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抗压力·亲子篇》书中的精髓:理解何为抗压力,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培养抗压力。
《抗壓力·親子篇》書中的精髓:理解何為抗壓力,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面對挫折,培養抗壓力。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挫折和壓力。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孩子,每天不但有沉重的課業,周末還要上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孩子遇到壓力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但問題是遭受挫折之后,很多孩子情緒低落的狀態會一直持續,無法重新振作起來。比如一次考試的失敗、與同學鬧矛盾、被老師批評等,這些看似很小的經歷都有可能讓孩子一蹶不振。所以,父母最好從小就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折,提升抗壓能力。
本書的作者久世浩司,是日本積極心理學學校校長,對“抗壓力”很有研究。書中介紹的“抗壓力”方法簡單實用,相信大家聽了,一定會有所收獲。
好,接下來我們來說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吧。我將從兩部分為大家講解,第一部分是什么是抗壓力?第二部分是如何讓孩子從小學會面對挫折,培養抗壓力?
首先,我們先看第一部分內容,什么是抗壓力?
什么是抗壓力?美國心理學會對抗壓力是這樣解釋的:“所謂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孩子隨時都有可能跌倒,遇到困難,孩子能否從逆境中走出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他們抗壓力的大小。
本書作者久世浩司告訴我們,抗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是復原力。什么是復原力?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人的恢復能力。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這兒舉一個竹子和大樹做對比的例子。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大樹都比竹子要長得粗壯和結實,但奇怪的是,當遇到臺風時,竹子反而比大樹更容易存活。這是因為竹子雖然看上去弱不禁風,但是它富有韌性,能夠隨風彎腰。而大樹不一樣,它們的樹干因為過于堅硬,以至于沒有變形的能力,所以更容易被風折斷軀干。同樣的道理,思維富有彈性、能屈能伸的人擁有快速恢復的能力,這種人也比固執己見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站起來。
第二個是緩沖能力。簡單來說,緩沖能力就是孩子在面對壓力時不會退縮,同時又能夠靈活抵抗壓力的能力。緩沖能力就好比作戰時候穿的鎧甲,孩子們擁有了它,就擁有了一層保護膜,它既能夠幫助孩子抵抗住外來的攻擊,同時也不影響孩子在困難中隨機作戰。
第三個是適應變化的能力。就是可以根據環境變化,而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社會的教育制度不斷地發生變化, 孩子如果不能快速適應考試內容和制度上的變革,就很難拿高分。此外,孩子走出學校之后,需要應對的人和事將會變得更加復雜,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己,就很難快速融入社會,甚至被時代淘汰。
清楚了什么是抗壓力,下面我們再來說一說第二部分內容:如何讓孩子從小學會面對挫折,培養抗壓力?
孩子們應對困境的抗壓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以通過后天培養和訓練得到提升。那么,當孩子面對壓力時,父母應該怎么幫助孩子提高抗壓力呢?因篇幅有限,我們主要分享以下4個方面的訓練內容。
第一點:增強自尊心。
自尊心,也叫作“自我肯定感”。是說盡管遭遇了失敗,我們依然能夠保持不過度否定自我,認可自己價值的心理狀態。
增強自尊心,需要全面提高對自己能力與價值的肯定。那么,如何做才能促進孩子的自尊心提升呢?最具有代表性的做法就是表揚教育,特別是注重對過程和行動的表揚。比如孩子能夠彈奏一首完整的鋼琴歌曲時,父母就可以對孩子說,“這是你每天堅持練習的成果,真了不起!”通過表揚孩子,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分享成就感,就能增強孩子的自尊心。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現在我們的教育,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表揚方式都聚焦于結果。父母會更關注分數、名次這樣的結果,而不是過程。這就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如果自己沒有成功,就沒有價值,從而使自尊心減弱。所以,父母要多認可孩子努力的過程和行為,而不僅僅是只注重結果。
第二點:學習情緒調節的方法。
作者認為,孩子抗壓力的行為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孩子剛遇到挫折的時候,心情會受影響,并且不斷低落,直至跌到谷底。第二階段是當孩子的情緒到達最低點后,孩子需要進行自我調節,從悲觀失落的心情中走出來,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第三個階段,是孩子對整個過程的反省和復盤,從中得到經驗,進而提升抗壓能力。
通過不斷重復這三個階段,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更加堅韌,抗壓能力也會越來越強。而在這三個階段中,孩子最難克服的是第二個階段。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抗壓力的過程中,幫助孩子提升情緒調節的能力尤為重要。
如何幫助孩子提升情緒調節的能力呢?作者告訴我們可以分為三步進行。首先,我們要盡快讓情緒激動的孩子心情放松,恢復平靜;然后,我們要讓孩子盡情地傾訴,將內心殘存的負面情緒釋放出去;最后,父母需要和孩子產生感情共鳴。當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了,那么自然會放下心里的負擔,擺脫負面情緒,重新開朗起來。
第三點:提高自我效能感。
絕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們可以自信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之中。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狀況。孩子在遇到挫折之后,如果總是很難爬起來,原因可能就是自我效能感較低。什么是自我效能感?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依舊抱有自信的一種心態。
提高自我效能感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它們分別是“真實體驗”、 “榜樣作用”、 “獲得鼓勵”以及“振奮士氣”。書中例舉了著名的花樣滑冰運動員羽生結弦的成功案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羽生結弦的教練布萊恩·奧瑟是如何幫助他的徒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呢?
首先,在最初的幾個月,奧瑟教練只讓羽生結弦反復練習最基本的滑冰技巧,讓他在簡單的動作中不斷體驗成功的感覺;接著,每當羽生結弦成功完成一個難度極高的跳躍動作時,奧瑟教練就會毫不吝嗇地鼓勵他,給他信心;最后,奧瑟教練會以各種方式幫助羽生結弦振奮精神,讓他在比賽前擁有良好的心態。
第四點:提高人際關系的質量。
我們都知道,孩子們因為年紀比較小,心理承受能力很有限,所以他們很難獨自一個人度過艱難時刻。當孩子因為成績或人際關系而苦惱的時候,需要有人在旁邊給他們支持,幫助他們戰勝逆境。也就是說,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的時候,孩子們的身邊需要有一些強大的支持者,為他們提供內心支撐。那么這些支持者可以是哪些人呢?
首先,對孩子來說,最大的支持莫過于父母,父母是孩子遇到問題時最強大的支撐。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抗壓力,需要做的就是成為孩子最大的支持者,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系。當事情發生時,第一時間站在孩子身邊,與孩子坦誠溝通并為他們提供幫助。
除了父母之外,孩子還需要另外尋找至少4個可以在危難時刻提供支持的人,并和他們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系。如果支持者人數不夠,孩子需要立刻探尋能夠成為自己支持者的人。支持者的身份沒有特殊的要求,可以是自己的家人,也可以是朋友、同學、老師等。
好了,讀到這里,這本書的內容我們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下面我來為大家總結一下。
第一部分我們講了抗壓力是應對逆境和壓力的精神和適應的過程,主要表現在復原力、緩沖能力和適應變化能力三個方面。
第二部分我們講了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人際關系這四個方面講了如何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亲子关系-《抗压力·亲子篇》书中的精髓:理解何为抗压力,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培养抗压力。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3D人物建模用哪个软件入门比较快?
- 下一篇: linux sda sda1区别,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