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笔记(part3)--在群体当中,个人的利益极少会成为强大的动因
摘抄書中論點,不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學習參考
書籍:《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龐
烏合之眾
-  無論群體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是好是壞,它們都具有的雙重特點就是:極為簡單和極為夸張。 
-  尤其在異質性群體當中,群體情感的狂暴會因責任感的缺席而更為夸大。確信不會受到懲罰(而且人數越多,這一點就越確定)以及暫時產生的人多勢眾之感,使那些在孤立的個體身上所不可能有的情感和行為會在群體身上表現出來。在群體當中,愚蠢、無知和心懷嫉妒的人們擺脫了自身的卑微無能之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粗暴、短暫但巨大的力量感。 
-  群體身上的夸張傾向,常常會不幸地作用于一些惡劣的情感,這些屬于原始人殘留本能的返祖現象,在孤立且有責任感的個體身上會因害怕受罰而有所約束。而群體則會因此極其容易做出極端惡劣的行為。 
-  群體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情感;提供給他們的意見、想法或者信仰,他們要么照單全收,要么全盤拒絕,不是視之為絕對真理,就是當作絕對謬論。于是,群體的信仰總是在暗示作用下被決定,而不是經由理性思考孕育而成。眾所周知,zong|jiao信仰是多么的偏執,它們對人們的思想產生的是怎樣zhuan|制的統治。 
-  群體對強權俯首稱臣,卻絲毫不為仁義善良所打動,仁慈對于他們而言只意味著軟弱。他們從來不順應溫和仁厚的主子,而是俯首于嚴厲壓榨他們的暴君。對這樣的暴君,他們總是為其立起高高的塑像。如果說,他們敢主動將被推翻的專制君主踩在腳底,那也是因為君主失去了權勢,成為了他們毫不忌憚、可以盡情藐視的弱者中的一員。深得群體喜歡的英雄類型,永遠是愷撒這樣的形象。他的權杖吸引著他們,他的權威震懾著他們,他的利劍令他們畏懼。 
-  對于軟弱的zheng|quan,群體隨時都準備著zao|反,而面對強權,他們則卑躬屈膝。如果當權者的勢力起伏不定,那么,受到極端情感所控制的群體,就會在無法無天和婢膝奴顏之間交替反復。 
-  簡單地說,因為原始時代殘留下來的野蠻破壞力,是沉睡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本性。在每個孤立個體的生活中,滿足這樣的本性對他而言是危險的,然而一旦他并入了不負責任的群體當中,知道肯定不會受到懲罰,他就會徹底地放縱這種本性。由于不能總將這種破壞性本能發泄在自己的同胞身上,于是我們便對準了動物。正是源于這一點,群體對于狩獵和殘暴行為有著普遍的熱情。群體慢慢地折磨一個沒有反抗能力的犧牲品,顯示出的是一種懦弱的殘忍;在哲學家看來,這種殘忍,與十幾個聚集在一起的獵人饒有興致地圍觀他們的獵犬追逐并撕咬一只可憐的鹿時所表現出的殘忍,有著同源的相似。 
-  多少群體為了他們一知半解的信仰、理想和只字片語慷慨赴死。罷工的人群往往更多地是為了服從一句指令,而非為了增加一點微薄薪水以滿足自己。在群體當中,個人的利益極少會成為強大的動因,相反,在孤立的個體身上,它幾乎是唯一的動機。 
-  當然,也并不是利益在引導群體投入那么多的zhan|爭,這些zhan|爭往往是他們的智識所無法理解的,但他們卻輕易地在其中遭受sha|戮,就像云雀被獵人所擺弄的鏡子迷惑,丟掉性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乌合之众》读书笔记(part3)--在群体当中,个人的利益极少会成为强大的动因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part2)--打
- 下一篇: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part4)--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