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何关羽忠义无双,死前有2人能救,却无1人来?因他有一致命缺陷
原標題:為何關羽忠義無雙,死前有2人能救,卻無1人來?因他有一致命缺陷
在中國歷史上,關羽以其忠義著稱,雖是三國時期的人物,但其形象多被神化,成為后代贊頌的對象。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位身披青羅傘蓋,驍勇善戰的"美髯公"最終落得一個為何如此凄慘的結局:單刀赴會,被困麥城,致使智者孔明、烈熊張飛兩位曾經能夠救他的戰友均未能施以援手。細究原因,不難發現這正是由于關羽自身性格中的一項致命缺陷 —— 傲慢。
話說回到三國曹魏、蜀漢、孫吳三足鼎立的年代。公元219年,關羽北伐曹魏,戰功累累,威震華夏。關羽攻陷了曹魏的樊城后,處于得意之時,性格中的傲氣亦日益嚴重。其時,曹操在北方稱霸,蜀漢的勢力明顯小于魏國,因此蜀漢的丞相諸葛亮多次勸誡關羽,要他穩重行事,以守為主,但關羽因素有過人之才,戰功顯赫,自視過高,未將小國之智者置于眼中。
與此同時,擁有江東的孫權虎視眈眈。孫權看出了關羽性格中的傲橫無禮,想要以江東之力與江北結盟,又知關羽不是可以輕易拉攏的類型,故意使出計策,結下梁子。在關羽北伐當口,孫權巧妙地設下陷阱,先是向關羽表示愿意投降,然后在關羽不備之時,卻發動了火燒連營的攻擊,斬殺關羽部將,奪取其糧草。
彼時,關羽處置此事時過于驕矜,不愿向劉備或諸葛亮求援,更因場面上的一時得失虧了大局,沒有顧及長遠之計。于是形勢逐漸惡化:孫權暗中聯合北方的曹魏,長江上下突然變得風起云涌,關羽的后路被切斷,退路無處可尋。
在歷史實際發生的關羽敗走麥城時,諸葛亮原本有能力調動兵力給予支援,但由于關羽之前的傲慢以及漠視軍中戰策,諸葛亮對于關羽的這份自傲態度頗感失望,并計算到關羽即便被救援也難以改變敗局,因此并未伸出援手。同時,關羽的義弟張飛,雖然實際在面對消息時,已急不可耐地欲動員兵力去救援關羽,卻因為關羽先前對他不夠看重,加上自身亦因酒后失態被部下所殺,使得這一援救最終沒有成行。
最終,關羽在麥城被圍,面對如此之際,他意識到了自己性格中傲慢的缺陷,明白過往的自大成為自己乃至蜀漢大計的敗筆。孤軍奮戰、無援無靠的他,在力戰過后被俘,智勇雙全卻因傲氣而墮落,最終被害。而他的結局,也在三國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筆,郁金香之美麗終究抵不過瞬間之傲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一個人多么英勇,一旦傲慢成性,終歸難逃敗局。關羽的人生軌跡,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光輝的同時,也讓人警醒于自身的缺陷。忠與義的光芒永遠令人尊敬,但不糾正內在的缺陷,即使忠義滿懷,最后也難免悲劇的結局。關羽的一生,讓后世的人深思,真正的英雄,不僅要有忠勇之心,更要有知錯能改、謙遜擔當的氣度。只有如此,才能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得到他人的救援與支持,實現人生的宏圖大業。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为何关羽忠义无双,死前有2人能救,却无1人来?因他有一致命缺陷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动漫IP井喷,平台集体押注漫改剧?
- 下一篇: 原创:为何秦朝后世帝王表面重儒,实际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