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想19.99万买小米汽车交个朋友?或许能够实现但不是现在
原標題:想19.99萬買小米汽車交個朋友?或許能夠實現但不是現在
小米汽車的發布會已經開完了,BAO師傅并沒有第一時間發表言論,還是想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很多內容需要在心中想得更清楚,再呈現給讀者們。想了幾天,有一些內容算是明白一些了,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很多人說,小米最大的能力是把一個產業中的虛高價格打下來,這點BAO師傅非常認同,之前的小米手機確實也實現過這樣的壯舉。所以BAO師傅自己也曾經買過小米6為雷總這樣的壯舉用腳投票。但這幾年,小米的玩法可能變了。畢竟小米13、14以及mixfold折疊屏系列,可并不便宜。BAO師傅認為是小米想明白了一件事,如果一直強調性價比,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沒有出路。性價比可以由紅米這樣的子品牌來承擔,但小米自身還是要品牌向上,利潤增值的。這也是為什么小米要花重金與徠卡合作,畢竟徠卡的強項可不是什么性價比。
把這個理論套用到汽車行業,更加合適。今年大家能夠看到的一個現象是“再不努力,我就只能買得起BBA了!”,稍微有些“頭臉”的國產品牌,但凡出個新車,都要至少40萬以上,60萬、70萬乃至一百萬也并不新鮮。中國汽車品牌真的已經全面超越BBA了么?這里BAO師傅首先要肯定中國品牌的努力與進步,但這背后還有一些必然的邏輯,就是利潤與營銷。
特斯拉從上到下的打法,曾經被一部分后來者嗤之以鼻,認為這種玩法已經過時了。這樣的理論并非毫無道理,但是對于新進入汽車產業的玩家,或者新建立的品牌,這樣的邏輯仍舊管用。因為第一輛車定一個高價,肯定不會有太高的銷量,但是比銷量更重要的是錨定作用。你的品牌立住了,價格立住了,之后的產品價格低一些,技術少一些,賣起來也會相對順遂。向上走總比向下走要難,畢竟人性就是如此。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汽車行業講究的是規模為王,一年千萬輛產銷規模分攤后的成本,一定比產銷10萬的要低得多。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特斯拉會選擇把第一輛車Roadster賣到150萬,Model S和Model X也要賣到80-100萬的原因,因為企業前期沒有規模,成本沒法壓下來,自然價格會高。所以即使是牛人如雷軍先生這般,也沒辦法在沒有規模的背景下,第一輛車就把價格打下來,畢竟客觀規律還是需要遵守的。小米第一輛車價格不會太低,這點也就好理解了。
但這樣做有一個前提,就是你的產品,你的技術必須要與這個定位與這個價格相匹配,不然就會“德不配位,必受其累”。這也是BAO師傅理解的,為什么在小米的發布會上,雷總三個多小時一直在講技術,甚至擔心臺下觀眾聽不懂,還要倒回去講一遍;核心目的就是一個,告訴你這輛車不便宜,以及不便宜的原因。
再說回小米這次公布的技術,單從參數上看,確實很“頂”,2.1萬轉的電機,CTB技術的電池系統,51000N · m/deg 的車身剛性,這些都不是新人做車能輕松做到的。雖然很多人說SU7這輛車的比例和保時捷有些相像,但這里要從兩方面看這個問題。一方面這么做確實在BAO師傅看來有一些弊端,畢竟要想把車賣出高價,這種 “致敬” 的方式一定會讓高消費人群所不屑,甚至敬而遠之。但從另一個方面看,即使是被致敬的保時捷也沒有把風阻系數做到0.195Cd這個高度,SU7上8組17處風道也是實實在在的,不是噱頭,SU7這輛車還是有些實力的。再者向優等生學習本沒有什么錯,當年美系車、日系車、韓系車的發展,也都有這么個過程。遠的不說,近些年來國內很多這個級別的中型車,也“致敬”了特斯拉Model S。而國內為什么少有人(不是沒有)“致敬”保時捷電動車?原因也不復雜,因為難度大,實力不一定允許。所以小米SU7這里被diss,BAO師傅認為還是要一半一半的看,利弊皆有。
而這次最讓BAO師傅看中的反而是對于生態的布局。畢竟在國內市場,能夠橫跨電視、家局、門鎖、音響、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等等多領域的企業,也就屈指可數的幾家,而最有競爭看點的也就是小米和華為。在這樣的競爭中,如果只讓一家獨大,恐怕最后吃虧的還是消費者。小米這次帶來的手機、車機無縫連接、切換,以及UI的設計還是有些新意的,能夠不僅兼容自家手機、系統,還兼容蘋果ios,格局也是打開了。而卡片式的布局,以及手機應用的快速上車,都讓車與手機的互聯變得更輕松了些;可擴展式磁吸接口,也開啟了汽車配置的新的世界。這些玩法,都足以讓傳統車企去學習、借鑒。
最后,BAO師傅想說的是在發布會現場,還是能夠感受到雷軍先生對于汽車的那股熱情。這一點非常重要,畢竟只有真正愛車之人才能造出好車。有同行爆料,雷軍曾經為了練漂移,把自己關在練習場地一整天;也有人拍到雷總為了造好車,專門自己去開法拉利、阿斯頓·馬丁給自家車挑毛病;甚至有人傳言,雷軍先生還要自己去考賽車執照。作為一個千億市值的公司高管,如果不是出于熱愛,是很難做出上述決定的。
BAO師傅猜測,雷軍在整場發布會上,并沒有過多地去講冰箱彩電大沙發的事情,篇幅更多的放在了動力總成、底盤、電池包、安全以及智能駕駛上,或許就源于此。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并不是說“冰箱彩電大沙發”不好,而是在愛車之人心中,機械、性能與技術的地位永遠高于“冰箱彩電大沙發”。
所以,今天BAO師傅就著小米發布會本身,聊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或許這場發布會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給出的信號還是很讓人樂觀的。畢竟哪個新進入汽車行業的企業,都不能保證在首秀時就十全十美;用時三年,只投入一百億人民幣,也不能苛求有太多的驚喜,畢竟很多車企一年就要虧出200多億不是?
BAO師傅對于有實力的玩家能夠進入汽車行業,一直持樂觀態度,畢竟如今全球前三的豐田、大眾、現代起亞,也不是在1885年就開始造車的,他們也都是后來者。正式不斷有新鮮血液的加入,才讓汽車行業能夠屹立而不倒,反而愈發健康矍鑠。如果再給這些新晉企業一些時間,讓子彈飛一會兒,那19.99萬買輛高性能車也并非沒有可能,只不過可能并不是現在這款SU7。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想19.99万买小米汽车交个朋友?或许能够实现但不是现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华为、苹果和一加,2024换机推荐:30
- 下一篇: 为何说买骁龙8Gen2性价比最高?看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