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信令的消息结构(包括SCCP详解)
其中MTP-1層 定義了數字信令鏈路的物理、電氣及功能特性。物理層接口包括: E-1 (2048 kb/s; 32 64 kb/s channels), DS-1 (1544 kb/s; 24 64kb/s channels),V.35 (64 kb/s),DS-0 (64 kb/s),以及DS-0A (56 kb/s)。
MTP-2層 為在鏈路上傳送的消息提供了準確、安全的點到點傳輸,MTP-2層 提供了流量控制、消息順序確認及檢錯功能。當信令鏈路上發生錯誤時,若干消息會被重新傳送。MTP-2層 相當于OSI的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MTP-3層 在7號信令網中為消息的傳送提供路由功能。當有鏈路發生故障,MTP-3會將故障鏈路上的流量轉移到其他鏈路上,在網絡中發生擁塞時MTP-3 也會控制流量。MTP-3 相當與OSI的網絡層(Network Layer)。
?
二、七號信令的消息結構
一個SS7的消息稱為一個信令單元(SU:signal unit),應該也就是說在信令鏈路上所傳遞的消息單元。信令單元有三種格式:填充信令單元(FISU: Fill-In Signal Units)、鏈路狀態信令單元(LSSU:Link Status Signal Units)及消息信令單元(MSU: Message Signal Units)。三種信號單元都在信令網中傳遞,用途不同,系統通過長度指示位LI對它們進行區分。當LI=0時,該單元為FISU,當LI=1或2時,該單元為LSSU,當LI>2時,該單元為MSU。
? 同步標志位Flag、后向序列號(BSN:Backward Sequence Number)、后向指示比特(BIB:Backward Indicator Bit)、前向序列號(FSN:Forward Sequence Number)、前向指示比特(FIB:Forward Indicator Bit)、業務信息段(SIO:Service Information Octet)、循環冗余校驗碼(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這些字段是屬于MTP-2的,MTP-2這一層就是處理這些東西的。信令消息字段(SIF:Signaling Information Field)則包含了MTP-3層以及位于MTP-3層之上的SCCP層。 MSU中的SIF字段包含有路由標簽(routing label )和信令數據(SCCP或ISUP信令的數據,這由SIO決定),而這兩者LSSU和FISU都不具有。其中路由標簽由目的地點碼(DPC:destination point code)、源點點碼(OPC: originating point code)及鏈路選擇參數(SLS: signaling link selection)組成。 鏈路選擇參數(SLS:Signaling Link Selection )??? 出局鏈路的選擇是根據DPC和SLS,SLS 有以下功能:
????? ?保證信令消息的先后順序。以同樣的SLS發送的兩個消息總是先發先到,后發后到,先后順序不變。
在所有可用的鏈路上平均分擔流量。從理論上將,如果應用層以正常的時間間隔發送消息,并且循環的使用SLS值,這些流量在鏈路組中的所有鏈路上是平均分配的。(是否可以這樣認為:SLS可以要求所經過的信令轉接點通過哪一條鏈路將信令轉發出局?)
在ANSI信令網上,SLS字段最初為5比特(32種可能值)。當一成對的鏈路組且各有兩條鏈路時(總共有四條鏈路),就需要8個SLS的值以使流量在這些鏈路上平均分配。
但隨著網絡的發展,鏈路超過了4條時,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在使用5 比特SLS情況下,對于一成對的鏈路組且各有五條鏈路(總共有十條鏈路),3個SLS值對應了8條鏈路,還有4個(不理解!)SLS值對應了余下的2條鏈路,導致了分配的不平均。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ANSI及BELL實驗室都采用了8比特的SLS(256個值)以使鏈路上的分擔更為平均。
在ITU-T?實際實現方法中,把SLS作為MTP消息中的信令鏈路碼(signaling link code)。在ITU-T電話用戶部分(TUP/ISUP)消息中,一部分的電路識別碼(CIC)就存儲在了SLS字段中,換句話說,也就是SLS使用了部分的電路識別碼。
參考: http://wenku.baidu.com/view/758ff9afdd3383c4bb4cd2ea.html而在SCCP部分,也是一樣有用到SLS:
SCCP層根據用戶對業務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以下4類協議以完成有不同質量要求的用戶業務的傳遞:
0?????基本無連接業務類
1?????順序無連接業務類
2?????基本面向連接業務類
3?????流量控制的面向連接業務類
無連接服務類似于分組交換中的數據報(datagram)傳送,它不需要預先建立連接(即信令傳送路徑)。SCCP能使業務用戶事先不建立信令連接也可通過信令網傳遞信令數據。因此在SCCP中提供路由功能,能將被叫地址變換成MTP業務的信令點編碼。
無連接業務分為0類和1類:在0類業務中,各個消息被獨立地傳送,相互間沒有關系,故不能保證按發送的順序把消息送到目的地信令點;在1類中,給來自同一信息流的數據信息附上了同一個信令鏈路選擇字段SLS,就可保證這些數據信息經由同一信令鏈路傳送,因此,可按發送順序到達目的地信令點。無連接服務類似分組交換中的數據報傳送,它不需要預先建立連接(即信令的傳送路徑)。消息由始發節點SCCP經由MTP直接送達終節點SCCP,這種方式傳送的消息稱為單元數據(Unitdata-UDT)。這種消息只能整體傳送,不能拆卸分段傳送。1類無連接業務具有面向連接業務的保證消息傳輸的順序性,但它是不需要提前建立連接的,所以仍然是屬于無連接業務。為了提高服務質量,無連接服務允許用戶作出選擇,要求中間節點和目的地節點SCCP在無法傳送單元數據(UDT)消息的情況下,將原消息送回始節點,并告之理由?;厮偷南⒎Q為單元數據服務消息(UNITDATA SERVICE—UDTS)
面向連接業務在傳送消息之前,需要在源點和目的點之間建立一條消息傳送路徑,即邏輯連接。面向連接業務又分為基本面向連接業務和帶流量控制的面向連接業務,即2類業務和3類業務。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保證消息發送和接收的順序一致。此外,3類業務具有流量控制功能、消息丟失及錯序的檢測功能等。在2類業務中,由于各個數據信息沒有順序號,因此不能完成順序控制和流量控制。?
三、SCCP地址的選路方式
SCCP可根據以下兩類地址進行尋址選路: (1) DPC+SSN 要求網中的所有信令點(包括源信令點、目的信令點、STP)可識別該目的信令點編碼DPC;信令消息到達中間節點后經MTP層直接轉發,不經過SCCP層。這種情況下,源信令點和STP需要配置的DPC數據較多。(一般不使用這種方式,且在國際漫游中要讓各國運營商都知道對方運營商的DPC幾乎不可能,但也不排除現網有特定的應用場景,需要進一步核實)? 其中“中間節點”指的就是STP。這種尋址流程和普通ISUP的尋址流程是類似的,信令消息的DPC都是目的節點的DPC,也就是說STP只查看SIF字段里面的路由標記進行處理: ,而不會查看SCCP里面的內容。(2) GT 可在目的信令點編碼DPC不被源信令點和部分STP識別的情況下使用。運用這種尋址方法時,信令消息傳送至STP,先經過SCCP將GT地址翻譯為目的信令點或STP的DPC,再由MTP進行消息傳送。這種情況下,源信令點僅需要根據GT號碼字冠,把信令發向STP,由STP判斷下步發送地址,源信令點和STP需要配置的DPC數據較少。實際應用這種較多。 這種方式與DPC+SSN方式不同,信令消息的DPC是下一網元的點碼,例如源節點發出的信令消息,那它的DPC就是”中間節點1“(即STP)的點碼,這樣”中間節點1“會認為這個消息是發給它的,而且在消息的SIO里面已經說明這個消息是SCCP消息,那么”中間節點1“就會打開SCCP部分,根據SCCP里面的GT碼翻譯成下一個網元(在這里就是”中間節點2“)的信令點碼,以這個信令點碼作為DPC,將信令消息發給”中間節點2“,這樣一直到達目的節點。 對比以上點(1)和點(2)的差異可以它們的圖中看出,這是因為“源節點”和“中間節點”的設置不同導致的。對于點(1),SCCP消息中地址表示語字段中的“路由表示語”被設置為1,?所以是根據MTP路由標記的DPC進行路由選擇的;對于點(2),SCCP消息中地址表示語字段中的“路由表示語”置0,所以繼續根據GT碼進行路由選擇。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七号信令的消息结构(包括SCCP详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学笔记本的扉页
- 下一篇: android防谷歌滑动效果,谷歌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