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那些坚持“利他”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原標題:夜讀 | 那些堅持“利他”的人,后來都怎樣了?
"
真正的高手,都是利他主義者。
"
對于“利他”這個詞,我很早就知道。但過去我對它僅僅有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卻從沒有對它有過內心上的觸動。
直到那些道理知識真正地觸動過我們的內心,我們才能真正對它們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體驗,才會按照那些道理知識去踐行,讓這一生過得更好。
之所以想要談一談“利他”這個概念,是因為當我們知道了自己是誰,想要做什么的時候,如果缺失了“利他”的支撐,那我們所付出的行動和努力都將停留在“小我”的陷阱里,變得狹隘和自私,無法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所以,真正的高手,都是利他主義者,他們不會太把自己當回事。更多的是懂得站在利他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動,在為別人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完成了自我對幸福和個人成就的追求。
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在《心法》這本書中認為宇宙有一種“意志”,這種宇宙的意志呈現了一種“利他”的本質——即促使萬事萬物生長發展,利他本質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稻盛和夫曾經考慮要不要涉足日本通信市場,每晚在入睡前都會質問自己:“我參與通信事業,是出于國民的利益嗎?我有沒有為公司或個人私利而行動?有沒有想要追求個人名譽?我的動機是否真正純粹,沒有絲毫雜念呢?”
他反復質疑自己,持續審視內心的動機。經過半年的思考,他最終確信自己的動機沒有一己私欲,然后著手創建DDI公司,與當時幾乎壟斷市場的NTT公司展開競爭。
稻盛和夫在之后展現出了驚人的力量,讓公司的績效快速提升,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所以,人生的價值,就在于順應這種宇宙意志,為社會為世人做貢獻。而相信順應利他的宇宙意志,一個人的事業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世界充斥著“只要對自己有利就可以”的利己之心,所以為人處事的出發點也是也只關心個人的利害得失;但這種“初心”往往會造成以自我為中心,視野狹隘,進而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
利己往往是一種短視的行為,而利他則是一種長期主義。
盡管眼下利己之事能夠給你帶來好處,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也許會失去了進一步成長發展的機會。
另一方面,利他主義,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人的另一種高級需求——自我實現。即經由利他主義,找到人生使命。
那些獲得了穩定安逸生活的人,現在依然努力、依然勇于接受新的挑戰,就是為了實現自我,甚至超越自我。
如果只為了眼前的瑣事而工作、學習,那么沒有多大意思。你要有一個更大、更遠的愿景,找到人生的使命。
那什么是人生的使命呢?馬克思曾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
其實使命就是我想做和我能做,以及他人需求這三者的結合。換句話說,就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僅有能力做,還能滿足他人的需求,這就是你的使命。
在使命這一個層次,你要思考的問題是,“我能為別人提供什么?我擅長給別人提供什么幫助?”
使命是內在需求和他人需求的結合。如果僅僅是內在需求,你也許就會停留在“小我”的陷阱里,自娛自樂,從中獲得的價值感和意義感都極其有限。
而當把內在需求和他人需求結合的時候,你就不僅僅滿足自我,而且在擴大自己的影響范圍,這有助于構建更大的意義感和驅動力。
那我們如何踐行利他主義?
利他主義,需要我們擯棄貪婪和自私,從一個長期,全局的維度去選擇去行動。
當一個人以利他主義作為初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將會充滿力量——周圍的人事物會不自覺地向他靠攏,所有人都會樂觀其成,因為所有的人事物都將因此而受益。
所以,利他主義應該成為你人生中做選擇去行動的一個評判基準。
1、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
當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要像稻盛和夫那樣,敢于質疑自己的動機:你做這件事情是為了一己私利,還是有考慮其他更多人的利益?
一件事情最終是否能成,很多時候取決于你的初心,取決于你一時的起心動念。如果你的選擇和行動越是遵循利他主義,你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2、采取雙贏策略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陷入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里。但事實上,我們可以遵循利他主義來找到雙贏的策略。
舉個例子,最近公司產品部準備發布一個全新的產品,但是卻會造成了我們的客戶滿意度下降。如果我們只是考慮自己,阻止對方發布新的產品,那最后受損的其實是公司。
如果遵循利他主義的時候,我就會思考,雙方可以如何相互配合,讓他們能夠成功發布新的產品同時還能讓客戶滿意,那這就是一個雙贏的策略,皆大歡喜。
3、從小事中開始踐行利他主義
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利己本來就是本能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無須自責。接納自己的利己,是為了更好地利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情開始踐行利他主義。比如,工作上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鼓勵他人,給予別人必要的幫助。
你越能夠幫助他人,說明你的價值就越大,而這些付出和犧牲最終都會重新回到你的生命里。
當然,利他主義并不是完全不顧個人利益來滿足他人的需求,而是需要我們以真誠和善意的態度對待他人,盡可能地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支持,同時也避免過度犧牲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實現利他主義的目標,同時也能夠獲得個人內心的滿足和成長。
人生就是一個提高心性,磨煉靈魂的過程。
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所有一切,其實都是我們修煉自己的機會。如果你能夠從中提高自己的心性,秉持利他主義讓自己的“利他之心”發揮出來,那你就能夠順著宇宙的意志收獲自由。
而當一個人能夠持續地踐行利他主義,那他距離自我豐盛之路,也就不遠了。
綜合:@自言稚語
圖片:物道
設計:歐陽靜
投稿郵箱:yedu@nandu.cc
▊ 南都君特選(戳下方圖片)
END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夜读|那些坚持“利他”的人,后来都怎样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1958年毛主席为什么说要“感谢何
- 下一篇: Delphi-UpperCase 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