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州人如何书写广州?文艺名家赏析《文学里的广州·小说》
原標題:新廣州人如何書寫廣州?文藝名家賞析《文學里的廣州·小說》
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廣州出版社有限公司策劃出版“讀懂廣州”書系之《文學里的廣州》近期出版發行,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該套叢書圍繞廣州城市歷史脈絡,按小說、詩詞、散文、雜記四種體裁輯錄名家名作,將散于各處的作家作品結集出版,被稱為廣州文學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現。
近日,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申霞艷和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藝學教研室主任唐詩人,一同做客廣州購書中心,對收錄進《文學里的廣州·小說》中的經典作品展開賞析,解讀粵語方言和嶺南風物在文本中的文學效果,帶領讀者領略嶺南文化內涵,感受小說中流淌的廣州風情。
本次活動由廣州市社科聯主辦,廣州高地文化空間、廣州出版社共同承辦,是第十五屆廣州學術季“讀懂廣州”系列講座之一。
1
什么樣的文藝表達最廣州
15部名家小說展現花城風情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涌現出無數優秀的文學名家和優秀作品。但究竟什么樣的表達最能代表廣州?這是包括文藝界在內的各界人士都很好奇的一個問題。隨著“廣州書寫”以及“書寫廣州”現象越來越熱,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輪廓也逐漸清晰。
《文學里的廣州·小說》共收錄了15位不同時期作家的作品,既有人們耳熟能詳的黃谷柳的《蝦球傳》、歐陽山的《三家巷》、章以武的《雅馬哈魚檔》,也有近年火熱的魏微的《煙霞里》、鮑十的《咸水歌》以及年輕作家陳崇正的《開門》、王威廉的《你的目光》等作品。
講座現場,作為《文學里的廣州·小說》的主編,唐詩人表示所選的作品均以廣州為背景,彰顯歷史、經濟、人文、民俗等領域的萬千氣象,富有濃厚的廣州特色。這些作品不但兼顧每個年代的故事,而且突出新時代新氣象,展現了嶺南文學的包容開放性。
若要評出什么樣的文藝表達最廣州,唐詩人首篇選定易帆的《珠江河上》,她表示,之所以選擇《珠江河上》是因為“珠江凝聚了廣州人最深切的情感,它承載著我們通往遠方的夢想,將我們與世界聯系起來。”
此外,《文學里的廣州·小說》還節選了楊萬翔的《鎮海樓傳奇》、梁鳳蓮的《西關小姐》、鮑十的《咸水歌》等展現廣州代表性元素的作品,“咸水歌能調動人們對地方音樂的感受,只有在廣州這樣濃郁的南方才有香飄四季的咸水歌。”談到此處,申霞艷也講了個小故事,她曾問作家鮑十為什么從黑龍江來到廣州?鮑十說有年冬天他來廣州開會,那時東北已是風寒雪飄,而廣州卻是滿眼蔥綠,于是他下定決心要來這個四季常綠的城市,“這種綠色就是生命力,是飽滿的吸引力,吸引了這么多人前來。而廣州的這種活力、吸引力正是廣州文學書寫的一個核心內容。”申霞艷說道。
作為“讀懂廣州”書系編委會的編委,申霞艷也認為《文學里的廣州·小說》選本“非常能夠代表廣州”,尤其是能代表20世紀以來廣州文學的水準。
“充滿煙火氣的市民生活,實實在在的務實精神以及對柔軟人性的尊重,是廣州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她認為,廣州文學一大特色就在于擅于書寫人們生活的日常,傳播這種松弛感,“這是廣州文學對整個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一個貢獻。”她最喜歡書中收錄的張欣的小說《歲月無敵》,這本小說帶給讀者的啟示就是:“我們要過美好的生活,去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兼顧內心如何變得豐滿,不失去人性的本質和對自我的捍衛。”
2
新廣州人如何書寫廣州?
因為有情,所以眷顧而眷待
《文學里的廣州·小說》里有多位作家和鮑十一樣是新廣州人,他們筆下的廣州鮮活生動,字里行間充溢著對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對此,申霞艷深有感觸地說:“雖然我們都不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但隨著我們在廣州生活得越久,我們越熱愛這片土地、越眷戀這片土地。廣州的榕樹、廣州的木棉花都會成為我們心中非常重要的情結。”
兩位嘉賓還探討了如何通過小說來“讀懂廣州”。唐詩人強調,每個人在不同的狀態和情緒下,觀察和感知到的廣州都是不同的。小說里對廣州的描寫看似個人化,但很可能在某個瞬間就與我們的內心產生了共鳴,“文本里所呈現的并非純客觀的廣州,而是與每個人發生著內在關聯的廣州”,這也是編撰《文學里的廣州》叢書編者們的一個初心。
講座的互動環節,兩位嘉賓鼓勵年輕讀者們“讀萬卷書”,通過閱讀打破時空的障礙讓自己的內心更加豐盈充實,從文學作品中汲取智慧來擴展自己的人生。
采寫:南都記者 吳鳳思 通訊員 李曉雯 陳欣怡 傅奕彬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新广州人如何书写广州?文艺名家赏析《文学里的广州·小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新时代东坡居士如何“圈粉”?来首届东坡论
- 下一篇: 夜读|什么都舍不得扔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