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地基梁板实用计算_YJK软件前处理之计算参数的设置(上篇)
對于剛剛從事結構設計工作不久的小伙伴們,相信大家對YJK軟件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既熟悉又陌生,既簡單又復雜。
我們在使用YJK軟件完美的搭建好模型以后,就要進入到前處理及計算模塊,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學習關于YJK軟件結構建模之后大家最熟悉的一個操作——計算參數的設置,這對于結構計算分析及后續的施工圖繪制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結構打工人都明白,計算參數的設置在整個結構模型的計算分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一、結構總體信息
1、結構體系
對于結構設計工作中能遇到的常見結構體系,YJK軟件都提供可選擇性,如框架結構、框剪結構、框筒結構、剪力墻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等等。小伙伴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工程項目對號入座就好了。
這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關于框-剪結構和剪力墻結構的差異性選擇,可以根據計算結果進行判斷,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不大于10%時,建議選擇剪力墻結構體系,反之則按照框-剪結構進行計算。
2、結構材料
程序提供鋼筋混凝土結構、鋼與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應根據實際項目選擇。
3、結構所在區
一般選全國,上海、廣州的工程可采用當地的規范。
4、地下室層數
系指與上部結構同時進行整體內力分析的地下室部分的層數,應根據實際工程填寫。該參數對結構整體分析與設計有重要影響。
*5、嵌固端所在層號
若嵌固端在地下室頂板,則該參數為地下室層數n;若嵌固端為基礎,則該參數為0。
根據《抗規》6.1.14-2條: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2倍。如果地下室首層的側向剛度大于其上一層側向剛度的2倍,可將地下一層頂板作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將嵌固端逐層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層側向剛度大于上部結構一層的2倍。
在YJK中的結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剛度是RJX1、RJY1,可從地下一層逐層計算與地上一層的剪切剛度比,出現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該層頂板即可作為嵌固端。如果地下室各層都不滿足嵌固條件,應將嵌固部位設定在基礎頂板處,嵌固端所在層號填0。
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嵌固端設在地下室頂板時,除了滿足剛度比、板厚、梁板樓蓋、水平傳遞力要連續的要求外,還要滿足四周均有覆土,或者三面有覆土且基本能約束住地下室部分的水平扭轉變形的要求,若不符,應將嵌固端下移。
6、與基礎相連構件的最大底標高
用來確定柱、支撐、墻柱等構件底部節點是否生成支座信息,一般來說,上部結構的底部一層和基礎相連。而對于不等高嵌固的情況,應特殊考慮。
7、裙房層數
裙房層數應包括地下室層數(包括人防地下室層數)。程序不能自動識別裙房層數,需要人工指定。如建筑物在±0.000以下有2層地下室,±0.000以上有3層裙房,裙房層數應填5。
8、轉換層所在層號
用于確定結構底部加強區位置,進一步確定剪力墻邊緣構件的配筋,詳見《高規》10.2.2~4條。
程序不能自動識別轉換層,需要人工指定,轉換層號在填寫時注意要包含地下室層數。對于高位轉換的判斷,轉換層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轉換層所在層號-嵌固端所在層號+1)進行判斷,是否為3層或3層以上轉換。
9、加強層所在層號
人工指定。此條常規項一般沒有,超高層筒體結構較多,該參數對于筒體結構層地震剪力調整、加強層構件設計等有影響。如果設置了加強層,軟件將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設計,詳見《高規》9.1.11條、《高規》10.3、《抗規》6.1.10條。
10、底框層數:用于框-支剪力墻結構。
11、施工模擬加載層步長:一般默認1。
*12、恒活荷載計算信息
(1)一般不允許不計算恒活荷載,也較少選一次性加載模型;
(2)施工模擬一:采用的是整體剛度分層加載模型,該模型應用于各種類型的下傳荷載的結構,但不使用于有吊柱的情況;
(3)施工模擬三:采用分層剛度分層加載模型,接近于施工過程。
施工模擬一為施工模擬三的近似,只是通過一次性形成剛度,它們之間的計算比較表明,模擬施工三加載計算的梁端彎矩、角柱彎矩更大,可以保證結構安全。故此建議一般對多、高層建筑首選施工模擬三。當有吊車荷載時,不應選用施工模擬三。
而對鋼結構或大型體育館類(指沒有嚴格的標準層概念)結構應選一次加載。對于長懸臂結構或有吊柱的結構,由于一般是采用懸挑腳手架的施工工藝,故對懸臂部分應采用一次加載進行設計。
13、風荷載計算信息
一般來說大部分工程采用YJK缺省的“一般計算方式”即可,如需考慮更細致的風荷載,則可通過“特殊風荷載”實現。
14、地震作用計算信息
一般為“計算水平地震作用”。
《抗規》5.1.6-1條規定,6度時的部分建筑,應允許不進行截面抗震驗算,但應符合有關的抗震措施要求。
因此,這類結構在選擇“不計算地震作用”的同時,仍要在“地震信息”頁中指定抗震等級,以滿足抗震構造措施的要求。此時,“地震信息”頁除抗震等級相關參數外其余項會變灰。
15、計算吊車荷載
根據實際工程需要時勾選,默認缺省。
16、計算人防荷載
根據實際工程需要時勾選,默認缺省。
17、考慮預應力等效荷載工況
根據實際工程需要時勾選,默認缺省。
*18、生成傳給基礎的剛度
將上部結構的剛度凝聚到基礎,是各個基礎的沉降相協調,建議勾選此項更加接近基礎實際工程狀態。
在實際情況中,基礎與上部結構總是共同工作的,從受力角度看它們是不可分開的一個整體。但是在設計中基礎與上部結構通常分開來做,在設計基礎時,通常只考慮上部結構傳給基礎的荷載,而上部結構傳給基礎的剛度貢獻則很少考慮或者只能非常粗略的用一些經驗參數來考慮。不考慮上部結構的剛度貢獻,將會低估基礎的整體性,很可能會導致錯誤的基礎變形規律,造成基礎設計在某些局部偏于不安全,而在另一些局部又偏于浪費。SATWE程序,在上部結構計算中,增加了上部結構剛度向基礎凝聚的功能。為之后的基礎計算分析提供了方便,不但能接受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同時還將疊加上部結構傳來的剛度,使計算更加符合實際。
19、上部結構計算考慮基礎結構
根據實際工程需要時勾選,默認缺省。
20、生成繪等值線用數據
根據實際工程需要時勾選,默認缺省。
21、計算溫度荷載
根據實際工程需要時勾選,默認缺省。
22、豎向荷載砼墻軸向剛度考慮徐變收縮影響
根據實際工程需要時勾選,默認缺省。
二、計算控制信息
1、水平力與整體坐標夾角(度)
一般為缺省。先取初始值0°,在計算結果WZQ.OUT中輸出結構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如果大于±15°,則應將該角度輸入此項重新計算,以考慮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響。(±15°,90±15°,180±15°,270±15°,270±15°)
2、梁剛度放大系數按10《砼規》5.2.4條取值
對現澆樓蓋和裝配整體式樓蓋,宜考慮樓板作為翼緣和承載力的影響。一般勾選。
勾選該選項,軟件自動按照《混規》表5.2.4計算梁有效翼緣寬度,并根據考慮翼緣后T形截面和原矩形截面剛度比例確定每根梁的剛度放大系數;僅考慮對梁剛度的貢獻,承載力設計時不考慮。
若不勾選,可對全樓制定唯一的剛度放大系數,若勾選,則“中梁剛度放大系數”將變灰,不起作用。
1)中梁剛度放大系數Bk
《高規》5.2.2條,用此系數考慮板作為梁的翼緣對梁剛度的放大。剛度增大系數BK一般可在1.0~2.0范圍內取值,程序缺省值為1.0,即不放大。
2)梁剛度放大系數上限:一般默認2。
3)邊梁剛度放大系數上限:一般默認1.5。
3、連梁剛度折減系數(地震)
《抗規》6.2.13-2條規定:折減系數不宜小于0.5。《高規》5.2.1條文說明指出:通常,設防烈度低時可少折減一些(6、7度時可取0.7),設防烈度高時可多折減一些(8、9度時可取0.5)。
折減系數不宜小于0.5,以保證連梁承受豎向荷載能力。
4、連梁剛度折減系數(風)
在實際設計中一般不折減,默認1。但如果是廣東項目,按廣東規范,風荷載作用下,連梁剛度折減系數可以不小于0.8皆可。
5、連梁按墻元計算控制跨高比
《高規》7.1.3條:跨高比不小于5的連梁宜按框架梁設計。一般默認填4。
6、普通梁連梁砼等級默認同墻:一般勾選。
7、墻元細分最大控制長度(m):一般為缺省值1。
8、板元細分最大控制長度(m):一般為缺省值1。
9、短墻肢自動加密:一般勾選。
10、彈性板荷載計算方式
一般默認平面導荷。平面導荷是不會將荷載作用在板上計算,而是將各樓板恒活載導算到房間周邊的梁(墻)上。
11、膜單元類型:一般默認經典膜元(QA4)。
*12、考慮梁端剛域、考慮柱端剛域
《高規》5.3.4條:在結構整體計算中,宜考慮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節點區的剛域。
一般情況下可不考慮剛域的有利作用,作為安全儲備。但異形柱框架結構應加以考慮;對于轉換層及以下的部位,當框支柱尺寸巨大時,可考慮剛域影響。程序對剛域的假定包括:不計自重;外荷載按梁兩端節點間距計算,截面設計按扣除剛域后的長度計算。若考慮該項,梁長變短,剛度變大,自重變小,梁端負彎矩減小。
建議勾選梁端剛域,不勾選柱端剛域。
13、墻梁跨中節點作為剛性樓板從節點
一般默認勾選,不勾選位移偏小,不安全。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時,因為墻梁與樓板是相互連接的,因此在計算模型中墻梁的跨中節點是作為剛性樓板的從節點。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會由于剛性樓板的約束作用過強而導致連梁的剪力偏大,另一方面由于樓板的平面內作用,使得墻梁兩側的彎矩和剪力不滿足平衡關系,所以程序增加該選項,默認勾選。
如不選擇則認為墻梁跨中節點為彈性節點,其水平面內位移不受剛性樓板約束,此時墻梁的剪力一般比勾選時偏小。
14、結構計算時考慮樓梯剛度:一般默認不勾選。(建模時,不建樓梯)
15、彈性板與梁變形協調:相當于強制剛性板假定時保留彈性板面外剛度,自動實現梁板邊界變形協調,計算結構符合實際受力情況,應勾選。
*16、彈性板與梁協調時考慮梁向下相對偏移
默認缺省。一些傳統的做法在計算梁與樓板協調時,計算模型是以梁的中和軸和板的中和軸相連的方式計算的。由于一般梁與樓板在梁頂部平齊,實際上梁的中和軸和板中和軸存在豎向的偏差,因此,YJK中設置了【彈性板與梁協調時考慮向下相對偏移】來模擬實際偏心的效果,勾選此參數后軟件將在計算中考慮到這種實際的偏差,將在板和梁之間設置一個豎向的偏心剛域,該偏心剛域的長度就是梁中和軸和板中和軸的實際距離。這種計算模型比按照中和軸互相連接的模型得出的梁的負彎矩更小,正彎矩加大并承受一定的拉力,這些因素在梁的配筋計算中都會考慮。
*17、剛性樓板假定
《高規》5.1.5條規定,計算結構整體指標(位移、周期等)時采用強制剛性樓板假定,進行內力分析和計算配筋時不采用強剛。凡是沒有特殊設定的樓板,程序默認為剛性樓板。一般不勾選“對所有樓層采用強制剛性樓板假定”,而選擇“整體指標計算采用強剛,其他計算非強剛”。18、地下室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
一般情況不勾選,按強制剛性板假定時保留彈性板面外剛度考慮,特別是對于板柱結構定義了彈性板3、6情況。
19、多塔參數:用于多塔結構。
20、現澆空心板計算方法用于帶現澆空心板的結構。一般不勾選。交叉梁法、有限元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21、增加計算連梁剛度不折減模型下的地震位移:默認缺省。
22、梁自重扣除與柱重疊部分:為了安全儲備,一般不勾選。
23、樓板自重扣除與梁重疊部分:為了安全儲備,一般不勾選。
24、輸出節點位移:需要時勾選,默認缺省。
25、地震內力按全樓彈性板6計算:用于板柱-剪力墻結構、厚板轉換結構。
*26、二階效應:考慮P-Δ效應。
具體應根據程序計算結果wmass.out中的提示來確定是否勾選。若顯示“可以不考慮重力二階效應”,則可以不選擇此項,否則應該勾選此項。
高規(JGJ3-2002)5.4節給出由結構剛重比確定是否考慮重力二階效應的原則。高層民用鋼結構(JGJ99-98)5.2.11條給出對于無支撐結構和層間位移角大于1/1000的有支撐結構,應考慮P-Δ效應。
27、屈曲分析:需要時勾選,默認缺省。
三、風荷載信息
1、 執行規范:GB50009-2012
2、 地面粗糙度類別:
A:指近海海面和海島、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區;
B:指田野、鄉村、叢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較稀疏的鄉鎮和城市郊區;
C: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
D: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
根據實際工程對號入座即可。
3、修正后的基本風壓(kN/m2)
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附錄D.4中附表D.4給出的50年一遇的風壓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一般情況下,高度大于60m的高層建筑可按100年一遇的風壓采用;對于高度不超過60m的高層建筑,其風壓是否提高,可由結構工程師根據結構的重要性按實際情況確定。
4、風荷載計算用阻尼比(%)
《抗規》5.1.5-1條及《高規》3.8-1條:混凝土結構一般取5%,對混凝土結構及砌體結構5%,有填充墻鋼結構2%,無填充墻鋼結構1%。《高規》8.2.2條:鋼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的計算,高度不大于50m時可取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時,可取3%;高度大于200m時可取2%;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阻尼比可取5%。
5、結構X向、Y向基本周期(秒)
第一次計算時采用默認值,然后根據計算出的第一平動周期(WZQ.OUT文件查詢)填入即可。
6、承載力設計時風荷載效應放大系數
程序默認值為1.0,《高規》4.2.2條:對風荷載比較敏感的高層建筑,承載力設計時應按基本風壓的1.1倍采用。
7、用于舒適度驗算的風壓(kN/m2)
《高規》3.7.6: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應滿足風振舒適度要求。
默認與風荷載計算的基本風壓(50年一遇)取值相同。對于超過150m的高層結構才考慮此項,一般可取10年一遇的風壓。
8、用于舒適度驗算的結構阻尼比(%)
對于超過150m的高層結構才考慮此項。按照《高規》3.7.6要求,驗算風振舒適度時結構阻尼比宜取1%~2%,程序默認取2%。
9、精細計算方式下對柱按柱間均布風荷加載:一般不勾選。
該參數用來控制風荷載施加方式,勾選則根據柱左右受風面承受的風荷載以均布荷載形式施加在柱間。該參數只在風荷載計算方式為“精細計算方式”下有效。
10、考慮順風向風振
一般勾選。
《荷載規范》8.4.1條:對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寬比大于1.5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各種高聳結構,均應考慮風壓脈動對結構發生順風向風振的影響。
11、體形分段系數:默認1。
《高規》4.2.3-4條:對于高寬比H/B大于4,長寬比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建筑,風荷載體形系數可取1.4,0.8(迎風面)+0.6(被風面)。
若建筑立面體型無變化時填1。對于(基礎梁與上部結構共同分析計算的)多層框架或(地下室頂板不作為上部結構嵌固端的)高層當定義底層為地下室后,體形分段系數應只考慮上部結構,程序會自動扣除地下室部分的風載。
12、其它風向角度:默認缺省。
13、結構寬深:考慮橫風向風振時,才能勾選此項。
14、考慮橫風向風振:默認缺省。房屋高度超過150m或高寬比大于5時應考慮。
15、考慮扭轉風振:默認缺省。該選項用來控制風荷載計算時是否按2012《荷載規范》8.5節考慮扭轉風振影響,一般不超過150m的高層建筑不考慮,超過150m的高層建筑也應滿足《荷載規范》8.5.4條。
16、指定風荷載:需要時勾選,軟件提供自定義風荷載功能,并可以導入外部文件。默認缺省。
注:加*號的部分屬于小編認為在我們在填入對應的信息時需要著重注意的內容。
對于上述YJK前處理及計算參數設置說明若有不恰當的地方,歡迎感興趣的小伙伴們批評指出,我們一起學習進步!!!
EN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弹性地基梁板实用计算_YJK软件前处理之计算参数的设置(上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用python计算基金内部收益率-基于s
- 下一篇: java 数字游戏的方法_java实现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