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码农的真实心声:赚一线城市的钱,还二线城市的房贷
作者 | 年素清
責編 | 王曉曼
出品 | 程序人生?(ID:coder _life)
我叫郭子洋,1993年出生在安徽南部的一座小城。父親是某國企下屬單位的一名車間工人,母親四處打零工補貼家用,我還有一個比我大三歲的姐姐。
雖然家境寒微,但父母非常注重我和姐姐的教育問題,他們從小就教導我們要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我和姐姐總算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姐姐畢業于省城的一座師范大學,回到家鄉成了一名中學老師,而我則在2011年被北京某大學的計算機系錄取。
雖然那所大學既非“985”,也非“211”,但好歹也是個一本院校。而我之所以報考北京,完全就是想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小城,趁著讀大學的機會去看看世界。
2015年大學畢業后,我沒有留在互聯網產業發達的北京,而是去了離家非常近的南京。究其原因,一是我受到了家里人意見的左右,父母總是告誡我畢業后找個離家近點的工作,這樣大家互相之間才有個照應;二是當時太年輕太懵懂,對于未來的職業生涯缺乏長遠的規劃,想著南京也挺好,在哪里工作不是工作,何況南京的房價比北京要友好的多。
01
盡管南京的房價比北京低,卻也遠非我這樣的家庭和剛畢業的我所能承受的。本著將來要在南京定居的念頭在那里上班,所以很快買房便被提上了日程。但是買房又談何容易?早年父母為了供我和姐姐讀書,家里的經濟狀況一直是捉襟見肘,姐姐參加工作后不久便嫁人了,母親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三萬塊錢作為彩禮。而我剛上班,一年也攢不下多少錢。
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父母一邊焦急,一邊自責他們的無能,關鍵時刻不能幫襯兒子。我不停地安慰他們,說不買房也沒關系。母親卻說:“不買房你怎么邁的過去那道坎!”
為了邁過那道坎,2017年底,父母拿出棺材本,加上東拼西湊借來的錢和姐姐給的幾萬塊錢私房錢,還有寫代碼兩年多攢下的一點錢,最終在江寧的一處偏遠小區首付了一套兩居室。
拿到鑰匙的那一天,父母如釋重負地松了一口氣,而我則從此成為這座城市里眾多年輕的房奴大軍中的一員。
?
02
在南京買了房,我和家人一致認為我將會在那里娶妻生子,度過漫長的一生。
然而,就像《阿甘正傳》里的經典臺詞“生活就像一個巧克力盒子,你永遠不知道將要得到的是什么。”
2018年春節期間,父親腹瀉不止,他以為是過年吃壞了肚子,便自己去藥店買了些止瀉的藥,吃了也不見效,但他也沒放在心上。后來去老家的小醫院診斷為腸炎,吃了藥也不見效,他又去看中醫……前前后后折騰了幾個月,最后在我的堅持下去南京鼓樓醫院作了檢查,診斷結果是肝癌。他的腹瀉正是肝癌的癥狀之一,耽誤了那么久的時間,發現時已是晚期。
生活啊總是要在我們猝不及防地時候給我們一個晴天霹靂!
震驚傷心之余,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把剛剛入手的房子賣掉,湊錢給父親治病。這個想法遭到了父母和姐姐的堅決反對。父親拍著桌子說:“你要是敢賣房,我現在就去自殺!”母親流著淚,不知道該怎么辦,但她同樣認定房子不能賣。
父親回了老家的人民醫院接受治療,幾個平常走得近的姑姑叔叔阿姨舅舅送來了救命錢,母親在醫院照料,而我則忍痛在南京上班。那段時間,我總是心不在焉,寫的程序一塌糊涂,老是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bug。周五晚上下班,我坐上高鐵回老家,周日再回南京,坐在高鐵上,想到躺在病床上日漸消瘦、只能吃一點流食的父親,我不知道自己做什么能夠阻止他的即將離去。
父親最終還是撒手人寰了,從確診到離世,只用了三個月不到的時間。
?
03
父親去世后,留給我和母親的除了悲痛,還有一大筆買房和治病向親戚們欠下的外債,雖然他們好心地告訴我們不著急還,可我明白欠人家債早晚是要還的。我每個月的工資并不高,除去吃喝和房貸,一年攢不下多少錢可用來還債。往遠點說,房子買了早晚得裝修,那又是一大筆花銷。
漸漸地,我有了去北京找工作的想法。偶然間我和班里留在北京寫代碼的同學閑聊得知,他的月薪高出我一大截,年終獎簡直是我的兩倍。這更加堅定了我去北京賺錢的念頭。
在和母親、姐姐商議后,她們同意了我的想法,雖然不舍,可如今家里少了頂梁柱,再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何況我告訴他們我只是去北京工作幾年,等還掉了家里的債、攢下了房子的裝修錢,我還是會回來的。
就這樣,在闊別了北京近三年之后,我在2018年的“金三銀四”回到了北京,并在西二旗順利找到了一份薪水比南京高得多的工作。
04
再回到北京,一切是多么的熟悉啊!
熟悉的火車站,熟悉的地鐵,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老同學的面孔,熟悉的京片子……
可一切又是如此的陌生。
七年前來北京上學,那個時候的我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住學校宿舍吃學校食堂,從不會為食宿的價格而操心??墒侨缃駞s大不同了,需要為每個月的房租掏錢,需要為每頓飯買單。找房子時,我在房租和通勤時間之間小心翼翼地做著平衡運算,點外賣或者去快餐店吃飯時,我要在幾塊錢的價格之間暗暗盤算,生活過得精打細算。直到此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北京的高生活成本,這是學生時代的我所毫無感受的。
北京地鐵的車廂也是陌生的,以前上學時,偶爾坐地鐵出門,車廂里都是空蕩蕩的,很少遇到沒有座位可坐的情況。可現在因為出行正是高峰時段,別說座位了,能擠上去就不錯了。換乘站的過道里和扶梯樓梯上,全是來來往往的人,他們和我一樣,多是年輕的上班族,被挾裹在人流里身不由己。
上學是輕松的,工作卻并非如此。但是為了生活,我們必須堅持工作。經歷了風風雨雨,我對待工作變得認真起來,該加班時加班,該學習就得主動學習。
?
05
算起來,我來北京工作也有一年多了,接觸到了很多和我一樣的90后、甚至是80后同事還有同行朋友。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家留在北京的意愿普遍不怎么強烈。
首先,不排除一些在北京讀完大學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時非北京的工作機會不看,鐵了心要在北京買房落戶的人。但這類人總歸占少數,我大學班里就有這么一個哥們,他前年靠著家里的幫襯在昌平買了套小兩居。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和我類似,在老家或者省城或者附近比較有潛力的二三線城市買的房子,然后在北京奮斗,每月按期還房貸。
更有意思的是,我聽一個在國企上班的程序員同學說,自2017年北京市積分落戶實施以來,他們單位每年通知員工去申請,可他們部門竟沒有一個人去申請,年紀大的早就在京安家落戶了,年紀輕的根本沒這個打算。
賺一線城市的錢,還二線城市的房貸,原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生存法則。
注:本文根據真實經歷改編而成,郭子洋系化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北漂码农的真实心声:赚一线城市的钱,还二线城市的房贷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项目管理中的成本计算
- 下一篇: 黑白翻转棋原理及实现链接