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分区表 修复工具,介绍一个 GPL 的分区表修复工具 TestDisk
其實大約一年前,我就用過一次 TestDisk,當時是恢復了 FreeBSD 上的分區,感覺很牛,不過由于 Win32 下類似的軟件相當多,所以這次我的分區出問題,一開始并沒有考慮用它來做恢復。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Thinkpad 上隨機會附帶一個隱藏分區,用來做系統恢復用。前不久我在安裝 ubuntu 的時候,用自帶的 gparted 分區工具把它喀嚓掉了,分成兩個 primary 分區,一個 ext3,一個 swap,來安裝我的 ubuntu。順便把原來那個 30 多G 的 C 盤劃了一個 extended 分區出來,然后在上面創建了 1個 FAT32 和 2 個 NTFS 分區。
上周一我決定重新安裝 XP,但 grub 似乎無法認出新安裝 XP 的引導記錄,一怒之下用 FreeDOS 啟動,"fdisk /mbr" 重寫了主引導記錄。麻煩來了,安裝完 XP 后,我發現3個邏輯分區里丟了兩個。
于是開始找分區表修復工具,"Partition Table Doctor"到是很容易的發現了我丟失的兩個分區,于是執行 recover —— 那兩個分區沒有被恢復,反而硬盤最后的兩個 linux 分區也沒有了!!!
我幾乎都要崩潰了,開始去搜索 Linux 分區的恢復工具,就這樣又找到了 TestDisk。它不像 Win32 下常見恢復工具那樣帶有漂亮的圖形界面以及向導模式,只是提供一個 DOS-提示符窗口,顯示對磁道掃描的情況,以及所有可能的分區布局。掃描完成后選擇那些正確的布局方案就好了。最終我找回了所有的分區。
鑒于 TestDisk 已經成功兩次挽救回我的分區,所以我這里強烈推薦這個軟件,作為分區表恢復的第一選擇。
使用提示:缺省掃描中,TestDisk 可能并不是掃描所有的扇區,未必能找全潛在的正確分區布局,在完成普通掃描結果后,屏幕底部會有一個"[Search! ]"的選項,執行它就是掃描所有扇區。我的分區表就是這么恢復的。
事后我試圖找出災難的原因,以及為什么普通的恢復工具反而導致更大的災難。感覺可能是 Windows 和 Ubuntu(或許包括 FreeDOS) 對硬盤磁道參數識別不一致導致的。Windows 認為硬盤是 240 Heads,但 Ubuntu 說只有 16 Heads。最后我是在 Ubuntu 下執行的 TestDisk 搞定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 分区表 修复工具,介绍一个 GPL 的分区表修复工具 TestDisk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22年对于李一男是关键的一年,这也将
- 下一篇: socket: (10106) 无法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