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921年,敦煌县长竟然允许白俄兵住进莫高窟,经常抠佛像的眼珠子
原標題:1921年,敦煌縣長竟然允許白俄兵住進莫高窟,經(jīng)常摳佛像的眼珠子
敦煌縣長:300白俄兵曾住在莫高窟,想從佛的眼珠子里摳出財寶來
白俄是一個歷史名詞,指的是在俄國革命和蘇俄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爆發(fā)后離開俄國的俄裔居民,通常他們對當時俄國的政權(quán)(蘇維埃政權(quán))持反對態(tài)度。大多數(shù)白俄移民在1917到1920年間離開俄國,人數(shù)估計在90萬到200萬之間。
白俄階層主要為沙俄舊貴族和軍官、哥薩克、知識分子、商人和地主以及沙皇俄國政府的官員和俄羅斯內(nèi)戰(zhàn)期間各種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官員。在中國,他們大多流亡于上海和東北等地,集中居住于上海租界,特別是上海法租界中。據(jù)今天的資料分析,當年逃到中國來的白俄共有20-25萬人(《鮮為人知的歷史:白俄的流亡之旅》澎湃新聞,2023-07-25)。
白俄在上海虹口提籃橋一帶站穩(wěn)腳跟后,都設法移居到法租界居住。1920年,法租界僅有210名俄僑,1934年,增至8260人。他們多數(shù)居住在法租界中部呂班路、環(huán)龍路、金神父路一帶,在霞飛路中段,所謂的小俄羅斯區(qū)域,開設服裝店、面包房、咖啡館,使得霞飛路成為上海最浪漫的一條商業(yè)街。
……
他們大都與東正教有關(guān)(東正教、天主教(羅馬公教)、基督新教為基督教三大流派)。著名俄僑領袖西蒙主教于1926年在當時上海俄僑聚居中心百老匯(今大名路)一帶的惠民路,修建了一座提籃橋求主堂,搜集到一些精美圣像,還組織起一個頗像樣子的教堂合唱隊。
……
1927年春,僑居上海的白俄大都遷入上海法租界,在復興路建起了一幢三層樓、頂上有鐘樓的圣母堂。為紀念已故沙皇尼古拉二世,1934年,又在上海法租界建起一座圣尼古拉斯教堂,成為上海白俄僑民的一大宗教盛事。此外,白俄僑民還在上海先后建立了“主顯堂(閘北俄國禮拜堂)、霍山路圣安得列教堂、衡山路俄國商業(yè)提喚堂等。
在段歷史的背后,有一支白俄殘軍從新疆來到敦煌,被時任敦煌縣長以防“不利百姓”,安置的莫高窟,對莫高窟的珍貴文物形成了極大破壞。
這支白俄殘軍的首領叫阿年科夫,也作安連科夫。
對于阿年科夫的身份,《隴史掇遺》(上海書店,1993年)中說他是原沙俄七河省中將司令,但包爾漢的《新疆五十年》(文史資料出版社,1984年)和《敦煌簡史》(敦煌文藝出版社,2021年)中說他是白俄軍隊少校。他也被稱為沙俄中亞細亞總司令,但說他為中將軍銜,除了《隴史掇遺》,似沒有更多權(quán)威出處。所以,他在絕大多數(shù)的資料里仍然被看成少校,而他當時帶領進入中國的軍隊約為1400余人。
1918年底,蘇聯(lián)紅軍和白軍的戰(zhàn)火又起,這次是5000白軍在首領阿年科夫的率領下,從塞米南下,欲借道塔城,進攻俄國扎爾肯特的蘇聯(lián)紅軍。1918年11月5日,借道電報由塔城白俄領事多羅布哲夫轉(zhuǎn)交中方。
塞米在今天哈薩克斯坦的東哈薩克斯坦州,地處額爾齊斯河畔,全稱塞米巴拉金斯克,是俄語七座樓房的意思,1718年開埠前后,該城地標性建筑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寺內(nèi)有七座建筑,由此得名。
扎爾肯特在七河地區(qū)東南,距離中國邊境30公里,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潘菲洛夫區(qū)扎爾肯特鎮(zhèn)。
七河地區(qū)指流向巴爾喀什湖的七條河流支,包括巴爾喀什湖以南、中亞河中以東,以伊塞克湖及楚河為中心的周邊地區(qū),大致包含了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江布爾州和吉爾吉斯斯坦以及新疆伊犁一帶。1867年,俄國在這里設立七河州,面積40.22萬平方公里,首府維爾諾,下分六縣。此時,為蘇聯(lián)紅軍所控制。
想要從塞米到扎爾肯特,有一條便捷的路線,即向南行至巴爾喀什湖,然后順河逆流而上,全程約600公里。“借道”的阿年科夫卻沒有選擇這條線路,他選擇的線路多少有些奇怪,即先行向東南450公里的塔城,進入中國境內(nèi),從塔城向南行350公里到達伊犁,再從伊犁出境,奔襲30公里外的扎爾肯特。
為什么要繞這么個大圈,多走接近一倍的路程?有學者分析,是因為阿年科夫?qū)τ谀芊袢俨o信心,如果選擇塞米徑直南下巴爾喀什湖,很可能會遭到早有準備的蘇聯(lián)紅軍迎頭痛擊,一旦失敗,遠離大本營幾百公里,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的結(jié)局。而選擇經(jīng)由塔城至伊犁的迂回,則意味著若是失敗,可以迅速撤回幾十公里外的伊犁,進入中國境內(nèi),至少還有塔城領事多羅布哲夫的接應,可保從容撤回塞米。
然而,最終阿年科夫連塞米也沒能撤回去。金作屏《憶我父親金樹仁主新前后》(蘭州文史資料選集第3集,1985年23月)中說——
1919年因10月革命的發(fā)展,沙皇俄國中亞細亞司令阿年科夫潰敗,所部約二萬余人,逃竄于伊犁、塔城一帶,占據(jù)了當時直屬中央管轄的阿爾泰特區(qū),企圖成立俄國政府,在新疆的俄國富有僑民紛紛響應。阿山道尹周務學因變起倉促,無法措置,以自殺殉國,省垣震動,邊情急于星火。我父親多方出謀獻策,將白俄軍隊拆散,分遣各地,計賺阿年科夫到迪化拘禁起來,竄入新疆的白俄軍隊全部繳械。使阿爾泰山一帶解于累卵,深得楊增新嘉許。
金作屏是金樹仁的兒子。楊增新于1912年主政新疆,1914年金樹仁應召入疆,供職幕府,長于筆札。1916年,金在省政治研究所學習,曾考列第一,頗得楊增新的青睞。金在楊面前表現(xiàn)得十分恭順,極得楊的歡心。《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三卷《金樹仁》中也說,1919年,沙俄將軍阿年科夫潰敗,竄入塔城、伊犁等地,占據(jù)阿爾泰山特區(qū),金樹仁協(xié)助楊增新將其軍隊瓦解,并計誘阿年科夫到省被擒。也就是這一年,金樹仁考取一等縣知事,先后任阿克蘇、疏府(今喀什市)、迪化(今烏魯木齊市)等縣知事(中華書局,2011年)。
阿年科夫與另外兩個分別叫杜托夫和巴基奇帶領白軍一路且戰(zhàn)且退,進入塔城的,到了阿爾泰杜托夫和巴基奇決定撤離,被遣還蘇俄,但阿年科夫卻試圖煽動暴動,結(jié)果被繳械并被送至迪化關(guān)押了起來。1921年,阿年科夫及其殘部700多人,經(jīng)楊增新請示北京同意,一部分被安置在新疆,一部分被安置在甘肅。今天,很多資料中均說,被安置在甘肅的這一部分人大約有300多人,但甘肅文史專家姜洪源先生從一份舊檔案中查閱出,隨同阿年科夫到敦煌的俄國軍人共有469人、馬匹488匹、車18輛,只是在敦煌進行人馬分離時分走馬407匹,也就是說他們包括阿年科夫在內(nèi)的469人全被安置在了敦煌。
本來,阿年科夫等469人被金樹仁押送出星星峽,甘肅督軍本來不想接收,但是奈何金已把押送隊派往哈密,不得不接手。而這也不時任敦煌縣縣長陸恩泰出了一個難題。陸恩泰,榆中金崖鎮(zhèn)古城村人,清末附生出身,1917年1月出任敦煌縣縣長。《金吉泰蘭州文史見聞錄》(敦煌文藝出版社,2023年7月)中說——
這些流亡的白俄殘兵來到敦煌,時值陸恩泰在職,如何處置這伙亡命之徒呢?處置不當會對老百姓不利,陸恩泰想到了離縣城25公里外的千佛洞。他大概認為那是些石洞子,是不怕這些殘兵敗將會怎么樣。和當?shù)伛v軍統(tǒng)領周秉南(臨洮人)商議后,就由縣政府和駐軍共同負責,便把這幫白俄士兵安頓到莫高窟里去了。
這樣,白俄舊部三百多人的龐大群體就住進了藏有珍貴壁畫、彩塑的莫高窟里。他們長時間的住宿、起居睡臥、生火造飯、煙熏火燎……加上他們情緒不好,又終日無所事事,更不知窟壁上壁畫的價值,因此,他們對這些珍貴文物的損傷與破壞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敦煌百姓對此舉卻是一片贊揚,說陸縣長把阿年科夫和那三百多白俄軍安置到石洞子里,免卻了多少擾民事件。可見陸恩泰縣長是和普通老百姓處在同一個認識水平,認為把禍水推搡到?jīng)]處用的石洞子里,一舉兩得。
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有時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盡頭的敦煌。它的開鑿從十六國時期至元代,前后延續(xù)約1000年,這在中國石窟中絕無僅有。既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璀璨的藝術(shù)寶庫,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不同文明之間對話和交流的重要見證。
莫高窟現(xiàn)有洞窟735個,保存壁畫4.5萬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構(gòu)窟檐5座,是中國石窟藝術(shù)發(fā)展演變的一個縮影,在石窟藝術(shù)中享有崇高的歷史地位。窟內(nèi)繪、塑佛像及佛典內(nèi)容,為佛徒修行、觀像、禮拜處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畫三者結(jié)合的立體藝術(shù)。洞窟分南北兩區(qū):南區(qū)492個洞窟是莫高窟禮佛活動的場所,北區(qū)243個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內(nèi)有修行和生活設施土炕坑、煙道、壁龕、燈臺等,但多無彩塑和壁畫。
據(jù)甘肅當?shù)匚氖焚Y料記載,白俄兵使千佛洞“佛洞壁畫受損頗多”,因為他們非常窮,所以經(jīng)常扣造像的眼珠子,試圖從中扣出來財寶。今天,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時,多少都會指責陸縣長幾句,但是要知道,莫高窟在新中國成立前基本上是沒有得到過保護的,當時,在很多人的眼里、心中,它不過“石洞子”而已,甚至是沒有用處的。
1898年或1897年,湖北麻城人王圓箓來到莫高窟下寺安身。當時的莫高窟應該是這副模樣:洞窟大多倒塌,被風沙掩埋,一片破敗景象。在王圓箓的苦心經(jīng)營下,這里的影響逐漸上升,香火得以旺盛了起來。1900年6月22日,藏經(jīng)洞被發(fā)現(xiàn),但發(fā)現(xiàn)的“前奏”卻是這樣的:
王圓箓雇敦煌一位貧士楊河清為文案,冬春間抄寫道經(jīng),以供發(fā)售,還于第16窟甬道內(nèi)設案,接待香客。楊河清沒事兒時喜歡抽幾口旱煙,當天,他第16窟甬道靠近北壁的辦公案處,背向北面坐待香客。當天可能沒有什么人,他點煙解悶,當煙斗里的煙絲燒成灰燼后,他順便向背后甬道墻壁磕打煙灰,沒想到壁內(nèi)傳出咚咚連聲的空洞回音。
洞窟里嗆人的煙斗“敲”出了藏經(jīng)洞,當天夜深,楊河清和王道士掌燈破壁,拆去土坯,里面是一個小型石窟,空間不過方丈,只見一卷卷的經(jīng)卷,層層疊疊堆摞起來,又有幢幡、絹畫、銅佛及若干破舊法器。王道士意識到問題的重大性,首先徒步行走50里,趕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經(jīng)洞的兩卷經(jīng)文,但嚴縣令認為那不過是發(fā)黃的廢紙而已。
其后,王道士又從藏經(jīng)洞中挑揀了兩箱經(jīng)卷,騎著毛驢行程800多里趕赴肅州(酒泉),找到他當年在巡防營當兵時的老上司、時任甘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廷棟是個有文化的人,在書法方面很有造詣,但對此并沒有興趣,甚至認為這些古代寫經(jīng)的書法還不如自己的好。
王道士走后,書法家道臺廷棟覺得有些“不對勁兒”,認為自己的老部下那么遠地送來經(jīng)卷很辛苦,如果不有些作為怕是對不住王道士,就將藏經(jīng)洞的消息上報了甘肅藩臺布政使,同時建議藩臺將這些文寶運至省城妥藏。后來,雖然在甘肅學政的金石學家葉昌熾等人的努力下,一些古代文獻和文物運到省城蘭州保存,但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其他文物仍然受不到重視。
四年后,王道士不得不非常郁悶地給慈禧太后寫信:吾同工人用鋤挖之,欣然閃出佛洞一所,內(nèi)藏古經(jīng)萬卷……然而,慈禧在那個時候哪能顧上呢,他的信當然是泥牛入海了。這些連同白俄兵經(jīng)常扣造像的眼珠子,試圖從中摳出來財寶的事情加在一起,在今天看來,確實像是個笑話,但莫高窟的保護在當時來說的確是這樣的。所以,得感謝中國新,是新中國的成立才使得敦煌莫高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才有了它今天的燦爛輝煌。
至于當年的那些被“安置”在敦煌的白俄兵,他們在莫高窟居住了一段時間后到了蘭州,雖然最終被遣散,被送往上海、天津等地后,遣送回國。但有一些人不愿回去,匿蹤于當?shù)兀苑鬯Ρ诙\生。至于阿年科夫,1927年國民軍劉郁芬主甘時接到引渡要求,馮玉祥電令劉郁芬將他押解西安,后引渡給蘇聯(lián)政府。據(jù)說,他在蘭州期間期間染上毒癮,成為大煙鬼,成天靡靡不振。在得知要被遣返回國之時,他雖然很悲痛也很害怕,但還是表示自己愿意懺悔并回國接受任理。
責任編輯: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1921年,敦煌县长竟然允许白俄兵住进莫高窟,经常抠佛像的眼珠子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想让男人对你念念不忘,女人就要学会
- 下一篇: 原创:越是“缺爱”的女人,身上这4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