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清明節前參加公司的一次分享,然后引出的貨幣發行的討論?經過一番討論,會上推薦一本書《小島經濟學》,為了搞懂貨幣發行的機制,我特意從京東上下單,打算利用清明節來看完。書中有很多插圖,翻譯的也非常到位,從虛擬然后到現實分析。一步步由淺入深。講述了一個小島的經濟起源,書中分享的幾個觀點非常贊同。
第一點:經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書中講述三個人一開始是人工捕魚,每天每人只能捕撈一條魚,而每天的基本的物質生活保證也是每人每天一條魚。有一天其中一位叫艾伯的人,突然想更好的生活,于是她準備推遲滿足感,寧可餓一天,也要編織自己的漁網,果然不負眾望。好消息傳來,利用漁網一天可以捕撈2條魚,而且每天只要工作2小時,多余的時間可以用來思考,用來享受生活的悠閑。此時另外2個人看到艾伯的生活狀態,也想著改變,于是找到艾伯說,能否借漁網給他們用?報酬是半條魚。此時他們三個人之間就產生借貸關系了。經濟就由此開始發展了
第二點:魚是如何變成貨幣的?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三個人可以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于是他們可以跟隨者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廚藝/表演/冥想等等。島上的人的越來越多,島上的商品也越來越多。人們以前熱衷物物交換,但是隨著交換的次數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發現,衡量的標準無法統一,商品的價值無法有效衡量。所以迫切需要一種東西能夠統一度量標準,于是大家想到用魚來換算,大家選擇魚的標準也是因為家家戶戶都需要吃魚。于是魚正式成了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標準。
第三點:紙幣如何替代魚的?是否可以無限發現
島上的經濟經過幾代人的發展,人們發現魚保存期限有限,而且還帶有魚腥味。迫切需要一種東西來替代魚,于是人們發行的漁券,1:1替換,人們隨時可以拿著魚券來換真魚。很塊市場就都是用紙幣的交易了,但是人們很塊發展,紙幣很容易造假,于是專門的貨幣的發行機構產生,用于發行和分發新紙幣,而此時很多島上的公共事物就變成國家的任務,保衛島嶼免受強盜襲擊,制定偷盜處罰條例等。此時貨幣也受到庫里面的真魚的限制。而隨之捕魚的效率遠沒有貨幣發行的速度快,導致市面的流通的紙幣大于庫里面真魚的速度,于是貨幣就超發了,產生通貨膨脹了,資產的價格就會暴漲。如果貨幣發行的速度跟不上捕魚的速度,就會出現通縮,只有跟庫存里面的魚保持一致的比例發行才是合理的。
第四點:貿易的起源?
隨著島嶼之間的貿易往來,不同的島嶼有各自的紙幣,購買他國商品時候只能用本地貨幣,導致每個國家都要儲備其他國家的一定的外匯,當需要和其他島嶼交易時,會根據交易的雙方約定的貨幣進行支付。當然有的島嶼軍事和經濟都很強大,導致其他島嶼都愿意用該島嶼的紙幣。比如當前的美元就成了全世界交易的世界貨幣,這樣該島嶼的貨幣通脹導致全球也跟著通脹。最后作者也表達出一種觀點,就是世界貨幣有利也有弊。當其他島嶼出口轉內銷,然后用外匯購買他國資產時候。此時強勢國低端產業鏈全部轉移到他國,本國最基本的東西將無法生產,所以說如果一旦全球發生貿易戰,最后受傷的一定不能自給自足的哪個國家。
最后,這本書寫得真的很不錯,通俗易懂,給大家種草一下,推薦大家讀一讀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EO 一般优化步骤
- 下一篇: docker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