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50讲》课程笔记9--自我
人類意識最神秘,人類理解最模糊的就是自我意識。
意識到自我的存在,意識到自己和周圍的世界完全不同,也許是人類智慧和機器之間最本質的區別之一。
自我意識是什么
知道世界上有“我”這個獨一無二的存在。
自我意識并非與生俱來,小寶寶直到1兩歲才知道有“我”的存在。
自閉癥患者不能準確使用“我”這個概念。
自我意識是人類獨有的嗎?
不是。
“鏡子實驗”
1970年,美國圖蘭大學心理學家蓋洛普把黑猩猩麻醉后,在它臉上畫了幾個小紅點,同時在籠子里放了一面鏡子。
這只黑猩猩醒來之后,看到鏡子里有一只臉上有紅點的黑猩猩。
黑猩猩立刻就能意識到鏡子里是自己的臉,它會抓耳撈腮地去抹掉這些紅點。
而如果是獼猴,就做不到。
至今為止,可以通過鏡子實驗測試的動物一共只有10多種,比如海豚,大象,鯨魚,黑猩猩,大猩猩等。
鏡子實驗第一次把自我意識的討論,從人類推廣到動物世界,從哲學、心理學、語言學范疇推廣到了實驗科學領域。
自我意識對生命和智慧的存在有什么意義
科學界還沒有明確答案。
假說
自我意識的出現給了行為清晰的目的,讓智慧生命能擁有更復雜的功能和情感。
雖然人類有感覺,學習和社交能力,但是這些功能不是人類獨有的,很多動物都有。
但是比如羞恥感,成就感,好奇心和責任感這些如果脫離自我意識就不行。
羞恥感:意識到“我”做錯了一件事。
成就感:意識到“我”做成了一件好事。
責任感:“我”必須要完成什么事。
生物的生存和演化沒有目的,但是自我意識的出現,讓智慧生命的行為第一次產生了清晰的目的性。
這些復雜的情感和認知體驗,很大程度上是智慧生命發展壯大,走出家園,探索世界的動力。
自我意識的基礎--可能是鏡像神經元
科學家至今關于鏡像神經元,主要分布在哪兒,生物學本質是什么,都不清楚。
自我意識的新思路
當你照鏡子的時候,如何判斷出鏡子里的那個人是你?
你做幾個小動作,眨眼睛,動動手,鏡子里的人同時做出這個動作,那必然就是你。
自我意識的產生,需要結合兩方面的信息。
如果這兩個信息在時空上高度吻合,我們就會產生一個“這就是我”的想法,客觀上就擁有了自我意識。
鏡像神經元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意大利神經生物學家左拉蒂發現的的。
他當時正在研究猴子的大腦是如何控制軀體運動的,把非常細的電極插入猴子大腦里負責運動的區域,來記錄產生的電信號。
他發現,猴子的腦袋里有這么一些神經細胞,在猴子伸手去抓桌子上放著的花生是,會產生強烈的電信號。
然后如果是猴子看到科學家去抓桌子上的花生,猴子的這些神經細胞也會產生強烈的電信號。
這說明猴子大腦中有一群細胞,會而且只會對兩種相互對應,但性質截然不同的事情起反應。
自我意識可以被復制嗎
思想實驗1
假如可以完美復制出你身體的每一個原子,復制出來的人還會認為你們是一個人嗎?
如果這個時候讓原來的那個你去死,或者讓新復制出來的你捐獻心臟給原來的你治療疾病,復制的你會捐嗎?
答案是不會。因為自我意識的本質是意識到“我”和其他萬事萬物是不同的。復制出來的你也具有獨立意識,所以不會有自我意識上的混淆。
思想實驗2
古希臘人有一艘船,隨著時間流逝,這艘船上的零件會慢慢被換掉,不知道過了多久,這艘船上的零件都被換了一遍,那么問題來了,這艘船還是原來的船嗎。如果是,這艘船上已經找不出任何東西是原來的了,如果不是,那它是從何時開始不是的?
從小到大,伴隨我們長大,我們的見聞閱歷增加,朋友變化,世界觀在不斷更新迭代,身體里的細胞,乃至細胞里的蛋白質分子也在不斷替換。可是,我們的自我意識卻似乎是連續不斷的。它會永遠認定這個其實總在變化的人就是我自己。
這兩個思想實驗顯示了自我意識的兩個特性。
我們可以想象自我意識是一個住在大腦的超級觀眾,它不關心外面發生了什么,它只會分析我們的感覺系統輸送進去的信息,采集身體狀態,觀察自己的每一個思想、情緒,綜合這一切信息之后產生的感覺就是自我意識。
大腦中區域工作強度最大,神經細胞活動最強的地方會對氧氣有更高的需求,就會有更多紅細胞帶著氧氣來這個區域支援。而血液流動的動力學變化可以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捕捉到。
利用這個技術,科學家發現,在我們的額頭內部,如果讓人對外部事物進行評價,這個區域會沉寂,而如果對自己進行評價的時候,這個部位就會非常活躍。
而事實上,人類的額前葉確實比其他哺乳動物大得多。
那是不是自我意識就在額前葉里面呢?也不一定。
2012年科學家發現,有一位大腦遭受嚴重外傷的病人大腦前額葉皮層幾乎完全毀壞,記憶力所剩無幾,但是依然可以順利通過鏡子實驗。
而關于自我意識的疾病是多重人格,在一個身體里面可以存在多個相互獨立的自我意識。
關于自我意識的生物學本質,還需要多年的研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生命科学50讲》课程笔记9--自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Box2d 物体互相碰撞的条件
- 下一篇: 连推“一案一策”成都人工智能产业“换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