個地球,同一款爹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以往的印象中,國外的孩子都是無憂無慮的,他們的父母都是開明寬容的,用散養式田園式的生活構造了一個童話般美好的童年。但是作者在引言中就指出:美國人長期以來都熱衷于競爭,偏愛贏家,這是不爭的事實。美國的父母一樣為孩子是否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發愁,并且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做準備。只不過,由于美國的頂尖大學會考慮綜合素質,所以這些家長們才格外關注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也因此促進了競爭性課外活動的發展。正所謂,有孩子的地方就有雞娃。
童年競爭資本
既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好大學,好工作,只不過開始競爭的年齡下放到童年了,那這些活動具體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作者在導論中提到了五點:(1)內化獲勝的重要性;(2)學會走出失敗,贏在未來;(3)學會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任務;(4)學會在高壓環境下獲得成功;(5)坦然在公共場合接受他人的評判。這五個方面對于今后的成長和生活確實非常重要,而童年時期多種嘗試可以減少試錯成本。但是,現實真的都能如愿嗎?也未必。培訓機構的資質參差不齊,比賽因為盈利性質而造成評判不公,孩子們因為更看重友情未能傾盡全力投入,都是存在的問題。
你會怎么選?
即便家長面對這些問題也會存在矛盾心理,包括讓這么小的孩子背負沉重的負擔而不是輕松快樂地玩,但是,“沒有人會拒絕給予自家孩子成功的機會,沒有人會冒險不讓孩子參加競爭性活動”。有意思的是,作者在進行田野調查時自己尚未有孩子,但是成書之際作者已經有了兒子,并且反思自己可能也會讓其參與這些競爭性活動,只是給予孩子一定范圍內的更多選擇權:與其把整個童年看作一個規劃,我更愿意把它當作一場自助餐......孩子們應該品嘗許多不同的東西,這樣才能找出他們的最愛。前陣子看到一個家長朋友圈轉發的視頻,內容是所謂專家說的“家長不要太配合老師的工作”,下面的評論就很有意思,當你自身有足夠的資本,當然會說這種話,但是對于大部分普通民眾而言,信了所謂專家的話,就天真了。由此挺佩服本書作者的坦誠,自家的孩子,自己做選擇時也是要慎而又慎。
天下孩子一般苦
很多人感慨說現在的孩子真苦,尤其是中國的小孩,學業壓力中,還有各種輔導班。看完此書會發現,國外的孩子們也不容易,尤其這些競技類比賽的頻繁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再把視野拉長來思考,以前的孩子就幸福了嗎?農業社會,生產力低下,窮人家的孩子很小就要下地干活,富人家的孩子則要苦讀“之乎者也”,也輕松不到哪里去。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從小培養一些長大所需的品質、才能,并非壞事,如果小時候太輕松,長大了就會很辛苦。另外,作者在附錄還結合自身談到一些田野調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也算是讀者福利了。
整體來說,這本書讀下來還是收獲滿滿,裝幀設計也很講究,手感舒服度高。
閱讀評分:9.8分(滿分10分)
”
評審員
002
聽雨眠
“
為贏而戰
《一激到底》,這本書,不僅講了美國中產階級“卷娃”現狀,還剖析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看過這本書,基本上能明白為什么美國的孩子競爭心那么強了,這與他們的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為贏而戰,從小積累競爭資本,這是美國中產階級育兒的現狀,他們很小就會接受這方面的訓練,而且目標明確,就是要贏。可贏的畢竟是少數,那孩子們怎樣調整心態呢?這便是他們育兒的另一個關鍵點,從小培養孩子不怕失敗的精神,成功了有喝彩與獎勵,失敗了能坦然接受,而不是自暴自棄。這其實跟我們的“卷娃”類似,但又有所不同。
有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全才,但這并不現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并給予他們充分的支持和鼓勵。如果孩子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色,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支持,讓他們在這個領域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在為孩子規劃童年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聽取孩子的想法和心聲。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興趣,我們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同時,我們也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尤其是面對一些報名費高,需要花時間多的項目,一旦孩子想放棄,家長更應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激勵和鼓勵的方式來激發他們的潛力。當孩子取得進步或成就時,我們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和回報。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孩子勇于面對挑戰和失敗,讓他們學會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然而,閱讀來源于生活。引用當下一條新聞:一位家長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他首先承認自己的孩子是學渣,拉低了班級的平均分,但家長絲毫不擔心孩子的未來。他說,我家小孩現在能吃能喝能玩能睡,心態好,這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內心強大,堅定執著,那么不管將來他面臨怎樣的困難,都不能夠被困難擊倒,反而會愈挫愈勇,不斷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我們不能說本書所描繪的家長的行為有什么過失,當然,那位現實的父親的思考也不失為一種育子良方!家長的目的永遠只有一個:孩子能平安健康地成長,并且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閱讀評分:8分(滿分10分)
”
評審員
003
是心
“
一個身不由己的競賽場
《一激到底》作者通過對部分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觀察與訪談,針對競爭性兒童課外活動項目中較為常見的國際象棋、競技舞蹈、足球三項活動進行案例研究,展示了競爭性兒童課外活動產生的背景,探討了父母越來越熱衷于讓孩子參加一項甚至幾項競爭性課外活動的內在原因及選擇偏好,分析了競爭性兒童課外活動相關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壯大過程,最后展現了兒童自身關于參加競爭性課外活動的原因、感受、堅持或退出緣由。
本書作為論文研究,從研究對象家庭選擇、研究活動項目選擇、研究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與不同文化、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國內“雞娃”現象仍然有著很多共通之處,甚至可以說如出一轍。書中所展示出的美國“雞娃”父母們如此狂熱地要將孩子培養成“全才”或“通才”,主要是為了幫助孩子越來越早越來越快地積累童年競爭資本,甚至目標明確地希望借此機會增加常春藤名校申請成功的概率。這與國內市場中近乎瘋狂的課外補習以及高考加分項目類課外培訓現象高度一致。父母為不同性別的孩子選擇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也基本與國內情況一致,甚至國內的兩極分化現象更加明顯,女孩選擇足球等攻擊性強的運動類項目,甚至棋類項目的比例更小。即便是同樣選擇學習樂器,女孩選擇架子鼓一類的樂器的概率也會明顯小于男孩。
當然,基于國內大學錄取方式的不同,對于大多數沒有致力于培養“專才”或走專業考學路線的家庭來說,在學習壓力逐步增大的中學時代退出競爭性課外活動的情況比較普遍。同時會有一批孩子為了在高考中通過“藝術生”途徑來獲得更大的更高級別院校的錄取概率,在高考前參加專門的藝考培訓班來突擊。
《一激到底》對于競爭性兒童課外活動產生歷史背景的描述,以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過程分析,讓我們得以從焦慮的家長、不解的旁觀者、經歷過壓力與疲憊的童年等各種身份中抽離出來,從另一種客觀視角理解這一產業鏈的發展原理,以及家長的焦慮、孩子的壓力來源,一個個家庭內心矛盾又深陷其中,身不由己地投身于競爭性兒童課外活動這一競賽場的無奈與必然。
遺憾的是,不論從本書的研究對象,還是現實生活中身旁的一個個家庭案例,我們似乎都很難聽到一個聲音:“鼓勵兒童參與課外活動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豐富生活,為孩子一生提升生活品質奠定基礎。”現如今,像“一群小孩街頭巷尾踢足球砸壞鄰居大叔家的玻璃”這樣的情景已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曾經“玩兒”的內容一項一項都演變成了“學習”與“競賽”內容,當然,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更多金錢的投入。也許導致這一演變有著父母“安全”層面的考慮,但是我們是否也應該由此反思,我們的社會是否急需為孩子們留出一片安全的、可以自由玩耍的時間與空間,保留一份“玩兒”的權利與記憶,“學”的熱情與欣喜。
閱讀評分:6.5分(滿分10分)
”
綜合
意見
綜合評審員的意見,《一激到底》得到了8.1分(滿分10分)的評價。本書的研究對象雖然是美國中產家庭的育兒方式,但評審員都指出,雖然不同文化、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雞娃”現象仍然有著很多共通之處。在指出育兒中的怪象與弊病的同時,評審員也與本書作者一同探討了更合適的育兒方法與更理想的成長模式。
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各位評審員;編輯:李永博;校對:盧茜。
最近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
大家記得將「新京報書評周刊」設置為星標
不錯過每一篇精彩文章~??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激到底》:家长们的“军备竞赛”为什么越打越早?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明明获得一女
- 下一篇: 财经·观察|新增35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