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来首降!考研人数暴跌36万,月薪本科8K、硕士6K?张雪峰:我早就预言过…
原標題:8年來首降!考研人數暴跌36萬,月薪本科8K、碩士6K?張雪峰:我早就預言過…
2023年,考研人數出現回落,一下少了36萬人。為什么會這樣?背后原因值得深思。有人說是讀書無用,碩士讀3年不如早3年出來工作積累得多;有人說是學歷濫觴,年輕人被焦慮裹挾,被迫內卷;也有人覺得這是理性的回歸,讓真正需要深造的人去讀碩士,每個人都得走好自己的路……
宇宙的盡頭不再是考研
還記得2022年,考公、考研、考教大潮催生了一個熱詞:備考青年。
這一年,高校畢業生1076萬,考研人數457萬,刷新歷史記錄。
大家紛紛猜測,到了2023年,考研人數將突破500萬。
然而,猜測并沒有實現。
2023年12月23日,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正式拉開大幕。據教育部統計,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比上年度減少36萬,下降約7.6%。
圖 | 微博@人民網
數字一出,立馬引發熱議。#24考研人數較去年下降36萬#、#張雪峰成功預言考研人數下降#等多個相關話題沖上熱搜。
圖 | 微博@梨視頻
據悉,這是自2015年來,考研報名人數的首次下降。2015年時,有165萬人報名考研,2017年這個數字突破了200萬。僅隔3年,2020年考研人數已經達到341萬,2022年再創新高。連續多年來,考研人數呈直線性增長,直至今年有所回落。
▲2015-2021年碩士研究生報名、招生人數統計(數據來源:教育部《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
此前,大量年輕人涌入考研市場,大學生從大二、大三就開始備考,考研、考公兩手抓,不是在考試,就是在去考試的路上。
會出現如此現象,一方面,是因為應屆畢業生的隊伍日漸龐大,就業競爭加劇,為了增加自身砝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將本科畢業視為學業終點,加入考研大軍。
圖 | 微博考研超話下,考研大軍規模浩大 圖 | 微博
另一方面,學歷的普遍抬高,使得企業特別是一些大廠、熱門單位,對員工招聘的門檻水漲船高。
據某一線互聯網大廠HR透露,如今有能力的畢業生太多了,一抓一大把,所以對于海投的簡歷,從中擇優成了必然。
這位HR還提到,大廠HR篩選簡歷是以秒計時的,主要查看簡歷的關鍵幾個信息,其中學歷是最優先項,第一眼看是不是畢業于985大學、是不是研究生,如果是的話,才會去看其它項,比如實習經驗、榮譽等。
某信息技術領域大廠的招聘信息,標明要碩士及以上學歷,985/211優先 圖 | 51JOB
買方與賣方市場的相互內卷,致使一大批年輕人在就業焦慮的裹挾中踏上了考研的漫漫道路。
然而,萬事總有自身的規律。當考研、招聘已經脫離本質,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后,事情就不會只朝著一個頂點發展。
年輕人終于卷不動了?
隨著考研人數下跌沖上熱搜的,還有一個詞條:#考研這事兒大學生終于卷不動了#。
圖 | 微博
為什么卷不動了?若若老師認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性價比。
很多年輕人考研,不是純粹為了追求更高的學術,而是被大潮攪動,不得已而為之,想用更好的學歷來換高薪工作。
但是,這幾年經濟下行,應屆生的工資不升反降。
有華為員工爆料,三年前985本科起薪30萬,現在碩士起薪還是30萬。
圖 | 數碼外設世界
還有位來自陜西的女碩士在網上發帖稱,自己本科畢業找工作時就能拿到8K的offer,如今讀了3年碩士后,卻只能拿到6K……
3年碩士反而讓自己貶值了。
圖 | 知乎
雖然也有讀研的受訪者澄清說,大環境在變化,不能拿3年前的工資去和3年后的比,要比應該比同期的,大部分碩士的工資還是比本科要高的。
圖 | 51JOB
但很多網友在算了一筆賬后依然覺得,如果是純追求經濟收入,花3年時間去讀碩士,不如早3年去工作來得劃算。
這3年時間,讀碩士還要花錢花時間,但如果投入努力工作,有才干的人3年可能已經加薪1-2次了,本碩入職時差價就賺回來了。
圖 | 微博
圖 | 微博
除了經濟賬,還有一個原因,如今研究生畢業難度越來越大。
此前,有一個湖南湘潭女研究生傾訴“自己有能力考卻沒能力讀,在專業方面很迷茫沒有方向”,引起很多年輕人共鳴。
圖 | 微博
很多大學生并非真想往更高層次的學術路上走,只是跟風讀研,結果成功上岸后,卻發現自己像被困在“圍城”,缺乏能力和動力,讀得很痛苦,畢業遙遙無期。
所以相比之下,不如本科畢業了就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努力奮斗。
當然,網上還流傳著兩種猜測。
一種說,考研跌了36萬,同期考公增加了50萬,因為年輕人發現,考研的盡頭是考公,拼命考研還不如直接考公。
且不論放棄考研和去考公的是不是同一撥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很多選擇考公的人也是沖著謀生去的。考研和考公,無非是擺在眼前的兩條不同道路,只是要權衡利弊,選擇合適自己的路。
圖 | 微博@新浪熱點
另一種猜測是,考研的下跌是受到出國留學趨勢回暖的影響。
疫情時,留學之路中斷;疫情后,大家又紛紛重燃出國熱情,所以大家都去留學了,分流了一部分想繼續讀研深造的同學。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志文,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陳志文認為,疫情期間,很多原計劃赴境外留學的人,實際在國內在線完成了學業,并且順利獲得了學歷認證(國家臨時調整了認證政策,現在已經終止)。疫情對出國留學的影響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更何況從總量上看,出國留學的人數是有限的,因而“出國留學”不會成為考研人數下降的主要原因。
圖 | pexels
一個現象發生背后的原因必然是多種多樣的,但從目前網上主流聲音來看,“考研熱”的退燒,反映出年輕人對就業出路的另一種思考。
考研究竟為了什么?是不是拿到碩士文憑,找工作就更有優勢?考不上就意味著沒出路嗎?
顯然,很多年輕人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讀書無用?
“卷學歷”在理性回歸
那是不是碩士研究生讀了也白讀,浪費時間,還不如本科?
事實上,這需要分專業來分析。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年來部分學科和專業的讀研熱度不減,趨向性也更高。
比如,醫學、農學、理學應屆本科生讀研比例持續保持前三。如果具體到本科專業,那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連續三年的讀研比例位列前三,且讀研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還有針灸推拿學,2022屆首次躋身讀研比例較高的前十專業,排名第六。
圖 | pexels
這些領域,對“專才”的要求更高,本科畢業生還不足以在承擔專業的工作,所以需要繼續深造。
如果放眼整個社會結構,對領域專才的市場要求其實占比并不大,也就是說,真正需要讀到碩士才可以就業的崗位,不是市場主流。
但現實是,如今的社會招聘普遍在“卷學歷”,造成了考研熱潮。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曾提出,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現在美國,學術人才也最多不到10%,其余的都是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術人才,“中國并不需要那么多學術型人才”。
在熊丙奇看來,如今考研“高考化”的情況必須引起重視。“如果繼續強化學歷,可能在未來10年、20年內,就會演變為‘讀博獨木橋’,這會制造嚴重的學歷高消費和內卷問題。”
點擊下方視頻,聆聽熊丙奇先生的教育理想??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提出了要反對“唯學歷論”。他認為,一方面,高校培養還是應該向“通才”方向去靠,在這基礎上個體根據市場需求去應變;另一方面 ,招聘應聘都應該回歸理性,一味對學歷導向推高,會造成各個方面的資源浪費。
▲儲朝暉先生在CITD大會上接受采訪
總而言之,考研絕不是學歷浪費,不考研也并非就沒有出路。
今年考研人數的下跌,可以說是市場理性的回歸,是年輕人對自我前途的再一次審視。
相比起卷學歷,用文憑來“墊高”自己,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才是我們應該一直堅持的追求。
告別無效內卷
2024國際學校春招來了!
1月14日·上海
遠播國際特色學校咨詢會
覆蓋幼小初高全齡段熱門學校
大咖嘉賓蒞臨宣講,直擊教育難題
學校校長、老師親臨現場答疑
參加學校開放日、考試登記
更有入學考情、升學資料、攻略領取...
掃碼預約報名 ↓
專注國際教育16年的??
找學校|約訪校|看資訊|查榜單
公眾號菜單欄解鎖更多...
更多國際學校相關信息
包玉剛 |深國交 |上中國際 |北京鼎石 |北京愛迪|平和|協和|赫賢|上海領科|WLSA|新府學|瑞得福|圣華紫竹|A-Level |IB |AP |DSE
MIT錄取的唯一大陸女孩被舉報后,我關閉了朋友圈……
豪擲400萬留學,回國月薪不到1萬,中產留學到底圖個啥
性價比拉滿!2024最適合中產家庭的美本排名:紐大、卡梅沒份,UCB十名開外,最值得沖的是…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8年来首降!考研人数暴跌36万,月薪本科8K、硕士6K?张雪峰:我早就预言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吴奇隆账号屏蔽刘诗诗大名,离婚出轨
- 下一篇: 史上嫁两姓三辈四任可汗的大唐公主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