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世界为什么喜欢歌舞?
原標題:西游世界為什么喜歡歌舞?
楊早 |
楊早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有些人小時候不喜歡讀《西游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說好像缺少必要的描寫,很多本該用小說語言描寫的地方,動不動就來首詩詞,讓小朋友非常不適應,遠不如看電視來得直觀過癮。比如第七回,寫孫悟空逃出煉丹爐,打到靈霄殿,誰也攔不住,真武大帝要動手:那靈官鞭起相迎。兩個在靈霄殿前廝渾一處……
正想著好好看看怎么打的,結果下面接的就是一首詩不詩、詞不詞的韻文:
赤膽忠良名譽大,欺天誑上聲名壞。
一低一好幸相持,豪杰英雄同賭賽。
鐵棒兇,金鞭快,正直無私怎忍耐?
這個是太乙雷聲應化尊,那個是齊天大圣猿猴怪。
金鞭鐵棒兩家能,都是神宮仙器械。
今日在靈霄寶殿弄威風,各展雄才真可愛。
一個欺心要奪斗牛宮,一個竭力匡扶玄圣界。
苦爭不讓顯神通,鞭棒往來無勝敗。
感覺特別煞風景。押韻對仗也很粗淺,水平并不高,跟今天尬玩兒單押雙押的RAP歌手也差不多。
其實不光今天的讀者覺得別扭,古代讀者也不一定就都喜歡,像明代書商賣書,有干脆把穿插在小說中間的唱詞韻文刪掉的,學者如胡應麟在買《水滸傳》的時候就吐槽市面上的《水滸》都做了刪減。我見過香港出版的一種《三國演義》,連“滾滾長江東逝水”都刪去了。
這類詩詞韻文所投合的受眾,主要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聽眾。可以想見,在瓦肆勾欄小園子里,光講故事,肯定沒有一邊講一邊唱來得更生動,印度電影那種演一會兒唱一段兒,就這感覺。所以劇場效果被平面化為文字文本的時候,其實是被降維打擊了,缺少了視聽兩個維度。
我們要是想讀出《西游記》里這些詩詞韻文的味道來,也不妨找找情境感,放開聲音讀,找一找說話人表演的感覺,你會發現,這一放出聲音,押韻的優點就被放大了,甚至很多時候還會有莫名的幽默感。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西游世界为什么喜欢歌舞?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张凌赫内涵网友逼自己捐款?大量黑历
- 下一篇: 两分钟速读 618 省钱攻略:长江 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