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五位王爷、贝勒,被康熙帝削去爵位,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標題:五位王爺、貝勒,被康熙帝削去爵位,到底是怎么回事?
爵位是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還能享受相應的待遇。清朝的爵位與前朝不同,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屬于高級的爵位,很少被皇帝削奪。然而,在康熙帝時期,他卻一口氣削去了五個人的爵位,包括一位親王、一位郡王、三位貝勒。那么,這背后到底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一、名將之后
這五位被康熙帝削爵的親貴分別是簡親王喇布、順承郡王勒爾錦、貝勒察尼、貝勒尚善以及貝勒洞鄂。說起這些人來,知道的應該不多,但他們的先祖都是威名顯赫之人。簡親王喇布的曾祖父是舒爾哈齊,即努爾哈赤的弟弟;祖父是鄭親王濟爾哈朗,當年輔佐順治帝的攝政王之一;父親濟度的知名度略低,不過也是一位征戰沙場的悍將。
再說順承郡王勒爾錦是努爾哈赤的后裔,曾祖父是禮親王代善,祖父是智勇兼備的穎毅親王薩哈廉,父親是平定江浙、湖廣的順承郡王勒克德渾。貝勒察尼是努爾哈赤之孫,豫親王多鐸的第四子。貝勒尚善是舒爾哈齊之孫,鎮國公費揚武之子。多羅貝勒洞鄂也是多鐸的兒子,排行第三。五位被削職的親貴都出身皇族,還是名將的后裔。
二、親貴領兵
人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但其實這句話并不準確,至少在這些清朝親貴們身上是這樣的。舒爾哈齊、代善、多鐸、濟爾哈朗、薩哈廉、勒克德渾,這些人都勇武過人,在戰場上可以獨當一面,為子孫賺下了鐵帽子王的爵位。然而,他們的子孫卻在戰場上丟人現場,甚至因此丟掉了爵位。
改變這五位親貴命運的是三藩之亂!1673年十一月,吳三桂起兵叛亂。消息傳到北京,康熙帝立即調兵遣將,并讓皇族親貴們率領重兵,去征討叛軍。其中,勒爾錦為寧南靖寇大將軍,喇布為揚威大將軍,洞鄂是定西大將軍,尚善是安遠靖寇大將軍,察尼最初的時候參贊軍務,輔佐勒爾錦,之后也擔任安遠靖寇大將軍。
三、戰場丟人
然而,這些人的表現卻讓康熙帝極為憤怒!比如勒爾錦,他在抵達前線后根本不敢主動出戰,還不斷向康熙帝求援。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康熙帝讓他攻打重慶,他卻仍然不敢進兵,居然半路折回。貝勒尚善也是如此,“屯兵岳州城下,八年不戰”,只知道“擁婦女逸樂而已”。其他人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很差勁,比如喇布,他在騾子山之戰被打得丟盔棄甲。
出于平叛的需要,康熙帝暫時沒有動他們,只是不斷地下旨申斥,同時重用一批漢人綠營將領。到了叛亂后期,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康熙帝對這些人進行了處理,喇布、勒爾錦、洞鄂、尼察都被削去了爵位。此時,貝勒尚善已經去世兩年多了,但康熙帝仍然追論他拒敵退縮之罪,削去貝勒的爵位,一度不準子孫承襲。
參考資料:1.《三藩事略》;2.《清史稿》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五位王爷、贝勒,被康熙帝削去爵位,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山西军区第一届领导班子都是谁?司令员为何
- 下一篇: 原创:学霸与学渣的差别究竟在哪里?读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