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管理基础知识巩固系列之(三)数据中心(机房)等级标准
新建一個數據中心(機房),到底按什么標準來建,或者建成以后能達到什么標準?什么等級?作為中心管理者或者更高層領導可能會關注,心里好有一個底。
對于這個內容,專門研究學習了一下。得到的知識目前總結如下:
1.國內沒有通行標準
目前國內的通行標準是沒有的,也就是說統一權威的國內認證機構還沒有。
2.“ABC”標準
國內的標準主要是在我國《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174-2017)(原國家《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2008))中有分類,內容如下:
數據中心可根據使用性質、管理要求及其在經濟和社會中的重要性劃分為A、B、C三級。
A級為容錯型,在系統需要運行期間,其場地設備不應因操作失誤、設備故障、外電源中斷、維護和檢修而導致電子信息系統運行中斷。A級是最高級別,主要是指涉及國計民生的機房設計。其電子信息系統運行中斷將造成重大的經濟損或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像國家氣象臺;國家級信息中心、計算中心;重要的軍事指揮部門;大中城市的機場、廣播電臺、電視臺、應急指揮中心;銀行總行等屬A級機房。
B級為冗余型,在系統需要運行期間,其場地設備在冗余能力范圍內,不應因設備故障而導致電子信息系統運行中斷。B級定義為電子信息系統運行中斷將造成一定的社會秩序混亂和一定的經濟損失的機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級醫院;大中城市的氣象臺、信息中心、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電力調度中心、交通(鐵路、公路、水運)指揮調度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際體育比賽場館;省部級以上政府辦公樓等屬B級機房。
C級為基本型,在場地設備正常運行情況下,應保證電子信息系統運行不中斷。A級或B級范圍之外的電子信息系統機房都稱為C級。
3.第1、2條解釋
第一條與第二條是否矛盾的解釋:第一條所說的國內通行標準是沒有的主要意思是通行的認證標準是沒有,第二條的國標只是做了分級說明,并未形成認證標準。行業內很少有人提某一機房是A級或者B級或者C級,除非特別指明說以國標來套,某某機房是個什么級別。
4.“星級”標準
如果參觀過運營商的數據中心,介紹人員往往會提一個幾星級幾星級數據中心的概念。這個“星級”標準,是通過什么來評判的?
根據國家《IDC業機房星級的劃分與評定》GB2887-89規定了IDC業機房星級的劃分條件,標準適用于正式營業的各種經濟性質的IDC業機房;以星(★)的數量和顏色表示IDC業機房的等級,可分別通過機房的建筑規模、基礎建設規格、地理位置、采用的設備型號(進口/國產)以及機房所采用的帶寬層級(核心層/骨干層/城域層)進行劃分,對符合條件的IDC機房,頒發認定證書。
星級劃分為五個等級,即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含鉆石五星級),同時還有預備星級,作為星級的補充,其等級與星級相同,開業不足一年的IDC業機房可以申請預備星級,有效期一年,同時還規定,由若干建筑物組成的IDC業機房其管理使用權應該一致,IDC業機房內包括出租營業區域在內的所有區域應該是一個整體,評定星級時不能因為某一區域財產權或經營權的分離而區別對待。
IDC業機房開業一年后可申請星級,經星級評定機構評定批復后,享有五年有效的星級及其標志使用權。IDC業機房的建筑、附屬設施、服務項目和運行管理應符合安全、消防、帶寬保障、機房環境等現行的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
IDC行業星級機房的具體介紹
一星級、二星級:
從IDC業機房的布局、公共信息符號圖形,供電設備、制冷設備、設施設備養護、服務語言、IDC機房硬件設施、光纖、承諾提供24×7(每周24小時x 7天)的網絡聯接狀況監控,24×7的主機運行狀態監測,24×7系統管理和技術支持服務,24×7的客服熱線,24×7的恒溫恒濕環境,雙路高壓供電,后備柴油發電機,獨立UPS 不間斷電源保障和緊急狀況下第一時間的響應與支持。高靈敏度的煙霧探測系統和FM200組成的消防系統等10個方面來規定所應具備的條件。
三星級:
除上述10個方面外,增加了計算機管理系統、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機房設備、IDC設施等內容要求;并設置了選擇項目73項(綜合類別類21項,特色類別一20項,特色類別二16項,特色類別三16項),要求三星級IDC業機房至少具備其中10項。
四星級:
在三星級的基礎上增加了IDC業機房內外裝修、高品質的監控系統兩個必備的考核內容,并在其他各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3個選擇項目中,至少要具備26項。
五星級:
大項上與四星級內容基本相同,但各項內容內涵更豐富、規模程度要求更高,服務項目設置更多,規范也更詳盡。73個選擇項目中,至少要具備33項。
紅金五星級:
在五星級的基礎上,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具有兩年以上五星級IDC業機房資格。
地理位置處于城市中心商務區或繁華地帶,交通極其便利。
建筑主題鮮明,外觀造型獨具一格,有助于所在地建立目的地形象。
內部功能布局及裝修能與所在地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相結合,恰到好處地表現和烘托其主題氛圍。
除有接待中心及入口外,IDC業機房整體氛圍極其規模氣派。
各類設施設備配置齊全,品質一流;有IDC業機房內主要區域溫濕度自動控制系統。
有位置合理、功能齊全、品位高雅、裝飾華麗的行政樓層專用服務區,至少對行政樓層提供24小時管家式服務。
同時在以下項目中至少具備五項:
普通IDC機房面積不小于500m2.有布局合理、裝修規范、格調高雅、符合國際標準的互聯網服務標準,可提供VIP和專業客戶操作間。
有位置合理、裝修高雅、氣氛濃郁的獨立封閉式功能布局;凈高度不低于5m.國際認知度極高,平均每間可供出租IDC機房收入連續三年居于所在地五星級IDC業機房前列。
有規模壯觀、構思獨特、布局科學、裝修典雅、出類拔萃的專項配套設施。
機房星級的評定主要考慮哪些方面:
各星級在達到規定得分率以后,規模、IDC機房整體服務、空調設施、功能布局、公用系統、電力設施等5個部分也應達到相應的得分率,如果其中任何一個部位達不到所申請星級規定得分率,就不能獲得所申請的星級。服務質量評分是對IDC業機房運作質量的綜合評分,采取綜合得分率的形式檢查得分。服務質量分共8大項:
服務人員的儀表儀容;增值服務質量(態度、效率);IDC機房服務質量(態度、效率、周到);空調設施/功能布局服務質量(態度、效率、周到、規格);其他服務(態度、效率、周到、安全);IDC業機房安全;IDC業機房聲譽;IDC業機房綜合服務效果。
各星級綜合得分率要求:
一、二星級須達到90%以上。
三星級須達到92%以上。
四、五星級達到95%.服務人員的儀表儀容、規范服務用語、IDC機房帶寬服務、空調設施(功能布局)服務、網絡監控及保安服務中心等五個部位也應達到相應的得分率。
IDC機房星級(等級)分級的依據國內標準《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174-2017)中主要從機房選址、建筑結構、機房環境、安全管理及對供電電源質量要求等方面對機房分級,可分為A(容錯型)、B(冗余型)、C(基本型)三個級別。
5.Tier標準
國外的Uptime Tier認證在業內是認同度最高的標準,一般運營商的數據中心也會過,比如說過了T3、T4。
關于Tier的介紹,知乎里有一個回答介紹得很詳細,原鏈接為《數據中心機房有哪些等級,國內外的評級標準?》。我將核心內容也摘于下面,方便閱讀查看。
Tier等級標準的制定單位是美國的Uptime Institute。
Uptime Institute成立于1993年,20余年來長期致力于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探索和研究,是全球公認的數據中心標準組織和第三方認證機構。其主要標準《Data Center Site Infrastructure Tier Standard: Topology》和《Data Center Site Infrastructure Tier Standard: OperationalSustainability》是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可用性、可靠性及運維管理服務能力認證的重要標準依據。
該標準由Uptime長期研究數據中心領域的經驗與終端用戶的知識積累結合發展而成,在行業中具有深刻的影響力。Uptime TIER等級認證基于以上兩個標準,是數據中心業界最知名、權威的認證,在全球范圍得到了高度的認可。隨著全球范圍內的數據中心業務的發展,對數據中心的可靠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高可靠性等級認證的取得,將給數據中心擁有者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目前全球共有85個國家,超過1000個數據中心通過了Uptime頒發的認證。
Tier等級標準的制定原則
Tier Classifications 的創建是為了一致地描述維持數據中心運營所需的機房級基礎設施,而不是單個系統或子系統的特征。數據中心依賴于電氣、機械和建筑物系統,成功且一體化的運營。針對不同 Tier 的要求,所有子系統和系統必須始終具有相同的機房正常運行時間目標。
簡言之,整個機房的 Tier 拓撲評級受制于影響機房運營的最薄弱子系統。例如,如果某機房擁有強大的 Tier IV UPS配置以及 Tier II 冷水系統,則該機房的評級為 Tier II。
Uptime Institute Tier Standard: Topology 和 Tier Standard: Operational Sustainability 確定了一組適用于全球一致的性能標準,這些標準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滿足和判定。要能成功地進行數據中心設計、實施和持續運營,所有者和項目團隊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和風險。其中許多項取決于機房地點,以及當地、所在國家/地區或區域的相應考慮事項和/或規章條例。例如,建筑法規和擁有司法管轄權的機構 (AHJ);地震;極端天氣狀況(大風、龍卷風);洪水;相鄰產業的用途;工會或其他勞工組織;和/或人身安全(作為公司政策或由周邊環境所決定)。
Tier等級標準的適用范圍
Tier等級標準確立了數據中心機房基礎設施 Tier 分類的四個不同定義(Tier I、Tier II、Tier III、Tier IV),以及用于確定是否符合這些定義的性能確認測試。Tier 分類描述了維持數據中心運營所需的機房級基礎設施拓撲,而不是單個系統或子系統的特征。本標準依據的事實基礎是,數據中心依賴于多個單獨機房基礎設施子系統成功且一體化的運營,而子系統的數量取決于為維持運營所選的 獨立技術(例如發電、制冷、不間斷電源等等)。
針對不同的 Tier 要求,整合到數據中心機房基礎設施中的所有子系統和系統必須始終具有相同的機房正常運行時間目標。
是否符合各級 Tier 的要求,根據基于成果的確認測試和運營效果來衡量。這種衡量方法不同于規范性設計方法或所需設備清單。
Tier等級標準的等級分類
Tier I:基本機房基礎設施
a) Tier I 基本數據中心擁有非冗余容量組件,以及一個單一的非冗余分配路徑來為關鍵環境提供服務。Tier I 基礎設施包括:IT 系統的專用空間、過濾電力峰值、谷值和暫時中斷的 UPS;專用冷卻設備;以及避免 IT 功能受長期斷電影響的引擎式發電機。
b) 為引擎式發電機儲備 12 個小時的現場燃料存儲。
Tier II:冗余機房基礎設施容量組件
a) Tier II 數據中心擁有冗余容量組件,以及一個單一的非冗余分配路徑來為關鍵環境提供服務。冗余組件是額外的引擎式發電機、UPS 模塊和能量存儲、冷卻器、散熱設備、泵、冷卻裝置和燃料箱。
b) 為“N”容量儲備 12 個小時的現場燃料存儲。
Tier III:可并行維護的機房基礎設施
a) 可并行維護的數據中心擁有冗余容量組件,以及多個獨立分配路徑來為關鍵系統提供服務。任何時候,只需一個分配路徑為關鍵環境提供服務。
b) 所有 IT 設備均為雙電源供電(如 Uptime Institute 的《容錯電源合規規范 2.0 版》所述),并且合理安裝以兼容機房架構的拓撲。如果關鍵環境不滿足這一規范,則必須采用使用點開關等傳輸裝置。
c) 為“N”容量儲備 12 個小時的現場燃料存儲。
Tier IV: 容錯機房基礎設施
a) 容錯數據中心擁有多個獨立的物理隔離系統來提供冗余容量組件,以及多個獨立、不同、激活的分配路徑同時為關鍵環境提供服務。冗余容量組件和不同的分配路徑配置時應采用的原則是,任何基礎設施出現故障后,“N”容量均會為關鍵環境提供電力和冷卻。
b) 所有 IT 設備均為雙電源供電(如 Uptime Institute 的《容錯電源合規規范 2.0 版》所述),并且合理安裝以兼容機房架構的拓撲。如果關鍵環境不滿足這一規范,則必須采用使用點開關等傳輸裝置。
c) 補充系統和分配路徑必須相互物理隔離(分區化),以防任何單項事件同時影響兩個系統或分配路徑。
d) 需要連續冷卻。
e) 為“N”容量儲備 12 個小時的現場燃料存儲。
6.Tier等級標準與星級標準在國內現狀
據上面所參考的知乎回答(時間在2018-1-15)的內容,中國大陸數據中心通過Tier等級標準認證的數量很少,中國大陸已經通過的UPtime設計認證數量僅僅有17個,其中1個TierⅡ,9個TierⅢ,7個TierⅣ。建造認證僅僅通過了1個TierⅣ的。
至于那個什么五星標準,在數據中心行業,現在還屬于默默無聞打醬油的角色,沒有被大范圍的接收。
據我個人的參觀經驗,國內運營商的大型數據中心對參觀人員用“幾星級”描述的還是挺多,當然,如有有過Tier認證會附加介紹出來。這是當前現狀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企业IT管理基础知识巩固系列之(三)数据中心(机房)等级标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BBU/RRU/天线的数目之间的关系
- 下一篇: 我的机械-电气-视觉-软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